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谈20年业绩(我原谅了波司登涨价)
文/李大地
一件羽绒服,你卖14900,况且是一个5年前还蹲在超市门口大甩卖,卖着不知道是哪一年库存的品牌,这不是找骂吗?这就是如今的国民羽绒服品牌波司登。现在的波司登早已不同往日,品牌认同不断提升,成为国产高端羽绒服的代表。
对于波司登羽绒服“品牌升级”,俗称涨价,相信很多消费者开始都是拒绝的。毕竟从曾经一个唾手可得、超市就能买到的大路货,一夜之间变成了买上一件还要发一下狠、跺一跺脚、快要高攀不起的高端品,甚至一件卖到了上万元,凭什么?任谁也会不服。
波司登的涨价大致可以从2019年算起。从那年起,波司登频繁出现在巴黎时装周等时尚场合,秀出一些造型浮夸的羽绒服产品,同时快速把门店布局到一系列大型商场的核心区,装修风格更加华丽大气,代言人也从杨幂、肖战、斯嘉丽约翰逊等,到了最新的谷爱凌,给人一种“女大十八变”的感觉。但同时其价格也水涨船高,从过去的几百元向千元以上进军。
当时对于波司登的品牌升级,公共舆论是鼓励的,但这不意味着对涨价的支持,因此波司登受到了大量质疑。如今几年过去了,波司登此举是对是错,市场已经初步给出了答案。
翻看财报不难发现,从2018财年到2022年,波司登营收和净利润一路飞涨。营收从88亿涨到了162亿,几乎翻倍,净利润也从6.15亿上涨到了20亿,而这已经是波司登营收利润连续5年双增长。波司登的股价近五年来也是保持增长态势,总市值达到了438亿港元,一扫2018年之前的持续下跌态势,上涨了近8倍。
如此看,波司登的这轮品牌升级是成功的,并未像一些人预言的会夭折。虽然波司登价格上去了,但旗下还有雪中飞等平价品牌填补市场,因此也不算“丧良心”。同时,波司登填补了国产专业羽绒服中高端品牌的空白,丰富了消费市场,让消费者选购中高端羽绒服时多了一个国产选项。
从整个行业看的话,会发现更难能可贵的一点。在波司登升级之前,羽绒服在国内的销量是连年下滑的。这一现象并不奇怪,一方面经过一轮市场角逐,大量低端品牌倒闭;另一方面羽绒服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者购买新羽绒服频率下降;此外,万年不变的款式也是羽绒服销量下滑的一大原因,一些消费者宁愿冻在冰天雪地里穿毛呢大衣,也不愿穿老土、臃肿但保暖的羽绒服。
波司登的这轮品牌升级,为行业注入了新理念,羽绒服款式快速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消费者对羽绒服这一产品的认同感,让“冬天穿羽绒服”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要知道,即便如今我国羽绒服保有率依然低于15%,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2021年,我国羽绒服销量打破了过去的断崖式下跌态势,有了超过50%的提升。这不能完全说是波司登品牌升级导致,但波司登的大量曝光发挥了一定作用。
波司登之外,鸭鸭、雪中飞等平价品牌销量,也均有大幅提升。鸭鸭羽绒服2021年GMV突破80亿元,2019年还仅仅8000万元,两年完成了100倍增长。雪中飞GMV也从2019年的13亿增长到2021年的44亿。这些品牌的增长,直接得益于波司登让出平价区间,以及羽绒服类服装的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说波司登的品牌升级对中国羽绒服行业来讲也是一件好事。
需要说明,鸭鸭和雪中飞的业绩是用GMV来计算的,与波司登财报中的营收概念并不相同,GMV中包含贴牌部分,这些销售额未必进入品牌方口袋当营收来用,但可以算进GMV。
实际上,我国羽绒服和所有服装一样,都是出口大国,且近年来羽绒服出口量大于内销,每年8000万件左右。国内销量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3000多万和5000多万件,这当中的大部分出口都是代工,为别人贴牌。包括波司登在内,最初也是做代工起家。波司登号称畅销72国,就不排除曾经的代工成份。就连“波司登”这个名字也是山寨的其曾经的代工品牌“秀士登”。
当然,代工并不值得耻辱,中国能成为全球服装工厂,靠的就是代工。但有自己的一线品牌终究比只代工要强。波司登能从代工厂发展成国民羽绒服品牌,再通过品牌升级实现中高端化,并创造高速增长,甚至为行业做出一些贡献,值得尊敬。
但波司登心里也要有一杆秤,知道价格涨到哪里合适,令消费者信服地提升品牌价值,不要过于脱离群众,在涨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被更亲民的品牌取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