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

《孤儿怨》是由左米希尔拉执导,伊莎贝尔·福尔曼、彼得·萨斯加德,维拉·法梅加主演的一部惊悚影片。影片讲述了约翰与凯特一家在收养了一位看似天真可爱的9岁小女孩艾斯特后,所发生的一系列近乎导致他们家破人亡的故事。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

电影讲述了约翰本是幸福的一家四口,但因为女主人凯特的一场意外流产,一家人笼罩在阴影之中,他们的婚姻也岌岌可危。为了弥补对过世孩子的愧疚和爱,夫妻两决定领养一个孩子,把这份爱给予真正需要它的人。在孤儿院中,他们见到了阳光爱笑的小女孩艾斯特,她的谈吐中透露出和一般孩子不同的成熟,也正是她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了约翰夫妇,他们决定收养艾斯特。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2)

三周后,艾斯特便成为了这个四口之家的一份子,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然而,随着不断地相处,艾斯特的行为越发怪异起来。她杀死了修女,威胁马克斯和丹尼尔隐藏真相,并对约翰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凯特也越发觉得埃丝特的诡异和危险,便联系到埃丝特之前带过的萨朗研究中心想要查明真相。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3)

原来,艾斯特是该精神病院的病人,并非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她患有罕见的荷尔蒙紊乱症,这种病导致其身材矮小,但实际上她是一个33岁的成年人,带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此前她已经杀死了7个人。得到真相后,凯特急忙开车回家。而另一方面,艾斯特在引诱约翰未果后,残忍地杀死了约翰。凯特回家后与艾斯特发生了打斗,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故事的结尾,在经历一番斗争之后,凯特和女儿得救,而艾斯特则永远地沉入了湖底。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4)

一、心理悬疑氛围的营造

《美国电影研究》一书中将惊悚悬疑片定义为“恐怖片的重要亚类型,旨在表现强烈的刺激和悬疑、高度的投入、超常的期待感、不确定性、焦虑和绷断神经的紧张感。”影片《孤儿怨》作为一部心理恐怖电影,在剧作方面,既包含了恐怖元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电影的剧作模式。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5)

影片从凯特的一段梦境展开,是悬疑影片常用的开场手法。在约翰与凯特收养艾斯特以后,诡异的事件越来越多。艾斯特将欺负过她的同学推下楼梯,以报复她对自己的刁难;孤儿院的修女阿比·盖尔到凯特家提醒他们艾斯特的怪异行为,被艾斯特袭击并杀;艾斯特将看到真相的弟弟丹尼尔锁在木屋中并点燃了火把;明明知道白玫瑰是代表凯特意外流产的孩子,故意将白玫瑰剪下来送给凯特;为了得到约翰的可怜夹断自己的胳膊,在引诱约翰未果后,残忍地杀死了约翰,深刻地表达了一种扭曲的爱恋……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6)

影片通过种种扣人心弦的紧张节奏充分调动了观众内在心理的参与感,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追求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便会寻找其他方式来排解情绪,而恐怖、紧张的惊悚片就是很好的选择,它带领观影者来到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世界中感受不一样的体验。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7)

整部影片悬疑情节铺陈的更加隐秘和漫长。心理恐怖电影的悬念设置遵循这样的规律,从一开始引人入胜的开端,到中间扑朔迷离的悬疑剧情推进,再到最后充满反转的剧情结尾,层层递进的悬疑情节不断引发观众好奇心,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寒而栗的观影感受。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8)

二、人性的困境与反思

影片不但善于使用细节来渲染恐怖的氛围,更善于使用细节表达出一种对于人性的反思。片名《孤儿怨》,观之影片中的人物,每个人都可以说处在“孤儿”的精神困境之中。女主角凯特有着酗酒史,流产的痛苦所产生的精神创伤,致使她想要领养一个孩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男主角约翰看似是一个个好爸爸好父亲,但他却是这个家庭里最孤独的人,约翰在八年前曾出轨过,虽然后来他一直都忠于凯特忠于家庭,但他们夫妻之间一直存在着隔阂与不信任;大儿子丹尼尔正处于叛逆期,父母却没有对他加以引导,当丹尼尔犯错时只会被父亲锁在书屋以示惩罚,连自己喜欢电吉他的爱好都不被父母所认可,在心理上和“孤儿”无异。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9)

小女儿麦克斯虽然因为身体上的残缺得到了大家的关爱,但当丹尼尔在自己面前肆无忌惮地玩着高分贝的乐器时,麦克斯一闪而过的那寂静的眼神让人心生怜爱;而艾斯特一生都是孤儿,辗转几个家庭,从没体会过真正的家人与关爱……在整部影片中,每个人都处在类似孤儿的困境之中。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0)

导演左米希尔拉借助影片,表现表现出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体现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呼吁着人们回归传统美德,不要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困境中,要更多的去关心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他人,营造一个充满信任和爱的家庭与社会。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1)

三、艾斯特的“假面伪装”

法国精神分析家琼·里维耶曾提出了“假面伪装”理论,她认为女性气质是一种为了符合社会对女性特性的解释和期待而做出的伪装, 能够作为一个面具佩戴。《孤儿怨》中的艾斯特是一个危险的精神患者,因为患有荷尔蒙紊乱症不能长大,她喜欢伪装成小女孩的模样去接近男人,艾斯利把这种伪装看成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她为了隐藏发黄的牙齿而戴上牙套,为了隐藏伤痕而在脖子上缠着丝带,观众看到的是她孩童的模样,直到她卸下伪装之后,观众才首次看到她的面孔, 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2)

在影片中,艾斯特作为四口之家的侵入破坏者,拥有超越年龄的才智和凶残,而孩童的身份作为掩饰让人难以察觉她的危险性。在某种程度上,艾斯特是为了他人的凝视而伪装自己,为了可以顺利被人收养,她一直将自己伪装成9岁的模样,这是她在30多岁的成长生涯中,一种惯用的自我保护策略。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3)

在影片的另一个结尾中,艾斯特并没有沉入湖底,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间,熟练地打开化妆品,哼着歌曲有条不紊地化着妆,戴上牙套换好干净的衣服,重新伪装成小女孩的模样,在警察们的手电和枪口瞄准之下,艾斯特带着满脸的伤痕和厚厚的白粉底,对着楼下来搜查的警察说道:“Hello,My name is Esther.”随即拉开裙角轻轻施了个礼。在这一版本的结局中,艾斯特“假面伪装”得更彻底,也许警察根本不会怀疑这个有礼貌的小女孩与此次杀人案的关系,也许艾斯特凭借她的“假面伪装”继续过着被领养的生活......

孤儿怨真人(孩童外表下的邪恶伪装)(14)

总结

影片《孤儿怨》是一部带有惊悚色彩的影片,上映于2009年,主角艾斯特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实际上在其天使般的面容后面藏着令人无法想象的秘密,她的假面伪装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策略,电影对于紧张氛围的营造上套用了经典剧作模式,在表现人性的压抑与精神的空虚之外,抛开了童话的表面,体现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导演借助影片呼吁人们更多的关心精神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