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教师信息力的12项修炼)

原创 Zhang’s family 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022-10-18 23:06 发表于广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教师信息力的12项修炼)

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

原创 Zhang’s family 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022-10-18 23:06 发表于广东

《教师信息力的12项修炼》

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贴心朋友

一、书目简介

《教师信息力的12项修炼》

张秀梅、张学波、余红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第1版

ISBN 978-7-300-30061-0

本书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国家级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2.0实施近十年来的教学培训、实证研究和管理服务的经验积累之上撰写而成,旨在提升一线教师适应新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全书包括前后递进的四大模块十二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信息素养、互动式教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这本书的撰写采用了国际著名远程教育学者[瑞典]Borje Holmberg提出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法”(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编写,以对话风格和读者互动,内容循序渐进,通俗易懂,每章都配有“回顾与练习”加深理解,实操性强,对促进教学技术的学用转化很有帮助。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校(含中职、幼儿园、特殊学校)、高职、大学、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等组织机构的教师、教研员、培训者、管理者学习和培训使用,也可以作为高校师范生技能提升训练的参考教材。

二、作者简介

创作团队

张秀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兼职博导,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专家工作组成员。

张学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教育技术学博士。

余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

团队以多年的教学培训经验,2021年共同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粤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帮扶的UGCS协同模式构建与应用》)。

三、来自一线老师和研究生的

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从12个方面着手,包括:简单的教学资源制作、复杂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虚拟与现实的教学空间的驾驭、智慧教学工具的掌握、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旨在解决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不足、短腿的问题,提高教师在“互联网 ”时代下的信息力。

在章节设置上,这本书从一个教师备课的流程和思维出发,先教授“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或工具来获取、制作教学资源,从图片、声音、视频再到PPT、微课的制作,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接着结合时代特点,讲到了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当前的信息化设备、在线直播、智慧教育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符合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01

内容由浅入深

逐步引向精通

第一章主要针对各种基本素材的获取来源、下载、简单加工和搜索给出了一些实用技巧,在这一部分,虽然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应付,但也找到了更简单上手、功能更强大的替代工具,例如图片工厂,它是一个覆盖图片全功能的软件,包含特效、浏览、编辑、排版、分割、合并和屏幕录像截图等功能。第二、第三章从PPT的制作、美化、进阶到使用PPT的录制功能制作简单的微课,在这部分内容中收获最大的是书中提供的微课观摩维度表,通过编辑序列、媒体元素、教学手法、拍摄设备和拍摄环境去观摩评价微课,可以从更仔细更微观的角度去学习,更能引导自己设计开发出优质的微课作品。

02

金课打造

动画摄录后期齐齐来

第二篇详细介绍了动画类微课和视频类微课的制作技法,从万彩动画大师软件如何使用,通过案例给读者展示实现的过程,再通过讲解摄录技巧和后期编辑软件会声会影的使用,把动画类和视频类微课的实现过程安排得清晰透彻,这部分内容对于想参加微课比赛的教师来说十分实用。由于会声会影我没有用过,我也按照书中的下载安装方法去下载安装体验了一下,用手上的素材做了一段生活碎片。

03

紧跟科技发展前沿

实用工具倾囊相授

第三篇“虚拟与现实:教学空间的融合”给读者介绍了更多前沿的信息化设备和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似曾相识却又欲辨已忘言”。原因是在考研备考时有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机会去使用,所以没有切身体验过。例如,鉴于课程性质,我的课都在机房进行,采取教师讲解演示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模式,基本用不上这种交互性的课件。书中的内容介绍和案例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决定在我的个人电脑上(一体机)一探究竟,于是我下载了“希沃白板5”,并制作了一个交互式课件进行了试教,终于也知道个所以然了。

04

未来已来

争做智能时代好老师

读完第四篇“因材施教:永无止境的智慧教学”,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国务院于2017年7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数据系统预测,教师这一职业在智能时代被机器人取代的机率为0.4%,但是人工智能必将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不主动应对新技术变革、提升素养、增强能力,我们就会落伍,无法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任务,我们就有可能成为0.4%里面的一员。

四、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实用性强、讲解清晰、还有预测读者会遇到的问题并答疑,非常细心体贴。每节还有练习任务布置,读者可通过做练习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说,之前在阅读同类书籍时,我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坚持读完,一般这类书籍都是针对某一种软件工具或技能,由于知识点过细、内容过多,往往不能直接学习使用,一般都需要自己有选择性地筛选学习,会给读者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抗拒感。但是本书的内容是有筛选性质的,专门针对教育教学的,章章环环相扣,可以让读者坚持读下去”。

“本书内容详实,适用范围广,不同类型的教师阅读完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对于有一定操作基础的教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进一步巩固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框架;对于新手小白教师,可以跟着书中操作步骤上手操作,扩大知识储备”。

“这本书内容比较丰富,易于上手,偏重于信息化教学实践。从最小的素材的查找与编辑,到教学资源的设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智慧课堂教学设计都有着详细介绍。有学有练,每个专题最后都会有相对应的练习,这样教师在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实际训练,学的更加具体。内容贴近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

五、相较于同类书籍

本书的优点是什么?

“教学会谈式对话,亲切感强,同时解决一线教师实际教育问题”。

“来源于实践需求因此能够更加了解教学对象;具有交互感,需要教师动手练起来;内容丰富,有许多扩展内容”。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介绍相关软件时,考虑到了软件的易用性和成本低廉方面,讲解操作步骤时,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图文并茂,并且考虑到了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六、作者的话

近几年在协助各地推进2.0工程时,有机会去到不同省份的中小学校考察学习并与学教师交流,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非常浅显但常被人忽视的道理,那就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首先是实操能力”。不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不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离我们有多近或多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永远都绕不开最基本的设备、工具、软件平台的应用等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必须要教师本人亲自动动鼠标,划划屏幕才能养成,而不是单纯的坐而听道,被动的理解如何把技术融合进课堂的一些大道理,有“技”才有“术”。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更加强调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更加强调教师一个个微能力点的学以致用,而融合应用的前提必须建立在教师已经学会了如何跟实体的、物理的信息技术环境和工具打交道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已经学会了做课件、做微课、大小屏互动教学等基本的操作技能,没有这些“技”,是不可能发展出来如何融合创新这些“术”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操作就是“1”,又恰恰是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及个人自学最难坚持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实操训练亲身实践,单纯的去了解融合理念、教学方法、网络研修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先具备了掌握技术的技能这个“1”,开展系统的体验式学习,后面研磨、研修这类无数个“0”才能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这个观察与判断,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搭建合适他们的脚手架,这也是本书四篇十二章内容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简单的教学资源制作、复杂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虚拟与现实的教学空间的驾驭、智慧教学工具的掌握、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有选择的学习。限于篇幅,我们按主题分类仅从十几款培训常用软件中选择了最重要的几款进行讲解,也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不足、短腿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好,未来中小学教师除了要持续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基本技能,还要重视提升数据素养,这是进入到人工智能社会教师迎面而来的新课题。不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了X.0的哪个阶段,我们都将持续支持广大中小学教师做好能力储备,终身学习,携手迎接教育信息化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