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父母为什么学了很多方法(为什么我建议父母再有道理的话)
之前有很多粉丝妈妈给开心爸爸留言,说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的困惑。
很多人的困惑都集中到了一点上,那就是要不要和孩子讲道理,以及如何和孩子讲道理。
实际上我们是不建议和孩子讲太多道理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孩子不冷静的时候,说再多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是耳旁风,根本听不到心里面去;另外一方面呢,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算是很完善,很难接受一些比较复杂的道理,所以对孩子说太多的道理,说到底也只能是满足爸爸妈妈自己的“教育欲望”了,对孩子的进步作用不算是很大。
之前著名女明星孙俪在一次采访中就曾经表示过:在相对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跟孩子讲道理,因为讲道理对他们来说,就好比你在对一个丧失冷静的人说一大段高端文字。这也许就是她能够教育出两个很优秀孩子的秘诀之一吧!
当然这一点对很多妈妈,其实对开心爸爸来说也是一样,很难做到。作为爸爸妈妈很难做到看着孩子的不对而不去提醒,看着孩子受挫折而不出声去帮助他们,但是在提醒孩子帮助孩子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进入到一个误区,那就是不停的讲道理。
这一点好像是妈妈们表现的更加“严重”一些。
中秋节的时候,开心爸爸一家人去拜访亲戚,到了一个亲戚家的时候,女主人正在收拾屋子,而孩子呢,在一边百无聊赖的看着书,顺便和我们聊几句天。
就在开心爸爸呆的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这位女主人不停的教育着孩子:
“快点好好看书,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啊?这话我都和你说了一百遍了!”
“看看地上脏的,早就让你收拾一下你的玩具,也不管。说一百遍都不听!”
当然类似的话很多,这位女主人全程在不断的“教育”着孩子,比如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啊,教育孩子玩完玩具就好好的收拾起来啊,教育孩子在家里面要好好穿拖鞋不要光着脚跑来跑去啊什么的。其实,再有耐心的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有太多的不满意,或者想让孩子提升的地方,至于如何告诉孩子这一点呢,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种方式一一讲道理。
一遍没效果就讲第二遍,三遍没反应就讲第四遍,一直把自己讲到像个“祥林嫂”一样。而孩子呢,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脾气暴躁的孩子甚至会直接顶撞爸爸妈妈“你烦不烦啊”。虽然说孩子的行为不对,但是爸爸妈妈这种不听讲道理的做法,真的很让人心烦的,就像是在不停的唠叨一样。
是讲道理还是唠叨,爸爸妈妈要把握好这个度
之前看过粥佐罗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断地讲道理”,开心爸爸深以为然。
成年人口中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管理对方的情绪,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方情绪平和,能够耐心接受的话,说明管理是卓有成效的。而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一种爸爸妈妈通过一定方式来管理孩子情绪的过程,毕竟只有孩子内心不反感,愿意去听,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而管理情绪呢,最忌讳的就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
之前就有一位粉丝朋友在后台和开心爸爸私信,说自己孩子刚上幼儿园,但是调皮的不得了,上课乱跑,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下课还欺负小朋友,为这个老师都不止一次的叫家长了,希望能够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一起来帮助孩子进步一些。但是这位粉丝朋友呢,教育孩子教育了很久,但毫无进展,孩子的表现和之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开心爸爸随口问了一句,您在家里面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这位粉丝朋友说,讲道理啊,什么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小朋友们打打闹闹,不要欺负小朋友,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等等。
瞬间开心爸爸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很简单这位粉丝朋友的教育方式上。他的方式和开心爸爸上面说的差不多,就是不停的和孩子讲道理,讲道理,希望能够通过数量上的堆积让孩子明白道理,从而直接成长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
不得不说,这种用唠叨来代替教育的方式,是最差劲的教育了。
几乎所有的唠叨是毫无意义的
说起唠叨来开心爸爸首先想到的是《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干事说话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的,甚至可恨到孙悟空恨不得把他一棒子打死的地步。虽然影视节目有一定的夸张,但是很多妈妈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起唐僧来说,是有过之而不无及。
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超限效应。
指的是同样的刺激次数过多,时间越长,力度过强,就会给对象产生心理上的不耐烦,或者是逆反的态度。
当然这句话有点艰涩难懂,用白话来说一点的话,就是:越唠叨越没用。
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唠叨更多的是满足自己“我已经教育孩子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之类的心情,并没有管孩子有没有听进去,更没有管孩子是不是以后会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呢,说的太多了就不叫教育了,更多的是一种爸爸妈妈的自我发泄,更多的是一种变相的指责和批评,不管是哪一种,孩子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既然没关系,就没有必要去听了。
所以,看上去爸爸妈妈在“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
唠叨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更严重的是,爸爸妈妈的唠叨对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并不是开心爸爸在危言耸听。
唠叨会让孩子失去沟通的能力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只要唠叨起来,孩子就会变得“百口莫辩”,就算是自己有理由有要说的话,也不会有机会来张口。更严重的时候,孩子就算是说一些的话,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也会变成“狡辩”“不听话”“这孩子都会说谎了”。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下意识的避免和爸爸妈妈沟通,进而失去沟通的能力。
唠叨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唠叨还有一个方面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指责。
不信任对孩子来说压力就够大了,如果这份不信任来自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压力就更加的大了。爸爸妈妈越是唠叨孩子不收拾玩具,孩子越是会觉得自己收拾不好玩具,或者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好;爸爸妈妈越是唠叨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越是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不会学习了......
唠叨就像是一剂毒药,一点点的将孩子变得不自信了。
唠叨会恶化亲子关系
唠叨还会恶化亲子关系。
本来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但是唠叨呢,直接把这个关系转变了,孩子变成了垃圾桶,爸爸妈妈把自己的焦虑,在对孩子好这个包装下,一点不剩的传递给了孩子。不管是什么关系,只要是一方一直在说,另一方一直在听的话,终究是会变质的。
放在亲子关系之间,就是会逐渐被恶化了。
所以说,唠叨并不是说说就完了,看上去孩子是云淡风轻的表示“不想听”,实际上呢,唠叨中的那些负面情绪,那些批评指责,孩子是一点不剩的全部吸收进去了,对他们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讲道理和唠叨的区别,更多的就是在于次数了。说的次数少了,那就是很有效果的讲道理;而说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唠叨。
不讲道理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那么,不讲道理如何教育孩子呢?开心爸爸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当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对方即使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让对方表达感受的重要性。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反馈的过程,只有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犯错,才算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而只有找到了根源,才有解决的可能,这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
其实,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
爸爸妈妈在之前说得再多,也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感受一下后果有效。
之前开心每天都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晚上磨着开心妈妈讲故事,一讲就是3,4个;而早上呢,因为晚上睡得太晚了,早上自然睡不醒了,每次都是开心爸爸极力催促,甚至是抢走他身上的被子才能勉强叫醒。
天天如此,有一次开心爸爸休息,专门没叫开心起床,结果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多了,已经是迟到了。想到别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上了好长时间课时,开心急的都快要哭了,一边手忙脚乱穿着衣服,一遍埋怨开心爸爸为什么不叫他起床。
从那以后,为了早上不迟到,他再也不晚上磨蹭着不睡了。开心爸爸也没说什么你再不睡就长不大了,第二天就起不来了之类的话,只是故意不叫他起床,开心就打心底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了。
实际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这样,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品尝一下错误的后果,也许当时的他们会很难过,会很生气,但是这种感受更能够让他们明白,如何做才是正确,做错了会有什么惩罚。
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讲道理还要给出具体改进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限于自己大脑发育水平,对爸爸妈妈讲的很多道理并不能完全的明白。看上去好像是爸爸妈妈在那里苦口婆心唾沫都快干了的说着教育的话,实际上孩子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爸爸妈妈的要求。
比如教育孩子睡前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这件事,告诉孩子什么样的玩具要放到哪里,什么样的玩具和什么样的玩具要放在一起等,远比直接对着孩子唠叨“早就说过了,玩完玩具要收拾好”“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玩玩具了”“说了一百遍你都不听”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被很多人都引用过: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教育孩子,爸爸妈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说过,只有爸爸妈妈不用一种“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的姿态来对孩子指指点点的话,孩子才能够体会到来自爸爸妈妈这里的尊重,也只有这时候,他们才能更好的把这些话听到心里面。
这样才算是更有效的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