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岩精神的考察活动(渣滓洞看守所内感悟)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雪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5月9日上午,澎湃新闻党委“初心之路”临时党支部的部分党员走进重庆市歌乐山的渣滓洞看守所旧址,身临其境聆听了一堂“特别党课”,去切身感悟红岩精神、缅怀革命先辈、汲取奋斗力量。

“渣滓洞看守所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跟随渣滓洞景区讲解员张琴的步伐,大家从集中营入口进入,沿着湿滑曲折的小路,走过阴暗狭窄的牢房,仿佛回到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旧址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1920年由程尔昌创办。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十分险要。1943年,军统在这里设立看守所。

该旧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有男牢16间,女牢两间,最多时关押近300人。

身临刑讯室,当初国民党迫害革命先烈所用的凶器依然留存,老虎凳、刑架、电椅、皮鞭、钢鞭、铁烙、竹筷子、狼牙棒、美式手铐等,令人毛骨悚然。

对红岩精神的考察活动(渣滓洞看守所内感悟)(1)

刑讯室内的部分刑具。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图

再往里走,则是牢房。牢房墙上,一张张照片映衬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黄楠材牺牲时44岁,马秀英26岁,罗娟华24岁,黄玉清23岁……此外,牢房中还陈列了当时每间牢房所关押烈士的相关文物,包括信件、生前所用之物等。

《红岩》小说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烈士当时就被关押在渣滓洞女牢。江竹筠是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她经受了酷刑的折磨,却始终咬紧着牙关,最终被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敌人秘密杀害时,年仅29岁。

今天,在渣滓洞监狱旧址的展板上仍可读到江竹筠在狱中写下的留给一位亲戚的遗书:“……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注:江竹筠的孩子彭云)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行集体大屠杀。180余人殉难,仅15人脱险。这些烈士挺过无数非人的折磨,至死都不曾出卖组织、投靠敌人。

讲解员张琴在参观结束时说到,“歌乐山不曾言语,人们却记住了这一句话:‘他们在烈火中永生。’”,令人动容。

对红岩精神的考察活动(渣滓洞看守所内感悟)(2)

党课结束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图

“江姐的事迹通过影视剧已经让大家非常熟悉,但在重庆渣滓洞现场上了一堂党课之后,我们所有人都再次被她的精神所震撼。面对酷刑,她毫无畏惧;敌人用她的儿子威胁,她毫不动摇,我想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澎湃新闻要闻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宴飞表示,现在,我们不需要拋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我们仍受到西方各国的无理打压,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钟煜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