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展作风建设(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
省委部署“一改两为”以来,全省上下动起来、紧起来、快起来,出现了新面貌、新变化,营商环境口碑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干部作风更实,各地抓发展、争进位劲头更足,全省经济运行巩固稳的态势,为民办实事延续好的走势,为企优环境凸显进的趋势实践证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干出好的工作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开创发展新局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安徽开展作风建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开展作风建设
省委部署“一改两为”以来,全省上下动起来、紧起来、快起来,出现了新面貌、新变化,营商环境口碑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干部作风更实,各地抓发展、争进位劲头更足,全省经济运行巩固稳的态势,为民办实事延续好的走势,为企优环境凸显进的趋势。实践证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干出好的工作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好作风来之不易,贵在坚持。当前,安徽正处于大好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必须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以优良作风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顶格推进为企优环境,为安徽发展树形象、聚力量、强保障。
强化党性修养。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不良作风,归根结底是放松了党性修养。全省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贯彻省委 “一改两为”要求当作对党性的一次大检验、大锻炼,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深处自觉严起来。要把改进作风与锤炼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结合起来,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和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抓什么;怎么部署要求,就怎么贯彻落实,真正做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
砥砺责任担当。谋事干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作风建设的应有之义。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一个“干”字上。党员干部要以实干担当擦亮政治底色,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锤炼过硬作风,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抓具体、抓到底、抓到问题解决的工作韧性,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较多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省委工作要求落细落实。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努力干成几件大事、办好一批实事,以过硬作风创造出不含水分、经得起后人评说的成绩。
树牢为民情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企优环境强服务,就是好作风的直接体现。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要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抓住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自己的“履职清单”,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范孝东)
“助餐工程” 让老人吃上暖心餐
小饭碗,大民生。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就餐需求,合肥高新区积极推进“助餐工程”建设,依托社区食堂、助餐点经营场所,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设了集中就餐、就近就餐、服务机构送餐的助餐服务模式。
8月12日11时许,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复兴家园社区食堂。11点半正式开餐后,陆陆续续有40多位老人前来就餐。社区食堂主管刘艳一边在柜台给老人刷卡,一边做好现场就餐人员的引导服务。
“每天这里的菜品有十几种,千张结烧肉、红烧鸡腿、小炒青菜等,丰盛得很!”92岁的张奶奶带着饭盒来到社区食堂等候。她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常客,食堂环境好、服务好、离家近,吃饭很是方便。
“60岁以上老年人来这里就餐可以享受10%至30%的优惠,一荤两素一汤只需10元。 ”刘艳介绍,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食堂还特意制作了符合老年人饮食习惯的饭菜,米饭软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复兴家园小区回迁已有8年,居住人口约1.2万人,人口密集,老年人较多。合肥高新区征求辖区老年人意见后,选定在复兴家园小区旁建设首个社区食堂。社区提供场地,免租金交给专业餐饮机构运营。被认定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政府为每人每月提供600元的助餐补贴,由社区审核认定并为老人办理就餐卡,补贴款直接打入卡内,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实惠。
今年,我省出台“暖民心行动方案”,其中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中鼓励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建立多元筹资渠道,推进老年助餐食堂或助餐点建设。合肥高新区结合辖区实际,推进助餐食堂建设,今年上半年新建1家社区食堂、3个助餐点,下半年计划新增6个助餐点、2个农村助餐服务机构。
“目前我们已引入青松、社家、好时刻、智厨等餐饮企业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助餐服务机构在保证成本运行计价的基础上,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将一部分商业利润回馈到助餐、为老服务项目中,形成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合肥高新区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辖区内城市社区已建成6个社区食堂、12个社区助餐点,共计覆盖24个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每日就餐1350人次。(记者 李明杰)
牵线搭桥 “真金白银”为企纾困解难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淮南毛集实验区经贸发展局多方牵线搭桥,协调凤台县农商银行毛集支行为我们贷款2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研发投入问题。”8月15日,安徽康美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利平一边指挥着服装、皮具加工生产,一边告诉记者,有了毛集实验区管委会的帮助,企业充实研发力量,改进产品结构,出口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毛集实验区围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调研发现,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毛集实验区成立了美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公司成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周大部分时间都在跑企业,问需求,就是想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美泰公司负责人陆舜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先后为25家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办理27笔金融业务,解决企业需求资金4400多万元,综合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载体,为5家企业2630万元到期贷款办理了展期手续。
“这个星期,我们仅发往浙江宁波的马克笔就有6货车的量,大约900万支。 ”8月14日,安徽天舰文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世辉在忙完货物发送后,又开始安排新的订单生产。该企业是2021年至2022年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日生产马克笔可达60万支,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等80多个国家。
“工商银行淮南毛集支行帮助天舰公司解决了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资金400万元,扩大了中下游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商银行淮南毛集支行负责人杜冬晴告诉记者,毛集实验区政协工委组织了“银企对接”活动,3个工作日就解决了天舰公司的融资问题。
记者从毛集实验区投资促进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深入践行省委“一改两为”大会精神要求,扎实改进工作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行动,切实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取得显著成效。1月至7月,该区累计开展专项走访活动34次,走访企业96家,召开惠企纾困座谈会8次,开展宣传报道43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95件,兑现产业扶持政策奖励资金3353.67万元。
“下一步,毛集实验区将继续聚焦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完善‘主动上门、专人对接、快速响应、部门协作’的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机制,以真金白银为企业赋能蓄力,助力企业纾困前行,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毛集实验区工委主要负责人胡林娜说。(记者 柏松 通讯员 徐瑞成)
便民利企 政务服务打出“组合拳”
“有了365天‘不打烊’服务真是太好了,都不用请假去办理业务了。 ”近日,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王冉连连称赞。王冉告诉记者,她在365天“不打烊”服务推行的当天就到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医保业务。
为破解群众、企业“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难题,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从今年2月19日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制度。365天“不打烊”服务包含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税务、房产交易、工程建设等行政审批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高频事项。非高频事项,群众、企业可通过电话或者 “皖事通·慧滁州”App预约节假日办理时间。截至目前,滁州市节假日办件量达3万件,咨询量达2.01万件。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是群众和企业的期盼。围绕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堵点、难点、痛点等问题,滁州市主动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暖心”之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获得服务对象一致称赞。
设立企业帮扶窗口,“一口受理”企业诉求,全程闭环管理,让企业办事不再东奔西走。喜露汇房车(江苏)有限公司的黄先生在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开设分公司的执业和税务登记等业务,企业帮扶窗口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帮助黄先生在网上申请分公司设立业务,企业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免费的5枚印章。滁州市自设立该窗口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办理协调事项359件。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助力群众“好办事”。安徽莹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旭东对此很有感触,该公司曾向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办不成事”窗口反映问题,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据了解,该公司由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错误,造成信息不匹配,无法办理社保、公积金等业务,而公司为了保留以前的办事信息,又不想注销账号重新注册。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向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反映。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科室积极争取到省级主管部门支持,进而帮助企业远程处理,协调企业便捷注册正确的法人账号,并将所有办事信息迁移至正确的账号下。 “非常满意。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安心生产了! ”何旭东说。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 ”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朱爱农表示,下一步,滁州市还将以长三角政务地图的教育领域全生命周期主题地图服务解决 “民生难事”,以数据赋能政务服务“一件事”等集成化服务优化企业、群众办事流程,着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记者 朱茜)
不走过场 公开接访给农户“定心丸”
“有了全新的圩堤守护,俺们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水淹了,今后可以踏踏实实种地了。 ”站在汲河岸边,指着新建成的雷家湖生产圩堤,霍邱县三流乡老集村村民程家中高兴地说。
老集村雷家湖生产圩,位于汲河末梢,四周被汲河包围。过去的老圩堤年代久远,始建标准低,经多年河水淘蚀,已变得低矮且单薄,防洪保收的作用日渐弱化。因此,雷家湖也被村民称为“纸糊的饭碗”。去年和前年,雷家湖连续两年出现漫坝溃堤,已经成为该村百余户村民的烦心事。
如何让雷家湖生产圩真正发挥生产功能?今年初,在一次公开接访活动中,几位老集村村民向六安市以及霍邱县有关负责同志表达了诉求:“希望有关部门重修圩堤,保障当地群众的正常农业生产。 ”
接访不走过场,最终要落实在信访事项的真正解决上。了解过信访事项后,霍邱县随即成立了由县水利局和三流乡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由一名副县长包保领导。专班成员多次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实地调研勘察,并在现场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工作专班坚持每周听取汇报,每月现场督导,推进事项早日化解。”霍邱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了早日实现正常生产,专班向群众承诺,一定在今年雨季前解决问题。
此后,三流乡自筹资金210万元,对2.2公里雷家湖生产圩堤进行了全面整修加固,目前圩堤加固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圩堤被重新加固,很多原本不打算在圩内种田的村民又有了信心。 “开春修筑圩堤时,我在田里放了1000多元的虾苗,春季仅卖虾就收入3000多元。现在秋粮全部种满种足,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村民荣善球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干劲十足,连部分往年撂荒的边角荒滩地也已全部插秧种苗。
雷家湖生产圩问题的解决不是终点。为扎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三流乡举一反三,紧接着就在全乡开展了农业基础设施大排查。今年以来,三流乡已改造提水站1座,并对九丫槐村、双塔寺村3处圩堤进行加固,多个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切实改善。(安徽日报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周园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