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西周古国凡国)

凡国,西周成王时立国,姬姓,伯爵,历史上称凡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凡国首封君系周公旦之子,各种姓氏古籍当中也有类似记载,比如《姓苑》:“凡,姬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凡国应该也是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扫平东夷诸国后所分封的诸侯,据考证,凡国故地在今河南辉县市北云门镇一带,据说是凡国都城,有西周凡国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西周古国凡国)(1)

凡国虽是西周始建诸侯,但“凡”这个字作为地名早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凡”的甲骨文写法类似一个“井”字,中间是个“口”,造字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后来引申为“凡是,表示概括”的意思。《说文解字》:“凡,最大限度地囊括。”根据“凡”字的造字本义,最早的凡地由来应该是源于擅长铸造器物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西周古国凡国)(2)

凡国历代国君世袭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凡国世代国君皆在周王室任卿士,掌有重权。周厉王时期的凡伯为人耿直,忧国忧民,常谏厉王以仁政治国,无奈周厉王不听,偏信侫臣荣夷公之言,导致国人动乱。唐太宗李世民在《赐萧蠫( lí )》一诗中写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是狂风下能看出草的坚韧,乱世里可分辨臣下的赤诚。诗中的“板荡”其实就是指的《诗经·大雅》中的两个讽刺周室政局动荡的名篇——《板》和《荡》。“板”即“反”,后世将两者连在一起用,表示政局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这里要说的是《板》,根据《毛诗序》的说法,《板》一诗为当时凡国国君凡伯“刺厉王”之作。发出“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有德能安定从容,周室嫡子们便可自处城中)”的忠言,并讽刺周厉王被国人流放彘地乃“咎由自取”。有个成语叫“无可救药”,即出自此诗。被《诗经》收录的凡伯所作诗歌除了《板》,据说另外《瞻卬》、《召旻》也是后来西周晚期凡伯讽刺周幽王的作品,文辞辛辣,一针见血,与《板》风格一致。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西周古国凡国)(3)

东周开启后,君臣父子的祖训沦丧,周室王权渐失,世代为周室服务的凡国也逐渐失去了权位。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中提到:“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意思是从那以后,诸侯询问象征天子器物之鼎的大小轻重者有之,射中天子肩膀者有之,讨伐天子大臣凡伯以及逼迫天子诛杀苌弘者有之,天下大乱,诸侯卿大夫们心中已没有了天子。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凡国当时的尴尬处境。

据《左传·隐公七年》记载:“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说得是当初西戎朝见周天子,分财物给周室的公卿大臣们以示友好,公卿大臣们都对西戎客客气气的,只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到了公元前716年冬天,周天子派凡伯去鲁国,回去的路上,西戎在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这个地方将凡伯俘虏。凡伯结果命运如何已经无从得知,从记载可以看出凡伯对西戎是不友好的,而且凡伯的性格执拗、正直,这直接导致了他最后凄凉的结局。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西周古国凡国)(4)

此后的凡国不见史传,倒在《庄子》一书有所提到,说得是凡国国君出使楚国,与楚王交谈之际,突然楚国士卒一次次的来禀报凡国即将亡国的事,凡伯说:“凡国虽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楚国虽在,也不代表能永久弥新。”看来身处乱世中的凡伯已经着“道”了,看透了国破家亡的概念。

凡国从西周之初立国到春秋初期灭亡,大约存在了三百年左右,凡国亡国后,国人以凡为氏,是为凡姓,现凡姓后人较少。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夏商古国——董国,最早的养龙专业大国,草木移植技术诞生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