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的人为什么这么少(熊姓十大溯源研究)

(熊教授®工作室)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悠久,人口繁茂,家族也众多,姓氏的起源也繁多复杂自远古以来,中国人使用过的各种姓氏,数以万计目前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姓氏有5000多个,其中单姓3000多个,复性2000多个,还有若干三姓、四姓等等宋代《百家姓》收入506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2398个姓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熊姓的人为什么这么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熊姓的人为什么这么少(熊姓十大溯源研究)

熊姓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熊姓十大溯源研究

(熊教授®工作室)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悠久,人口繁茂,家族也众多,姓氏的起源也繁多复杂。自远古以来,中国人使用过的各种姓氏,数以万计。目前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姓氏有5000多个,其中单姓3000多个,复性2000多个,还有若干三姓、四姓等等。宋代《百家姓》收入506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2398个姓氏。

“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68位,“熊姓氏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姓氏族群之一。从上古时期的“华胥氏”、“伏羲”到“少典”、“黄帝”,再到“季连”、“鬻熊”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室家族等,“熊姓”也与中国的其他姓氏一样,起源复杂。

天下所有“熊姓”家族,自己为什么姓“熊”?为什么自己可能是来自“大酓”的帝王之“熊”?而不是“狗熊”的熊。就好比姓“王”的是“大王”之“王”,而非“王八”之“王”一样。长久以来,虽然“熊姓家族”的不少人都在自己姓氏的来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仍然不尽人意,甚至有些误导。

在此僅将笔者修编《楚王后裔熊氏江陵堂熊兆周家族演绎》时,对《熊姓十大溯源》进行的初步研究,现分享给大家,望今后更多的熊姓家人和专家学者,继续深入地研究。

一、源于“伏羲天帝”的“熊”姓

中国最古老的“熊”姓,出自“伏羲”。 最早起源于“伏羲” (约公元前7593~公元前7527年) 的“熊”姓,距今已万年以上。

“伏羲”是“华胥氏”之子,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在榆中(兰州榆中地域)统一了其母系的“华胥氏”部落和其父系的“燧人氏”部落而“称帝”。

伏羲创造了空前的古代中国文明,史称“人皇”。 他是中国上古东夷的祖先和首领,是三皇之首,称“东方天帝”,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楚帛书)的“创世神”。

“伏羲”古称“大酓”,“酓”(yan)是伏羲的称号。“酓”是“熊”的先秦写法,在古代是“帝王”的意思。

“熊”字的古代象形篆体写法为“ ”,其含义是从“太阳烈火”中飞翔出来的“太阳神鸟”,也是统治世界的“天神”或“天帝”的意思。因此,“伏羲大酓”相当于“伏羲天帝”或“伏羲大帝”的意思。

“伏羲”娶“女娲氏”部落的首领“女娲”,生了“少典”部落的先祖。历史上误传“伏羲”与“女娲”皆是“华胥氏”所生,兄妹通婚,这是一个严重错误。

“伏羲”与“女娲”的联姻扩展了“伏羲大酓”部落,也逐渐统一了上古时期的“华夏大地”。“伏羲”与“女娲”的一部分后裔便以“酓”或“熊”为姓,这就是最早起源于中国旧石器时代“伏羲”的“熊”姓。

二、源于“大熊皇朝”的“熊”姓

源于“大熊皇朝”的“熊”姓,出自伏羲的后裔。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伏羲后裔的“少典” 先祖部落,在今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附近建立了“大熊皇朝”,创造了中国民族灿烂的“仰韶文化”。 他们建立的“大熊皇朝” 遵伏羲为“熊皇”(帝王之“皇”)。

发现“大熊皇朝”仰韶文化的仰韶村遗址,被中外史学界及考古界等遵称为人类发展的“文化圣地”。而“大熊皇朝”的一部分后裔或部落族人,就以“大熊皇朝”的“熊”为姓。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熊”姓的重要起源,距今7000年左右。

三、源于“有熊王国”的“熊”姓

源于“有熊王国”的“熊”姓,出自“少典”。在5000多年前,“大熊皇朝”从甘肃到达中原地区后,在河南三门峡一带不断扩展和迁徙,由于中原地区相对与原始的西北地区而言,地域辽阔,沃土遍野,各种动植物更加丰富,氏族部落的首领便准备在中原定都下来。

因为,“大熊皇朝”的一个支系迁徙到“华阳”之地(现河南新郑),便在此定居下来。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部落诞生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少典”统一了在中原地区的其他部落,建立了“有熊王国”。少典便成了“有熊王国”的第一任国君。

相传“少典”是伏羲的77代孙,是“黄帝”和炎帝的父亲。少典成立了“有熊王国”,少典的一部分后裔或部落族人,就以“有熊国”的国为姓,将“熊”姓延续下来,距今5000年左右。

四、源于“轩辕黄帝”的“熊”姓

源于轩辕黄帝的“熊”姓,出自“有熊氏”称号。黄帝(约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以姬水成”,故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黄帝是有熊国国君“少典”的儿子,又称“有熊氏”。

《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少典,娶附宝,生黄帝;娶任姒(女登)生炎帝”。

炎黄二帝是兄弟,都是熊国国君少典的儿子,他们各自成为了一个部落社会的首领。黄帝以兼并炎帝、战胜“蚩尤”征服东夷、九黎族统一中华,成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及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因此,在黄帝的一部分后裔中,便以黄帝“有熊氏”的“熊”为姓,传承下来,距今4700年左右。

五、源于上古“穴熊”的“熊”姓

源于夏朝以前中国上古时期的“熊”姓,出自“穴熊”。大约在夏朝前期上古时期(约公元前2599年~公元前2146年),有一支黄帝的后裔,在沮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部落,他的首领就是“穴熊”,“穴熊”的父亲就生于沮水附近,故名“附沮”。

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高阳生……,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穴熊”是黄帝的第七世孙,“穴熊”的祖父是“季连”,芈姓。“季连”是黄帝之孙“颛顼”之子“陆终” 的第六个儿子。 “穴熊”的一分部后裔,便以“熊”为姓,传承下来,距今4000年左右。

六、源于商周“鬻熊”的“熊”姓

源于商周时期的“熊”姓,出自“鬻熊”。“鬻熊”,芈姓,名鬻熊,芈姓的始祖为黄帝的玄孙“季连”。“鬻熊”,又称鬻熊子、鬻子,出生于荆楚之地 ,是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商朝末年,“鬻熊”先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治理国家和建立“周朝”。

“鬻熊”是先秦时代杰出的先哲,也是古代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所著《鬻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及世界《国家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鬻子》从修身、选贤、力生于民等方面诠释了中国古代治国的之策;从“道、仁、信、和”等伦理范畴诠释了三皇五帝的兴国之道。“鬻熊”还是世界上最早论及宇宙生成问题和宇宙永恒运动问题思想家和哲学家,在《鬻子》中第一个阐述和确立了宇宙与世界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鬻子》的思想是诸子百家的源头,对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鬻熊”的一部分后裔,便以“鬻熊”的“熊”为姓,传承下来,距今3000多年。

七、源于“楚国君王”的“熊”姓

源于楚国时期的“熊”姓,出自“楚王”。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大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于荆楚之地,建立楚国。

“熊绎”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楚人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其后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在楚国,“芈”姓是楚国王室的姓,“芈”与“华”相近,相传是远古“华胥氏”的后裔。但只有楚王才可以称“熊氏”,这里的“熊氏”就相当于伏羲时期的“帝王”称谓,其他人不可以称“熊氏”。“熊氏”是楚王一特定的称呼,楚王有几个儿子,因为没有继位,全部称芈姓,或以其封地为氏。只有继承了王位的才能称“熊氏”。

如:楚王后裔的屈原家族,因没有继承王位,便以封地“屈”为氏“芈姓、屈氏”,同为楚王后裔的楚霸王项羽家族,以封地“项”为氏“芈姓、项氏”。

在秦汉以后,楚王家族中的“熊氏”演变成了“熊姓”。因此,“熊”姓延续的就是楚王的嫡系,而源于“楚国君王”的“熊”姓,距今已有2000~3000年。

八、源于“氏族旁系”的“熊”姓

源于“氏族旁系”的“熊”姓,出自黄帝后裔与春秋时期楚国君王的先祖同源的氏族支系。在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些与熊氏家族同源的旁系部落家族,也曾经以“熊”为姓。如:一个源自西周时期的“熊姓罗国”,他们也是祝融氏吴回之后裔,与楚国君王熊氏的先祖同源,是“穴熊”和“鬻熊”的另外一个支裔,所以也姓“熊”。在春秋战国时期,罗国国君与楚国熊氏楚王属于同姓同祖,史称罗国熊姓。

罗国位于湖北宜城县的罗川城区域,到了春秋初期,正值楚武王国势强盛,楚国向汉水以东和以北发展势力,约在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罗亡国后,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其部分后裔以国为姓改为“罗姓”,另外部分后裔便恢复为“熊姓”,。

《通志•氏族略》:“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秦嘉谟所补辑的《世本》云:“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

九、源于“楚国贵族”的“熊”姓

源于楚国贵族的“熊”姓,出自秦国灭楚国后,楚人复仇灭秦时期,原楚国非熊氏的王室贵族恢复或变更为“熊”姓。

大约在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进攻楚国。楚国倾全力迎击秦军,可还是轻敌而败,楚国主帅项燕自杀,都城沦陷,国破家亡。楚国虽然被秦军打败,但楚地民风强悍,反抗激烈,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强烈呼声。十多年后(公元前206年),当年兵败自刎的楚军主帅项燕之孙项羽,在巨鹿之战斩杀王翦之孙王离及其所率的秦军主力,报了国恨家仇,各路反秦大军在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的统帅下,楚将刘邦、项羽等部攻破秦都咸阳,灭亡秦国。

在楚军灭秦后,一部分原楚国王室家族中非熊氏的贵族和其他楚王家族,为了复国或让其子孙后代铭记楚国先祖,将自己家族的姓氏,恢复或变更为“熊”姓。

十、源于“其它民族”的“熊”姓

“熊”姓也与中华民族的其它姓氏起源一样,有一些熊姓从其它民族演变而来。如: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氏,汉姓为熊;源于满族的喀尔拉氏、克哷氏等,冠汉姓为“熊氏”。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均汉姓为“熊”。布依族、彝族、满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均有姓氏演变为熊姓,世代相传至今。

而这些少数民族的祖先多数来源于“大熊皇朝”各氏族发展的一些分系的部落,只是他们在人类历史进化与发展过程中,没有被完全汉化而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氏族特色,沿袭了古代先民的遗风。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熊氏大家族里的成员。

因此,从“熊”姓的以上十大起源来看,熊姓不仅是一个多源流的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而且还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姓氏。

其一:姓氏古老、历史悠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演变中,熊氏祖先几乎推动和伴随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二:起源虽多、脉络清晰。“熊”姓或“熊氏”基本沿袭伏羲和黄帝氏族的历史演变过程

其三:帝王之姓、血统高贵。“伏羲”古称“大酓” “酓”是“熊”的古代写法,

是帝王的意思。黄帝号“有熊氏”,历代楚王为“熊氏”暨“帝王之氏”。

其四:氏族兴旺、支裔众多。仅楚君熊绎以后,繁衍出来的单姓70余氏,复姓80余氏,还有源于芈姓熊氏旁支别族的姓氏约有200余姓。

其五: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熊氏的杰出人物、担负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任,并层出不穷。

从熊姓的十大溯源研究发现,曾经位于荆楚大地上的很多其它姓氏,虽然不是以“熊”为姓,但他们也许就是楚国王室姓氏演变出的200多个其它姓氏人,他们也是楚国王室血脉的延伸,也传承着远古伏羲和黄帝的血脉。

(Xiongdr.2019-3-10初稿,2023-1-5修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