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1)

自贸试验区建设

关键在人

核心在人才

回望一年前,踏上义乌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刘玮心潮难抑。“我们和自贸试验区有特殊的缘分,就在签约当天,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正式挂牌成立。”刘玮说。

2020年,义乌面向全国招聘第二批“聘任制”公务员。当年9月24日,是义乌市教育局“聘任制”公务员刘玮在义乌工作的第一天,也是义乌昂首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的第一天。

一年来,义乌砥砺前行,伴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热潮,企业纷纷进驻,人才相继落户。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的义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

8月26日,29位在市域范围内从事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电商、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被认定为义乌首批自贸高层次或紧缺人才。一时间,人才再次成为焦点。

破常格,栽下梧桐引凤凰

人才要素,是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关键要素。问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面临的“瓶颈”,大多数人都会提到“人才紧缺”问题。

何为人才?有句老话说得好,“不管是搞原子弹的,还是卖茶叶蛋的,能为我所用的就是人才”。从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义乌用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生动诠释。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2)

在义乌,优质采购商是人才。

为了培育和集聚境内外优质采购商,义乌出台了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采购商量身定制的人才政策。最高40万元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绿卡服务……针对不同类别人才给予一些配套政策的同时,义乌还量身定制了授信增额度、建设采购商大厦、优先提供仓储等特色政策。

“太开心了,孩子们可以来身边读优质国际学校了。”已在义乌做了10 多年出口贸易的也门外商菲克里,一直被儿女读书的事困扰着,无法安心在义乌发展。菲克里成为金牌采购商人才之后,就可以参照享受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等I类人才的子女入学政策。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3)

在义乌,做电商、搞物流、玩设计的,也能成为人才。

今年5月,为破解自贸试验区人才招引难、留人难等问题,义乌出台了《自贸专才特才评价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打破了国籍、户籍限制,对在义乌市域范围内从事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电商、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可以按相关标准评定高层次或紧缺人才。

“真没想到,我们做跨境电商的也能享受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红利’。”义乌市千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峰说,按常规的人才政策,他很难成为高层次人才。但因为上一年度企业纳税总额超过300万元,杨旭峰作为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满足了跨境电商高层次人才所需的条件。与此同时,该企业的“90后”骨干员工吴聪聪也成功地申报了高层次人才。

而他们享受到的最直接的人才政策“红利”,就是去年由公司代扣代缴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将由义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与奖励。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4)

义乌,也是浙江省最早试水“聘任制”公务员的城市。

在设定“聘任制”公务员岗位时,义乌紧紧围绕改革试点领域,直接聚焦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信息化、公共安全等类别的紧缺岗位,面向全国招引人才。

招聘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改革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等情况。

目前,义乌共有8名“聘任制”公务员。在探索实践中,“聘任制”公务员承担起了各大领域的改革攻坚重任,推动人才队伍向更高素质、专业化发展“。感谢义乌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舞台。”市应急管理局“聘任制”公务员张猛说。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义乌进一步加大了“引才”步伐,新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37.1万

暖心田,迸发城市新魅力

喜欢一座城市,往往源于被尊重、被认可的归属感。“金鹧鸪、银鹧鸪,飞来飞去飞义乌”,这是一句义乌民谣,也是对义乌人才生态最好的诠释。

今年1月

新华社《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义乌过年“暖政”是教科书式“抢人策”,与其在“抢人大战”中使出浑身解数,不如在日常细节中做到极致,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6月1日

浙江省首笔“区域通办”户籍业务在义乌办理成功。杭州、湖州、温州、金华、衢州等地群众可在五市范围内任一户籍窗口申请办理35项户籍业务。在该政务服务的快速落地上,义乌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6月10日

全省首期“互联网 ”直播创业培训班在义乌工商学院正式开班。作为全省首创的课程体系,它包含了高转化率直播内容设计、直播间数据分析等36课时“线下”集中授课,以及主播职业生涯规划、互联网创业平台赛道选择等20课时“线上”学习课程。

8月1日

义乌首个人才公寓综合体投用。作为义乌首个人才公寓综合体,它拥有129间278个床位,创业者可低成本拎包入住,里面还设有共享区域 2200 多平方米,既有供社群创业需求的共享会议室、碰撞厅、面试间、读书角等,也有畅饮吧等娱乐场所。

9月23日

义乌——巴州协作共富电商人才培训班开班。这是“百县万品 百县百万”双轮驱动协作共富平台举办的首个电商人才培训班,标志着义乌面向全国欠发达县域开展电子商务全领域人才培训服务正式启动。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5)

水滴石穿,绝非一日之功。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始终聚焦人才环境优化和人才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政策全面升级。

今年9月10日,2021年义乌市人力资源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培训现场,主办方组织了人才政策解读、现场答疑解惑、优秀企业人才招聘经验交流分享等环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人才招引能力,群策群力为一些行业解决了招工引才难题。

“专业人士对人力资源这一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分享的内容干货满满。”陆港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既接地气,又有针对性,对今后企业招引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6)

近年来,义乌的人才政策不断加码升级,青年人才来义乌就业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从实习补贴、租房补贴到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已逐步形成“零成本”“零负担”就业创业新生态。

“‘金九银十’,一般来说,每年9—11月是高校招聘的黄金季节。”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企业吸引全国各地的“千里马”、培养关键岗位的“排头兵”、打造留住人才的“蓄水池”,既是人力资源领域长期的课题,也是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初衷。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创新构建“四位一体”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大力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力作用,营造了“引才—育才—留才”的良好氛围。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7)

今年1—8月,义乌陆续开展“留在义乌”“春暖义乌”等“线上”直播带岗活动,组织 537家企业到54所高等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并举办了全球电商人力资源大会、全国电商专场的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等,服务企业近1.2万家,招引大学生2万多人。

好项目提供好平台,好政策留住好人才。近年来,义乌还以制度优势、产业升级,加速吸引与集聚各类市场主体和高端人才,并通过“揭榜挂帅”、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扩大人才“朋友圈”,探索“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新模式,吸引各类人才向义乌聚集。

强服务,营造外贸好环境

全球客商云集

是义乌能够“买卖全球”的

关键优势之一

有数据显示,非疫情期间,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住义乌。如何让外国人进得来、留得住,实现人员进出更自由?一年来,义乌探索创新外国人工作许可制度,深入推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改革。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8)

巴基斯坦籍商人姆维斯在义乌已有17年,他的外贸采购业务稳中有升。根据义乌引进外籍人才的相关条件,姆维斯可申请获得5年期居留许可。“以前两年就要办一次,现在5年办一次就行,我在这里做生意有了更长久的规划。”姆维斯说。

更让姆维斯开心的是,现在办理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更方便了。申请人先在“线 上”申请,然后到“线下”窗口走完受理审核、采集人像、查验材料、面询等程序,之后,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就可以在后台并联审批,办结时限压缩了80%,申请材料减少了50%。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9)

此外,义乌还对在义工作的外国人随行家属提供相应的便利服务。入境前,外国人在网上申请工作许可时,可备注随行家属情况,入境后,市公安部门可以为随行家属办理居留证件,无须重复提交窗口已掌握的材料,且与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证一并发放。

一年来,义乌创新搭建了外国人综合服务平台,集成外国人政务、商务、生活、信用等领域的80余项服务,为外国人提供了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线上”申请、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借助自贸试验区数字化改革,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升级优化外籍“商友卡”,主动对接23个涉外部门探讨研究应用场景,推动实现“一卡在手、走遍义乌、国际贸易”。“真得很方便,办事、采购时,只要带着这张卡就够了。”已在义乌经商10余年的也门籍商人马基德,从浙江稠州银行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全新升级后的“商友卡”,由衷地为义乌便利的服务点赞。

为更好地开展服务,义乌市公安局加快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先后在后宅街道金城社区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稠城街道词林设立了服务中心或站点,将签证申请、住宿登记、外籍“商友卡”办理等业务延伸至服务站,为外国人提供咨询、帮助和代办服务,并定期组织外国人参与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法律宣传等活动,推动外国人融入社区。

外商穆罕奈德在词林社区已经生活了20个年头,而今他又成了词林“奈德之家”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义乌就是我的家,我深深地为她感到自豪,我爱义乌。”穆罕奈德说。

义乌还搭建起了外国人信用平台,完善外国人诚信体系建设,对外国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并依据信用情况采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营造良好的涉外诚信氛围。

聚集天下英才共创大业(厚植沃土揽英才)(10)

记者手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是市场化、国际化、要素集聚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人才”一词又一次受到全民热议。新时代需要更加明确的人才工作思路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

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提出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义乌在招引自贸人才工作中敢于打破常规,找出像优质采购商、跨境电商人才这样能带动行业争先的“千里马”,让人才“进得来”;能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解决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人才成长“铺路架桥”、搭建平台,让人才“留得住”;能因岗选人、人岗相宜,努力为人才搭建切磋技艺、互促共进的平台,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用到“刀刃”上,让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继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真正“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一匹匹“千里马”能遇到“伯乐”,在义乌这片创业创新热土上尽情驰骋。

高地回响

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队长王娇燕:

为了营造优质人员进出自由的便利环境,在我们人员专班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义乌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目标,构建具有义乌特色的涉外服务管理体系,凝聚服务管理合力,着力推进外籍“商友卡”赋能、移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外国人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改革,为外国人提供便利,同时提升部门服务管理效能,为义乌招商引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通过组织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沙龙、人才培训、社区融入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外籍采购商和外籍留学生来义乌创业就业,让更多人才能留在义乌发展。

义乌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群伟:

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我们围绕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持续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重磅推出系列就业创业政策“升级版”,创新打造政府、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位一体”产业人才供应链,持续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招聘活动,积极开发“人才创业通”场景应用,推动实现人才政策“一指享受”、人才创业“一路指引”、人才服务“一码通行”、人才贡献“一图展现”,努力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圈”,为义乌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人才“蓄水池”。

外商 Anas:

义乌的服务真得很棒!在以前,我们签证都是一年一年签,现在可以一次性办理3—5年的签证,非常好,我们方便了很多。而且以前都是来现场办理,现在可在网上提供资料,“线上”两分钟就可以办好,这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在义乌,我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家乡菜,以及其他国家的美食,还能买到各种我想要的东西。在这里做生意,在这里居住,我都感觉很开心。

作者:陈洋波

来源:义乌商报

编辑:毛阳成 责编:张丹娟

点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