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寓言成语故事(国学成语番外篇)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民众税负较高而福利少,年老之后,家无余财,大多只能靠仰子女鼻息而生存所以历代统治者大力弘扬传统孝道,于是历朝历代都有因孝而被褒扬的人,还有的因为“孝”名而飞黄腾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学寓言成语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寓言成语故事(国学成语番外篇)

国学寓言成语故事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民众税负较高而福利少,年老之后,家无余财,大多只能靠仰子女鼻息而生存。所以历代统治者大力弘扬传统孝道,于是历朝历代都有因孝而被褒扬的人,还有的因为“孝”名而飞黄腾达。

今天成语故事的主人公陈寡孝妇就是一个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西汉孝文帝刘恒褒扬的典范。

陈寡孝妇十六岁出嫁,还没有生育孩子,丈夫就应征到边地戍守。令下如山倒,夫妇二人尽管十分不舍,但只能洒泪而别。

临行之前,丈夫叮嘱妻子说:“此次戍边,不知道是生是死。家中幸有母亲在,但没有兄弟。如果我回不来,你会替我养活母亲吗?”孝妇含着眼泪点头应允。

就这样,在孝妇含泪的凝望中,丈夫一步三回头离开了家乡。然而,古来征战几人回?再后来,噩耗传来,丈夫死了。

孝妇擦干眼泪,靠纺棉织布赚点收入,担负起了照顾家庭、赡养婆婆的重任。

一晃三年过去了,娘家父母可怜女儿这么小就守寡,又没有孩子,于是和女儿商量让她改嫁。

孝妇坚决拒绝了说:“我很幸运长大成人,又接受父母严令侍奉夫婿。丈夫离家之前,曾拜托我赡养婆婆,我答应了。既然承诺了,怎么能不算数呢。弃托不信,背死不义,不能这样做。”

父母说:“傻孩子,我们可怜你这么小就守寡啊。”

孝妇说:“我听说,宁载于义而死,不载于地而生。承诺养活人家的老母亲但半途而废,答应人家的事却不能守信,凭什么活在世上?再说当了人家的媳妇,本来就应该赡养婆婆。现在丈夫死了,你们又让我改嫁,是明摆着让我和丈夫不孝、不信和无义,还不如死了。”爹娘害怕了,不再劝女儿改嫁。

就这样,孝妇继续勤勤恳恳、恭恭敬敬地赡养婆婆28年,直到婆婆84岁时去世。

婆婆去世后,孝妇卖掉自家田宅埋葬了婆婆,并按时祭祀。

淮阳太守听说了孝妇的先进事迹后,非常感动,整理好典型材料上报给了朝廷。

汉孝文帝看到后,亲自作出批示,赐号曰“孝妇”,并派出使者赏赐孝妇黄金四十斤,终身免除赋税。

看来,即便是在“文景之治”下,家中没有男丁的困难家庭,依旧要给朝廷纳税!千年以下,再看这篇文章,笔者激赏孝妇一诺千金的孝行,但悲其一生之苦难。

皇帝的嘉奖,不过是鼓励无数的劳苦大众,在遇到天灾人祸时,要学习孝妇孝子“好榜样”,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

笔者大体查了一下,西汉时期被正式编入户藉的有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他们要根据朝廷的法令负担一定的赋税、徭役。其中田租是十五税一;人头税分为算赋(120钱)和口赋(20钱)两种。另外,编户每年还要负担一个月的徭役,不去的另行缴税代替。除此之外,男丁还要服兵役,一生服役2年……

当然,以上只是西汉初年的税负,“痛苦指数”并不高,但等到汉武帝刘彻登基,尤其是对匈奴等用兵后,由于国库空虚,刘彻推出了包括车船使用税、盐铁专营、酒类专营以及算缗令、告缗令等捞钱手段,最后弄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仅关东流民就达200多万,无数的家庭室如悬磬,家破人亡。为了活命,无数贫民百姓揭竿而起,以至“盗贼滋起”,文景之治留下的那点家底硬生生被糟蹋了个干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