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

来源: 节选吴官正《闲来笔潭》

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1)

吴官正,男,汉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余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动力系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下边这三篇文章,选自吴官正2013年出版的著作《闲来笔潭》,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吴老学者性的一面,很精彩,推荐一读。

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2)

退后的心态

非常感谢你们五年来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今天和大家见面,很高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心情很舒畅。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理解说的是,作为政治人物都有开头,有个好结局不容易。新老交替是自然现象。早退晚退都要退,这把年纪了,晚下不如早下。退下来,对党、对国家有好处,对家庭、对自己也有好处。一个人上进不容易,但退下来并很快淡化,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我在最后一次中纪委常委会上对大家说,我退下来后,拥护党中央,支持中纪委,安度晚年,保持晚节。然后马上说:“散会!”我当年离开武汉、江西、山东的时候,也只讲了很短的几句话。

人生是一个过程,有上坡、有高峰,但最终都要落幕,这是规律。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两首很有名的看花诗,写的都是宦海沉浮。前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牢骚满腹;后一首《再游玄都观》,春风得意。我认为金人元好问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最深刻,他也写了一首诗:“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菟葵。”意思是说你刘禹锡在历史长河中也是一个匆匆过客,对世事沧桑何必如此抱怨,如此感叹呢?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我认为有几条很重要:一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包括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也包括干部的任期制、退休制等。二是要有个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其中有一些比较年轻的同志,保证我们国家沿着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拓前进。三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有本事的多得很,要创造人才辈出的条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涌现,使有治党、治国本领的优秀人才实现抱负,报效国家。

我喜欢读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都读,我认为书要越读越薄。比如说,心理学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所有人共同的弱点,就是很难约束自己;二是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决定行为。经济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供求关系,二是纳什均衡(即博弈)。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我理解有三点:一是零的辩证法,有多少数比零大就有多少数比零小;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三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也会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

你们年轻,更要多读书,特别要认真研读革命导师和领袖们的著作,多思考,多讨论,相互启发,共同进步。金子能闪光,尖端能放电。你们路还长。杨巨源有一首诗《城东早春》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希望你们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就是“看花人”,为你们鼓鼓掌。

对一些大事,一要讲原则,二要讲多数,三要讲利害。做事要认真,但不要过头。你们搞文字工作,写材料就像“二月天”,很不容易。有的时候一个人一个看法,左右为难,这是很自然的。只有左右为难,人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3)

推荐阅读:

美学笔记

最近读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和宗白华先生的《天光云影》两本书,感受颇深。

美的问题,难点在其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有几分是客观的存在。马尔库塞说:“作为感性科学的美学,它始终抵抗着理性的压抑性统治,它确立了与理性秩序相反的感性秩序,在这里,快乐与自由、本能与道德相和解。”康德等哲学家认为,审美是感觉和理智会和的中介,它占据了感性和理性这两个人类生存极点之间的核心地位。审美方面的基本经验是感性的,审美知觉伴有快乐。

从美的形式看,自然界的老鹰古松和娇莺嫩枝是两种不同的美,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前者属阳刚之美,后者属柔性之美。刚性美是偏重于动的,柔性美则是偏重于静的。工作时,不甘人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充实忙碌,坚忍不拔,那是偏于刚性的追求;退休了,希望环境清静,生活闲宁,自然恬淡,这是偏于柔性的喜好。对玉泉山的古油松,木材商、植物学家、画家、诗人和政治家,用各自的审美眼光,看到的美是不同的,想到的也是不同的。

美的嗜好是一种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是一种“用”,一种“善”。

“善”最浅近的意义就是“用”。凡是善,不是对于事物自身有实用,就是对于人生社会有实用。真善美是人生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凡是美的对象在伦理学意义上也是善的。社会美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美的形式来表现善。

当然,美与善尽管联系密切,但并非可以等同。美的事物更侧重于人的精神愉悦,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而善的对象与人的功利目的往往直接相连。比如,苏格拉底说最美的男子应该是他自己,可能是从善与美高度相关的角度来讲的。如果按其形象来选美,我宁愿把票投给别人。他眼睛外凸,鼻孔朝天,嘴巴阔大,虽其内心“善”,但外观未必美。

美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连,研究美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儒家提倡道德之真精神在于“仁”,在于“恕”,在于人格之完美。我不反对,但更赞成敢于挑战偶像,敢说真话,敢于创新,敢奇思妙想,这有利于探寻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先生的这段话,说得精彩。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时代值得关注: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百家争鸣;二是汉末魏晋六朝时期,艺术精神清峻通脱;三是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澎湃激荡的思潮迭起。这三个时代的思想异常活跃,艺术追求无定式,既不过于稚嫩,也不过于成熟,在混乱中创造美。

我认为“创造之中都富有欣赏,欣赏之中也都富有创造”这句话是对的。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学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

美学与心理学密不可分。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人们的审美活动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愉悦、想象等,如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不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主要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指出,语言是思维、道德、审美感等形成的前提,它们又共同成为旨在防止文明崩溃解体的个人之间的联系纽带。“赢得优势、权力及征服他人几乎是所有人活动的目标。”

虚荣、焦虑、愤怒、厌恶等诸多不美表现,是社会发展不当,个体过分追求权力、追求优越所致。虚荣源于自卑情结的对优越感的追求,这种追求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会很危险。

焦虑、隐遁、软弱的人,往往回避生活与社会,回避与人的接触交往,也很难与人合作。愤怒成性的人傲慢,极其敏感,不信任他人,时时事事都有可能与人发生冲突。厌恶总是伴随着愁眉苦脸,想要以摈弃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些分离性情感伤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之相互疏远。相反,欢乐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更容易体会到生活的美。

在现实世界中,人心里的美与丑、高贵与卑贱、圣洁与邪恶、善良与残忍,在绞斗,在博弈,在较量,总的趋势是走向进步,走向美好,走向光明!一个健康的人,应当超越环境去行事,超越自己内在的不美的东西去行事。严格说来,“人是自己创造自己”,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不是受挫,才能达到健康和自我实现。

朱先生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无言之美。”说得非常精辟透彻。

宗先生说:“以空明恬淡的觉心涵泳人生,以幽深阔达的情调浸染艺术,或精研奥理,或鉴赏艺文,在浅斟慢酌之中界破虚空,流美人世……”很有见地。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诗词是艺术美,春天是自然美。“尽日寻春不见春”,“春在枝头已十分”,那种“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是多美的诗情画意呵!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美,心境更美;言行美,真善更美;理性美,感性也美;祖国美,未来更美。以审美之心悟美,则现实和未来都是美好的。

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吴官正只有左右为难(4)

芸芸众生

前些天,我去拜访一位姓蒋的老朋友。他正与女儿女婿议论芸芸众生。我认真听了,心想:你们既然喜欢琢磨事,也爱议论人;虽然有些话未必尽然,但也可能是他的切身感受。回来后,默记了下来:

芸芸众生的“芸芸”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众生”出自《礼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现指大千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知道人类有26588个基因(DNA)。人与人之间的DNA有99.9%相同,在人类身上30亿个碱基对中,0.1%的差别代表300万个不同的碱基对,每个碱基的不同,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基因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平分秋色,各为40%(我认为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更大)。内在品质是相对稳定的,但行为表现则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天资聪慧,勤奋刻苦,如果再有一个好的方法,又生逢其时,赶上好机遇,必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领军人才。

有的人聪明、勤奋,也有好的方法,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能否立业,就难说了。

有的人聪明,但懒惰,想入非非,虚无缥缈,难成大事。到头来,多为遗憾抱恨,这样的人不算少。

有的人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指手画脚,得志便猖狂,久而久之,终会栽跟头,这样的人也不鲜见。

有的人智商不算高,但勤奋踏实,遵纪守法,日子过得去,有的可能过得还好,这样的人比较多。

有的人智商平平,懒惰且又自命不凡,很可能会铤而走险。有的人智商不低,却无做人做事的底线,胆大妄为,监狱中有不少这样的人。

有的人外表看似忠厚,实则阴暗,脸皮很厚,疑神疑鬼,造谣生事,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多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奸雄、枭雄、狗熊之类不乏其人。

有的人一脸阴相,私心极重,趋炎附势,蒙骗有术。受其蛊惑上当的人,一旦了解真相,往往“苦不堪言”,后悔“自作自受”。

有的人品行不端,又喜欢整人,一旦得势,顺者昌,逆者亡,对人使坏,面无表情,手段阴狠,多遭报应。

有的人看似耿直,但心怀鬼胎,善于琢磨人,口是心非,沽名钓誉,有时会得好处。当被蒙蔽的人识破其真面目,要么不做声,要么“而已、而已”。

有的人半边聪明半边蠢,多为受争议的人物,因为有的看到他聪明的一面多些,有的看到他愚蠢的一面多些。这样的人有的受到重用,有的被“冷藏”在那里。两只眼睛总难在短时间内把人看透,两只耳朵很难做到兼听则明。

有的人愚蠢,在高明人的调教下,以愚蠢赢聪明。最典型的事例,大概是曹操选曹丕接班,曹丕选曹睿继位。愚蠢有时易打动人心,比聪明还管用。

有的人很会算计,与有权势的人交往,投其所好,不露声色,不提要求,很能使人感动。到时候,他的目的往往会轻而易举达到,但时间长了终会露出狐狸尾巴。

有的人喜欢当打手,当帮闲,受权势者支使,甚至为虎作伥,即使自己被打得鼻青脸肿,还笑嘻嘻地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怎么能对您这样无礼呢?”听者感动,以后他的获利回报可能会更丰厚,但假面迟早会被戳穿。

有的人没有是非,没有正义,路见不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遇到有人对己不公时,又怨天尤人,怪别人不帮忙。遇到有人帮他时,或可能自责,或心安理得,不予反思。

有的人浪荡行骗,弃子离妻,独自闯荡,不尽为父之责,不尽为子之孝,受人唾骂,仍我行我素,将来定不会善终。

有的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胡作非为,贪污受贿,纵亲庇友,争权夺利,一旦受到法纪制裁,必定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

有的人专门欺侮人,受欺的要么无法忍受,拿刀拼命,要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有的人毫无同情心,亲友遇困难不肯相帮。待日后反求于人时,人家想起彼时他之无情,很可能会有修养地说:“对不起,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有的人表面堆笑,内心阴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知恩不报,毫无良心。帮过他的人都说自己“瞎了眼”。这样的人,善于利用别人,瞒天过海,蒙人骗人,没准还会有“进步”呢!

有的人不但喜欢说大话、空话、套话,而且喜欢说假话、谎话、鬼话,这样的人有的八面玲珑,有的私欲熏心,有的自欺欺人,有的像跳梁小丑。

我认为,世间芸芸众生,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循道崇德的好人。缺点错误人人难免,知错即改、弃恶从善,终是主流。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