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杭州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的五个维度)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既是其开放水平的体现,也是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城市越能吸引外商、外企进驻,从而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国际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

1

杭州国际化营商环境现状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指标主要包含国际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本地生产总值)、国际投资(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本地生产总值)、入境旅游人数及收入与国内游客之比、国际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国外商品购买便利度、国际金融机构数量、国际现代服务(审计会计咨询律师等)机构数量、国际学校数量、城市国际主要文字标识度等。

2020年杭州本地生产总值为16106亿元,居全省第一位,人均GDP为13667元,也居第一位,进口2240.93亿元,出口3693.23亿元,进出口总额5934.16亿元,外贸依存度为36.8%,其中进口依存度为13.9%。外贸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均远低于上海、北京、深圳、苏州、天津、大连等大城市,进出口依存度也低于我省金华、舟山、嘉兴、绍兴与宁波(78.9%)等地,进口依存度低于舟山(71.4%)、宁波(27.2%)与嘉兴(14.14%)。虽然并非外贸依存度越高越好,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国际市场冲击,但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体现了经济国际化水平,作为大都市,杭州未来外贸依存度保持在50%左右,进口依存度保持在20%左右是适当的。

杭州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杭州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的五个维度)(1)

2020年杭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6.7亿元(72亿美元),低于上海(202.3亿美元)、北京(141亿美元)、武汉(111.6亿美元)、重庆(102.7亿美元),也低于深圳、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从外资规模看,杭州虽然居全省首位,但利用外资依存度为3.1%,也低于嘉兴(3.3%)。从实际利用外资的结构看,仍集中于一般制造业、房地产与商贸行业,对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

从国际旅游看,2020年虽经历疫情冲击,入境人数与收入有所下降,但入境旅游人数仍达14.3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5903万美元,在全省居首位,在全国也居于前列。但相较于国内旅客17559万人次、旅游收入3331亿元,入境旅游人次仅相当于国内游客的0.08%、入境旅游收入仅相当于国内旅游收入的0.12%,远低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

虽然多年来,杭州的国际购物中心增加不少,但整体而言数量仍偏少,尤其是一般的商场、超市与购物中心,进口商品仍偏少。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学校、外资(审计、会计、咨询、律师)事务所等现代服务业机构数量明显少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城市街道与重要建筑、公共交通、旅游景点等领域,外文标识也存在着数量偏少、外文种类偏少等现象。

2

加大对外开放

提升杭州国际营商环境

杭州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厚植营商环境优势的要求,锻长板、补短板,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重要载体,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

努力提高经济对开放度。大力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未来一方面要打通内外循环,鼓励企业加大资源品与中间品进口,促进加工贸易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加大国际品牌消费品进口,使杭州成为华东国际商品购物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发挥制造业大省、市场大省、民营经济大省与数字经济大省优势,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500强企业、高技术企业与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许可下,多引入国际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杭州的数字经济、旅游资源、建筑大省等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进出口贸易,鼓励本土企业多参与国外工程承包,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杭州国际品牌,吸引国际游客。只有提高经济的对外开放度,才能有更多的国际人员交往、资金往来与科技合作,才能为企业效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持续的动力,才能进一步优化杭州的国际营商环境。

杭州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杭州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的五个维度)(2)

▲“大宋锦院”宋韵市集 李忠 / 摄

推广国际准则、国际惯例、国际标准。虽然目前国际经济制度有其不公平的一面,这需要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不断推进国际经济制度的变革。但经过200多年国际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形成的国际准则、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有体现国际经济公平竞争的合理性。除了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规则要求,多边双边国际经济协议的条款要求,政府与企业、个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都应遵法守约、讲求信用。应加大对企业与社会面相关国际准则、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的培训与宣传,并在国内的经济活动与市场交易中加大推广,为国际经济交往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提高涉外办事效能。在经济管理、服务与监督等各领域,配备外语通人才,在货物通关、外来投资与对外投资项目审批、公司设立与破产清退、人员招聘、土地报批、环境保护评估监管、物价审批等各方面做到高效省时,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与外商建立起亲清关系,设身处地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外籍人士就医、子女入学的困难。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在遵守国内统一的防疫政策条件下,利用大数据,尽可能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尽量避免对国际经济交流合作造成过大的冲击。

杭州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杭州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的五个维度)(3)

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在城市乡村建设规划中,更多地融入国际要素,吸收国外先进理念与经验,加大歌剧院、国际会议场馆、国际学校、国外风情街、国际购物中心规划布局,积极促进文化教育体育的国际交流,完善街道、重要建筑物、重要机构、风景区、商业服务场所的国际文字标识,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些地方增加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的标识,争取在重要街道街区、景点与涉外机构都配备精通外语的管理人员。

杭州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杭州提升国际营商环境的五个维度)(4)

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底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的特色文化往往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杭州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突出越风宋韵,建筑风格、街区道路、景点设计、文化艺术表演、地方餐饮文化要体现更多的越风宋韵,使其成为杭州城市品牌的重要标志,展现杭州的人文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杭州观光体验、工作生活定居。


作者:徐剑锋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2年第16期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排版编辑:毛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