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和唐僧和他的弟子们 悟空与唐僧谁是谁的师父

悟空和唐僧和他的弟子们 悟空与唐僧谁是谁的师父(1)

西游记第十九回,收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唐僧来到了浮屠山,路遇乌巢禅师,传了唐僧《心经》,并告知了之后的路途险阻,短短两百多字成为唐僧一路上最常修的功课。心经,即修心,看破一切,在一无所有中悟道禅机。凡俗之人看破很是困难,对此时的唐僧来说也是很难的,于是才要经历取经的种种磨难,在磨难中体误。佛讲究缘法,然缘为何物却是要自己体会的,悟道了就能明白何为缘,弄不明白缘法也就不能说是开悟了,心是看待外界一切事物的根源,心经就是从万千具像之中体悟其中的共同之处,世间万物千差万别,总有根本是相通的,佛将这根本视为禅机。大能总是少数的,临艰险而心不变的境界只有极少数能够做到,不曾拿起谈何放下,必须去经历,当经历一切,在经历中体悟看破放下,然后才是豁然开朗。与高僧对话,对答总是简洁明了,却有着看破一切的清明,世间事本不复杂,复杂只是心还没有空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切源自于心,心不变,外界一切自然就不会变。

悟空和唐僧和他的弟子们 悟空与唐僧谁是谁的师父(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去想,不存在,虽然有些唯心,但如何去看却是真实的存在,一件物事在不同的眼中呈现出来不一样的反映,不去看、不去做、不去想、不去说,于是不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心中的不存在,透过层层的色相,看到的是空无一物的隐藏在色相背后的客观,因为懂得了空,所以空就是一切,空幻化成世间种种色相,“未出山已知天下三分”,懂得了道,自然不用去理会那些曲曲绕绕的反反复复。道与术的关系,犹如空与色的关系,以道驭术。

取经路上八十一难,唐僧体会到了一些佛的空,但与悟空比起来却是差出了不少。悟空天生石猴,手握金箍棒扫荡一切妖魔鬼怪,前半段是一棒扫乾坤,不分妖魔种类,都是抡起来就打,简单明了,不去说理,这是一法应万法,只是此时的悟空不自知,火眼金睛看透的本相流连在表面;也是因为总是看到事物的本相,在这不知不觉间悟到了佛法的本相。唐僧的眼中是什么呢,是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一个个面容姣好的美貌女子、一位位凶神恶煞的拦路妖魔,唐僧太过专注于表相于是一直没有明白心经的要义,也是因为看不明白没有开悟,所以一路走得更加的困难,脚下难,心中更难。取经后半段的悟空开误,行为方式大变,不再一棒子抡过去开打,先看明白再决定如何应对,此时的悟空实现了开悟后的“空即是色”,一切看得通透,虽然眼花缭乱,我自岿然不动。

唐僧一路虽然表现意志坚定一心向佛,然终究没有明白心经所讲为何物。心经是佛的入门读物,也是佛教精神的总成,唐僧没有明白,即使封了佛也没有成佛。真假美猴王的把戏,表明悟空已经悟透了取经的禅机,已具佛心自有佛位。

无论是佛教的色空之论,还是道教的道术之分,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已经是大彻大悟,两者已经无区别,道也好、佛也罢,都只是色相。对于悟空而言,一个跟头的取经路,学会了另一项重要的本领--心经里的心,之后的路怎么走都不再是个问题,因为一切皆空。

悟空和唐僧和他的弟子们 悟空与唐僧谁是谁的师父(3)

唐僧把悟空领上路,故唐僧是师父;悟空把唐僧领进门,故悟空是师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