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

花街巷东出西美巷,与幽兰巷相直,西出养育巷,与富郎中巷相直;柳巷东出西美巷,与大石头巷相直,西出养育巷,与庙堂巷相直。

两条巷犹如姐妹,体貌相似,性情也一样,都是幽静小巷。

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1)

花街巷

巷名出典,源于“花情柳意”、“寻花问柳”二组词句,取“花、柳”因而成了地名。

旧时这一地区是苏州城的红灯区,包括不远的幽兰巷(幽兰旧作勾栏,勾栏者,旧时围栏搭棚,以供百戏杂剧演出场所,民间又作妓院别称)。

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2)

旧时青楼女子

其实,对于当今花街巷、柳巷来说,这段往事、这段历史,只能算是掌故了,到了清朝,随着苏州成了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重地,商业日益发达,漕运日益繁荣,商人的拥有的钱财已不输于官宦之流了。苏州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之地,渐渐迁往了阊门外鸭蛋桥至枫桥一带。花街巷、柳巷成了苏州平常人家,到了民国,入住的住户知识分子、官员的比例相对高于其它巷子,脂粉味彻底散尽了,淡淡的书卷气,直至今日仍有余韵。

清之前,花街巷、柳巷成为官绅权势人物或者文人墨客或者袋袋里没有几只角子骨头却轻得没有二两重的男人的放荡冶游之地。

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3)

影视图片

花街巷、柳巷位置也是的确得好。苏州府衙门和道台衙门就近在咫尺间。旧时官吏狎妓盛行。京城及地方官员、同窗来来往往,还有去两个衙门办事的行贿之徒,自然就近“雅兴”。当年这地区旅馆和妓院林立,也是当时各个城市中的应有一景。

遥想当年,在窄窄幽黑的巷子里灯火珊阑处的光亮就格外惹人眼花,吴语浓浓的调笑声及男人捉鬼一样的眼神,不知有多少个黄昏之夜上演着内容一样的戏,醉了的当年早已像一阵青烟一样吹散了……

散烟之中居然能隐隐听到箫曲声声,那是苏州籍青楼女子的才与情的千古绝唱。

唐代苏州名妓真娘歌舞艳绝天下,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李绅等都曾为之题咏,名不经传德中举子谭彦良题一绝最为警世,令文豪们羞色。诗曰:“武丘(虎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4)

虎丘山下的真娘墓

明代苏州名妓薛素素,诗、书、画、琴、弈、绣无所不能,尤工水墨兰竹,她的传世之作《兰竹松梅图》等画作被故宫珍藏。

在唯有读书高的旧时,薛素素这等才女,又是妓女身,人人都有追求的资格,能想象出当年男人蜂拥而至的场景。其中跑得最勤一度跑得最近是苏州人王穉登。王穉登一等一的苏州风流才子,曾跟苏州另一名才子冯梦龙一起狼狈为奸,戏评过苏州花界女人谁是第一美。

王穉登艳遇了薛素素,人生头回做正经人,喜欢,钦佩,不敢有轻佻之举,百般投其所好,终于觅得一方名砚,奉送给了薛素素。

这砚精致小巧,盈盈一握,而且带着天然的一点红晕,犹如胭脂一般。这一点胭红如同在轻轻地叩动着薛素素的心扉。

苏州古香古色的老街(苏州花街巷柳巷)(5)

薛素素画作

但是,王穉登和薛素素没有走向善终,但那方砚台故事却传承了开来。比起研墨,此砚似乎更适合放胭脂,所以被世人称为“脂砚”。有人考证,康熙年间有人用三间瓦房的代价,从薛素素后人手里买下并将之送给了康熙的发小、宠臣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红楼梦》中“脂砚斋”,极有可能就与薛素素的这方脂砚有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