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

2018年底上映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除了豪门内宅争斗的精彩剧情受到观众追捧,还还原了大量宋代生活习俗,加入不少中式插花的场景,带起一股学习中式插花的热潮。故事发生在宋代,正是中式插花盛行的时期,剧中人物习花插花的情节,更为真实地体现和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1)

中式插花比西式插花更难的地方在于,花材和花器不易得


当然,相较于电视剧上有限的展露,中式插花的内涵丰富得多。现在的人习花,更容易接触的是西式插花。一来是西式的花材易得,花市有大量鲜切花供应,只要购买就可以使用。而中式插花讲究宛若天生的自然造型,花材更多需要到大自然摘取。二来是西式插花的瓶器要求不高,现代工艺生产的玻璃瓶或者陶制瓶都可以搭配使用,对作品的欣赏更多在花材造型上。而中式插花讲究"花与瓶共赏",插制的时候讲究花与瓶的呼应,什么样的花材搭配什么样的瓶,甚至尺寸大小都相当考究。


除了以上两点,中式插花让很多新手感觉到难的地方,还有它涵盖的众多文化渊源:不同时令节气插制的作品不同,唐宋明清乃至现代也分成不少流派,插花也和茶道、诗画、焚香密不可分。研习中式插花是一个点,大家凭着这个支点入门修行,进入的却是广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并常常会有越修行越不知足的感悟。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2)

中式插花既有史料可以遵循,又有现代流派可以观摩学习


不能将中式插花简单理解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插花过程。它包含的是不同花期的花材选择,对花器的欣赏,完成作品后的细细品味,以及为它作曲写诗赞美的整个过程。


那么,这样复杂的中式插花是否有方法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插花史里,古人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记载,除了不同时期研究出来的技法介绍,还有许多关于中式插花的诗歌书画作品流传下来。像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花谱》、郎世宁的《聚瑞图》、陈洪绶的《清供图》等等,都给我们还原了中式插花在不同年代的应用。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3)

到了现代,许多插花大师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将中式插花的传统沿袭下来。写出《瓶花之美》《瓶花六讲》的徐文治老师,就是其中佼佼者。他本人原本从事空间陈列、茶席布置等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从茶席花开始,逐渐接触了解瓶花。后来通过川濑敏郎先生的日式插花,进入插花世界。又研读了袁宏道的《瓶史》,并对中国古代插花文献进行大量阅读和剖析,从而开始了自己对中式插花的修行。


正是这种对历史的研习和借鉴,形成了徐文治老师独有的插花风格。他出版的《瓶花之美》《瓶花六讲》,既对中式插花史进行梳理,也对前辈们的一些观点提出合理质疑和推断。随着徐文治老师的娓娓道来,我们不仅能学到插花技法,还会对一些流传多年的观点,有新的思考和辨析。


比如袁宏道为何颠覆酒赏的观点,唐后主李煜是否亲自插花,中国插花史是否起源于佛前供花,日式花道是否依托于中式技法等内容,徐文治老师都在书中一一分析,并大量举证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带有辩证思维的阅读,让人仿佛置身于辩论会现场,不仅会有赶紧阅读完本书的冲动,还会接着找来其它被辩驳的书籍,再对比参考研究,直到得出许多耳目一新的结论。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4)

中式插花,对作品的精神赞美重过物质供养


徐文治老师在《瓶花之美》中,介绍了古人为什么给花定不同品级,他们如果看待不同花器在不同年代的使用,什么样的作品算是标准的审美,不同的节气分别插什么样的作品,插花和茶艺有什么样的关联,以及哪些典籍适合插花人研读。


那么,古人在插花时有哪些步骤,对我们现在的插花又有什么借鉴意义呢?这一点,唐代人罗虬在《花九锡》一文中给出了答案:重顶帷、金错刀(剪枝)、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赏)、新诗(咏)。


这篇《花九锡》只有短短70字,却完整介绍了古人插花的9个步骤,是现在已知的中国瓶花最早的理论资料。从文章里可以看出古人对插花充满仪式感,除了要给花材最好的物质条件,完成作品后还要给予精神上的赞赏。不仅要将它的美临摹下来留存,还要为它唱曲,边喝酒边欣赏它的美,再给它写赞美的诗歌。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5)


在解析《花九锡》之余,徐文治老师还借用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和史湘云等人用十二首诗为菊花进行鉴赏的过程。从而让我们了解到文人和瓶花这门艺术的精神交流。


这种对美的享受,是可延续的。整个瓶花最美的时刻,是完成插制后对它进行赏析的时候。就像现在,我们插完一幅作品,会拍照发朋友圈写文章,会讨论欣赏它的形态意趣,并时不时拿出来细细品味。


所以说,中式插花的魅力,更多地绽放在作品完成后。也因此,尽管古人插出的作品早已枯萎,但关于它们的诗歌和绘画却流传下来,让我们现在也依旧能够欣赏到当时的风华。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6)

放开花器的限制,中式插花才能更好回归日常生活


以上是古人插花时会做的事,但中式插花的丰富内涵远不止这些。对中式插花来说,花与器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插花,既有对花材的要求,也有对瓶的讲究。那么,对中式插花而言,什么样的器才是好的呢?


古人看重铜器和瓷器,认为金器和银器俗气。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造型和不同大小的器得到的喜爱是不同的。这些讲究到了现在,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实现在的插花,徐文治老师更提倡的是适用。他提出应当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


特别是初学中式插花的人,应当摒弃陈杂的观念,将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器具用来勤加练习。"一切可利用的器具"这个概念放宽到哪种程度呢?那就是能装水的就可以。所以矿泉水瓶、咖啡杯、啤酒杯之类都是可以用来插花的。为了论证这一点,徐文治老师本人还出了几个用矿泉水瓶插出的作品。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7)


《瓶花之美》传达出来的一个观念就是,所有的作品和技法,都是为生活服务的。中式插花对器的讲究,将插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一点其实好坏参半。好的是,文人寄情于花,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绘画作品,奠定了插花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不好的是,给习花人设置了屏障,仿佛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花器就不能插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一千年的插花史,但插花的普及率却低于西式插花和日式花道。《瓶花之美》则是看到这一点,才致力于让大家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将插花还给生活本身。


徐文治老师在书中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刻意要求自己不讲究任何花器,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让作品适应不同的环境。他强调,"瓶花不是插花、不是花道、不是花艺,不是在表演技法,它是把所有东西糅合到一起呈现出来的这件作品和人的交流过程,是你的感情、情绪、审美等内在的外化。"


只要有想插花的意愿,就不要将自己束缚在各种规矩里。不仅穿着汉服插花是美的,就是穿着牛仔裤衬衫,只要有插花的想法,那就可以行动了。只有将插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将中式插花的精神传承下来。毕竟,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


中式插花的运用技巧有哪些 零基础学中式插花(8)


无论是对花器的不依赖,还是对史料的辩证解析,《瓶花之美》对想要研习中式插花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通过它的讲解,让人明白技法、器物在中式插花中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心深处对植物、对花器、对环境的情怀。


一起修行中式插花,对话我们的内心,将我们的审美外在化,表达出我们理解的艺术美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