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电商产品(微博上线新产品)

微博电商产品(微博上线新产品)(1)

比“快”来得更珍贵的,其实是一个“稳”字。

全文38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9月23日,微博钱包正式上线了一款纯信用类消金产品“微博花花金”,根据相关介绍,该产品面向微博内信用较为优质的用户,采取按日计息的方式,并支持随借随还。

随着这款个人消费金融产品的上线,人们突然发现,尽管相较于BAT的开疆扩土,新浪在此领域的布局节奏一直不算很快,然而多年走过来,其已在财讯、支付、理财、消费金融、智能投顾等众多领域完成布局,并在此起彼伏的监管潮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模式。

01 布局深远 独特样板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创业世界里,所有流量巨头都迫切地希望,能够对外展示自己在金融领域中开疆扩土的能力与野心。

新浪金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将新浪在金融领域中所做的业务铺垫向前追溯,其真正的起步点大概在2010年前后。只不过,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打法不同的是,新浪最初的尝试并非直接落在产品层面,而是延续其一贯的内容基因,打造财经资讯平台,并迅速成为财经内容领域头部品牌。

在这之后,新浪才适度加快对金融行业的布局速度,比如在2011年9月,成立了子公司“新浪支付”;次年2月,微博推出了在线支付工具“微博钱包”,最新上线的“微博花花金”正是挂靠在微博钱包体系内;2013年7月,新浪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即支付牌照),围绕C端陆续开展起理财、生活缴费、小额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

新浪将这些金融服务做分类归集,并构建为系统性的组织架构,已经是2017年6月的事情了。同一周期内,蚂蚁集团、腾讯互联网金融、京东数科、苏宁云商们早已推出各类产品,在互金赛道中不断升级战事。

激进与稳健,显而易见,新浪最终选择了后者。

十年部署下,这家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版图正全面浮出水面,并已在内容、流量、科技等方面形成了独有优势——

流量方面

作为国内最早创立的门户网站之一,过去数年里,新浪网在这一领域中的头部地位仍然难以撼动。最新数据显示,新浪网月活用户规模为4.1亿人,手机新浪网月均用户量为2.17亿人,新浪新闻APP月活用户规模为1.27亿人。

微博作为站内、业界垂直资源入口,按照新浪集团此前计划,上市后将成为新兴业务的爆发点,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战略上依托于微博的逻辑所在。目前,新浪微博月活用户规模已达到5.5亿人,日均月活用户为2.41亿人,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比高达94%。

基于新浪网和微博两大流量入口,结合需求与场景,擦出商业火花是早晚的事情,在广告、信息流收入已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金融业务应该说是新浪拓展新的收入组成,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机会。

内容优势

内容属性是所有社交类应用中最能带来流量的,图文形式、短视频形式(微博近年来重点扶植项目),加以促进用户之间“关联度”的功能使用,最大的受益方一定是个人金融业务。

作为权威媒体信息、专家学者、KOL内容阵地,新浪后台可以通过用户对内容的偏好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精准定位用户个性化金融需求。流量、内容、产品,三者构成了严密的商业闭环。那么很自然地,最终的金融行为一定会落在支付业务上,更高级的是以支付为基础的综合型个人金融服务。

用户定位确定企业的战略打法,市场空间撬动企业的价值空间。这让新浪在个人金融业务与友商相比,形成了一种“升维”的竞争优势。

科技方面

普惠金融发展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数据捕捉和风控能力要求极高。传统银行信贷风控所依据的用户数据维度较少,分析方法也是常规风控加尽调。

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发展,金融科技可以依托传统的信贷经验和数据,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收集和应用,以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统计方法,建立了更可靠的贷前获客、贷中评估和贷后监控体系。同时,结合身份识别、场景管理以及多重身份验证手段,可以精准、高效识别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较高的客户。

新浪金融的科技能力不仅服务于站内平台,同时也将这种能力向合作伙伴进行企业级赋能,帮助其组建业务账户体系,以及实现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联动。

02 微博钱包都“包”了什么?

尽管新浪金融以稳健著称,然而从自去年底官宣服务用户规模破千万,到今年4月首单ABS产品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再到5月“帮帮贷”和9月“微博花花金”产品上线,新浪还是有意识地加快了业务节奏。

从服务受众的角度来看,新浪重点发力的个人金融业务,而具体功能则更多体现在微博钱包上。这一点与蚂蚁集团的支付宝、京东商城的钱包功能,极为类似。依托于广泛的线上消费场景,电商头部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顺理成章,支付宝的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在这几年中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而微博钱包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生态内用户,以平台囊括的生活社交场景为基础,发展线上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分期服务,形成获客、评估、放贷、还款的闭环,未来新浪、新浪微博还将通过与第三方场景的打通,将消费类产品嵌入至更多场景之中。

然而钱包功能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信贷端业务,财富端业务同样重要。不仅碎片化时间存在商机,碎片化资金也会产生巨大的机会。很多Z世代人群手中也会有一些零星的、不定期的收入和积蓄,理财、基金、保险等多元化的财富服务,这是钱包另一处“用武之地”。

为了将微博钱包体验升级,新浪近期推出了“微博花花金”,这款普惠产品与微博借钱一样,均由新浪金融旗下金融科技企业“北京微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主导运营。截至目前,微博借钱的注册用户已达到2790万,授信用户数802万,目前累计放款483亿元;微博花花金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用户进一步细分,现阶段面向优质用户开放运行。

微博电商产品(微博上线新产品)(2)

业务之外,微博钱包的存在更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平权”和可获得性,推动普惠金融的落地。

在传统金融形态下,由于缺乏大数据支撑,小额借款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审查成本太高,金融的可获得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金融,却能够迅速完成审查,精准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另一方面,技术驱动功能完善,综合提升用户的整体体验。

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互联网理财,亦或是虚拟信用卡、线上消费金融服务,都是在信息技术升级的基础之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举例来说,微博钱包内所代销的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其实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刚需选择。再比如支付服务,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某种角度上也是提振内需的引擎。

03 合规经营是业务开展的“稳定器”

我们看到,新浪近年来不断加强在金融科技领域重的人力、财力投入,然而作为一个被高度监管的行业,合规经营始终要放置在成果验收之前。

这很像刘慈欣在《三体》中说的那样,“宇宙中最厉害的武器是规律”。为了避免市场自发主导创新而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外溢,监管层会适时介入市场规则的制定和重置之中,诸如业务开展之前的牌照门槛,再如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条例纠偏。这种情况,在金融领域尤为显著。

无论是传统的银行、证券与保险,还是如今火热的金融科技,金融服务的本质都是在不同层面上体现着——对风险的经营与管理。由于金融本身就带有风险滞后性外溢这样的属性,因此与之相关的领域,也在全球不同国家受到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在国内,保守、稳健等经营风格,一直被奉为监管圭臬,代代沿袭。

牌照成为金融机构与非银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第一要素。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新浪金融手中拥有的除了作为微博钱包底层业务的支付牌照之外,还陆续拿到了基金代销、融资担保、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消费金融等几项金融类牌照。新浪在这些牌照的许可范围内,分别对B端、C端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之前,新浪主要通过小贷公司的资金为消费金融业务输血,但由于小贷公司本身受到杠杆、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有了消费金融牌照的加持,新浪可以通过更低成本获得资金来源,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政策环境来看,在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政府层面对助贷、委贷及消金业务的支持相对明显,消金牌照的审批也已经重启。因此,非银机构、互联网/科技企业想要合规经营,最好的方式其实是通过业务、战略、股权等形式,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微博花花金的产品设计便是如此。资产上,平台通过外部合作,将站内有真实金融需求多个人用户、中小微企业(企业主)用户进行收集和基础风控,再将这些筛选之后的用户输送到合作机构手中。资金上,目前微博借钱、微博花花金的资金方都是合规金融机构,目前主要以银行、消金公司为主,未来还将增加ABS等形式。

凭借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更规范的线上获客,更高效的风险防控,以及更低廉的资金成本,新浪金融未来将与传统金融机构、其他互联网企业形成错位竞争,增强突围的胜算几率。

04 尾声

如果单从速度上考量,新浪金融的发展速度确实不算快。此前十年,新浪更像是在为静候的精细化运营之路奠定扎实的流量、产品、外部合作方等方面的基础。毕竟,从大趋势来看,未来单一消费场景可能更难立足,只有那些多场景生态才能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坚固的竞争壁垒。

然而金融行业又是一个如此特殊的产业,比“快”来得更珍贵的,其实是一个“稳”字。金融创业是一个耐力、经验、能力、运气高度结合的伟大征程,是一场充满着探索、冒险、困惑、顿悟的跌宕经历。它以监管指向为规律,但却不妨碍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去挖掘市场需求,捕捉起于青萍之末的“机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