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学诗者在诗之外(诗外工夫与诗内工夫)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为了把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诗词的研究,已经在文学艺术界中得到重视。可诗词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学问,是需要下工夫的,这工夫究竟怎么下?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写诗讲究诗外工夫,是因为诗外工夫是诗人写好诗的前提与根本。所谓“工夫在诗外”,我的理解是:这诗外工夫,就是诗人固有的理想、情操、品行、风格、胸襟、见识、抱负,以及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等这些基本素质和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因此,诗人不但只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不能关起门来吟诗作词,而且应是既要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又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在时代潮流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热衷于诗词艺术的热心人。
我们学写诗词的感受来是生活,只有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感受和丰富的体验,才能从实践中吸取诗意,写下有思想意义、有现实内容的诗篇。例如古代的杜甫、辛弃疾,当代的毛泽东、陈毅等等,他们既是诗人又是爱国者、政治家、革命家。他们在诗词上的重大建树,恰是他们的政治热情和思想追求以诗词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的生活经历虽然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比,写出的诗句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气势磅礴,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细节、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步伐越坚实,感受越深切,才有可能在心灵深处构思最动人的东西,写出最动人的诗篇。
因此,每位诗人或爱好者,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世界观上下工夫。并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事物、选择题材、概括主题、抒写感情,才能写出感情真挚、有思想境界的好作品来。
讲“诗外”工夫,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诗内”工夫。诗内工夫是写诗的基本功,决不能有半点马虎。诗外工夫讲究从生活实践中吸取诗意,那么,诗内工夫就是在生活细节中描写感受。但反映生活自有其规律,有了生活素材,还须经过提炼、概括、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诗内工夫。诗内工夫的写作技巧、方法,讲究的是构思、韵律和语言等等,许多名师高手都很重视这诗内工夫,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晚节渐于诗律细”,什么“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等等,都说明没有诗内工夫是写不出好诗词的。
因此,诗词的韵律、平仄、修辞、对仗、节奏、语法等等,必须学懂弄通,否则,就不成体统了。我们要掌握的写诗填词方法很多,单修辞就有对比、比兴、设喻、象征、托物、写景、拟人、夸饰、含蓄、铺陈、隐语、婉曲等方式方法,还有情与景、动与静、局部与全部、含蓄与诗味等艺术方法都要全面了解。
“情与景”是诗人借景抒情的一种艺术表现,自然景象一经诗人摄入笔墨,就会带上一层诗人的感情色彩,“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种“触景生情”的感情抒发,在产生艺术效果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与静”这个对比手法,也是诗人写作的一种手段。把“动与静”用在同一的事物上,使之互相映照、互相转化。以达到辩证的统一,才能产生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局部与全部”指描写对象是选取事物的全部还是局部?诗的特点是生活内容和感情的高度集中和凝缩,她的形式是短小精炼,以一当十,往往是选择那些典型的、有限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片断、侧面来加以集中描写。以龙喻诗,神龙腾云驾雾见首不见尾,虽然只露一鳞半爪,但却能从中透现出龙的完整面貌,诗虽然描写的也只是一个侧面,但也能从中反映出事物的整体面貌。
“含蓄与诗味”就是含蓄用得好,才能出诗味。所谓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诗人要说的意思不能直白,要写的诗句不能平板。所谓诗味,就是诗的滋味,“如食橄榄,真味久在”。总的来说,“含蓄与诗味”在用字上要经过反复咀嚼,找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学习诗内工夫,要活学活用,有些地方也可以不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之中,比如在用词上,就要讲究炼字炼句,—首诗中的每字每句都要用得恰当、生动、完美、有意义,局部要服从整体,个别词组、字句即使与平仄不符,也可采用拗救等办法进行补救。在选词用字上,只要推敲得当,周密安排,就会相得益彰、妙合无垠,才能写出既符合诗法又突出诗意使人感到回味无穷的好诗来。“工夫深处独心知”,诗内工夫之深,是需要用心学习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外工”与“内工”,都是写作诗词的基本功,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把诗词写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