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字词如何提升(一线语文老师告诉你一个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的妙招)
开学之初,我写了一篇文章《语文老师玩新花样:错别字不罚抄,却要求学生出具诊断书》,谈如何处理错别字的问题。这个工作已经在慢慢开展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显示出了高涨的热情,写出了高质量的错别字诊断书,这个我会在后面的公众号文章中会陆续展示。
今天要说的也是关于初中阶段语文字词学习的问题。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课课后都有一个读读写写的练习。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关于这个读读写写的练习,传统上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当然是读读写写,要学生读一读,然后再写一写,在抄写本上写几遍或者接下来在听写本上听写一下。
也有一些进一步的做法,要求学生把某些词语抄写下来之后,还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关注课下注释的方式,把这些词语的解释也抄写下来。交上来作业本之后,老师迅速划对勾,然后发回去。
新一轮的教学,我不想这么做,想要换一个思路。语文学习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能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
先要琢磨一下字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字词学习一定不只是停留在会读,会写上,而且应该会用,字词要成为写作的材料,随时随地可以灵活运用才行。而这三个层次属于递进关系,会读不一定会写,会写不一定会用,但反过来,如果能够在写作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字词,则会写,会读应该不是大问题。
有鉴于此,从最终目的出发,我要求学生在处理这个读读写写的练习时,采用连词成段甚至是连词成文的方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方法的一些基本操作步骤,并对为什么采取这些步骤做一些相应的解释说明。
第一步: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将词语简单分类处理。
以字音、字形掌握情况为标准,区分为会与不会两类。之所以要学生自主判断,而不是指定全部或者其中若干词语,是因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字词学习已经和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初段大不相同,呈现出更为个性化的特点。
小学初段学习字词更多是齐步走,大家都要同时学习某些字词。但初中阶段则不同,不必再齐步走,因为每个学生的积累水平不同。有些人可能不会的词语很多,有些人则不会的词语很少;有的可能这个词语掌握得不好,有的可能是那个词语掌握得不好。如果再采用齐步走的方式,显然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因此采用自主选择判断的方式,更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第二步:根据指定标准对词语进行再次筛选。
这一次的指定标准,不再局限于字音和字形,而且还要包含字义和词义。不但包含字义和词义,而且要特别偏重于此。在选择词语时,偏重于选择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把名词或者偏于名词的词语排除在外。因为名词本身的含义比较确定,用法也比较简单,不像动词等词语那么灵活多样。
以第一课《春》的课后练习为例,比如,嗡、喉咙、风筝等词语就可以排除在外,如果这些词在字形上掌握得不太好,可以动手写上一两遍,也可以查查工具书追溯一下字源,了解得更深入。可以入选的词语如朗润、酝酿、卖弄、应和、嘹亮、烘托、静默、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
第三步:抄写选中的三到五个词语,做连词成段练习。
之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动词、形容词等都选入其中。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因为每个词语的应用难度不同,比较常用,自己又比较有把握的词语,就可以不选。同样,那些明显生僻的词语也可以不选。要选取那些虽然常见常用,但用法灵活多样的词语。另一个是如果选取的词语过多,在连词成段或连词成文上就有相当难度,难免为了使用某个词语而使用某个词语,使得文段的在文气上不能保证流畅自然。
第四步:将在文中使用到的指定词语重点标注出来。
这一步可以和上一步同时完成,可以在相关词语下加着重号,也可以改变不同颜色等,主要目的是给批改作业的老师提供方便,能够清晰地关注到是否使用了选定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是否准确。迅速将那些使用不当的词语标注出来。
做连词成段练习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第一:并没有耽误读读写写,因为筛选出来要写在上面一遍,同时在文中应用的时候也要写一遍,这样,相当于至少抄写了两遍。
第二:不仅会读,会写,而且会用才是最为关键。关于词语应用是否准确,不能只是依靠做相关练习完成,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在写作中准确运用相关词语,那么在做相应的选择题时也非常容易,不能本末倒置。
第三:连词成段或连词成文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不但需要准确使用选中的词语,而且还要构思成段,甚至连缀成文,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练习。
下面展示几个同学主动做的连词成段练习,并附上一点点评,对前面提到的若干注意事项做一点强调或补充说明。
样例一:
呼朋引伴 喉咙 嘹亮 应和 烘托
清晨,鸟儿们呼朋引伴地舒展着嘹亮的喉咙,时不时地有鸟儿应和着,烘托出一片欢快的氛围。(by吴致尧)
【评语】
1.“喉咙”作为名词,用法比较简单,可以不选。2.能够在这样简短的几句话中把这些词语都用到,展现出了不凡的语言功力。3.所设置的语境和《春》这一课比较相近,可以尝试着跳出课文中的语境,这样,可以增加用词的难度,同时,又能够更好地掌握同一个词语的不同用法。
样例二:
酝酿 卖弄 静默 风筝 呼朋引伴 抖擞
一场倾盆大雨正在云中酝酿,天,黑沉沉的。那些本应卖弄清脆歌喉的鸟儿,此刻也静默无声。空气中的潮湿略带一点压抑,越飞越低的风筝也似真的鸟儿一般,呼朋引伴地急忙归家。它们在等待着,等到雨过天晴,再出来抖擞抖擞精神,叽叽喳喳地诉说着各自看到的,听到的。(by张皓琪)
【评语】
使用了课文中使用的若干词语,但是又不局限于课文提供的语境样例,而能跳出来。比如,课文中说“鸟儿们……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而这段文字中却说风筝们“呼朋引伴”,而且把“抖擞精神”,“叽叽喳喳”也用在了描写风筝上面。风筝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没有说,但足够耐人寻味,引发联想。如果一个学生拥有这样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担心他的语文学习吗?
样例三:
朗润 酝酿 静默 呼朋引伴 卖弄 喉咙 嘹亮 花枝招展 撩动 风筝 抖擞 健壮
又是一场春雨过后,天朗润起来了,一颗颗露珠沿着叶脉滚动到了叶尖,酝酿了一会儿,然后——“啪”,它蹦到了地上,发出了极小又清脆的呼唤。这下,静默的大地又热闹起来了,更多的露珠欢呼着滑向地面,为雨后的狂欢拉开了序幕。
瞧啊,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呼朋引伴地卖弄自己的喉咙,以嘹亮的歌声拔得头筹;风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带起几朵花瓣,把自己扮得花枝招展,一边又撩动着跑出来放风筝的小孩子的头发;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在软软的草地上玩得不亦乐乎,稚嫩的童音烘托出一片美好祥和的场景,与不远处叮咚作响的泉水应和着,仿佛乐队中的“男低音”的翻版,预告着狂欢已进入尾声。几个健壮的中年人把孩子领走了,渐渐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天边的彩虹桥悄悄地架起来了,它笑而不语——刚才的演出全叫它看见啦!(by张诗玥)
【评语】
这位同学使用的词语更多,而且,也构思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场景。有一些词语的使用语境是从文章中直接借用过来的,比如,“天朗润起来了”,“小鸟在呼朋引伴地卖弄自己的喉咙”等,也有一些则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如“酝酿”一词,在这段文字中使用的尤其恰当,把露珠慢慢悠悠地从叶子上滑落的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可能不具备这样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所以不必使用这么多的课文中指定的词语,选择三、五个就够了,这样在构思段落时所受到的束缚也比较少,方便伸胳膊伸腿儿。虽然没有用到课文中的更多的词语,但是,只要是写作,就是在用词,就是一种很好的词语运用的训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