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

2009年7月,一只罕见的金斑喙凤蝶蓝色变种在一场欧洲的拍卖会上,拍出了8万7千欧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蝴蝶标本的拍卖记录。金斑喙凤蝶标本仅仅只是稍微地亮了亮相,就在拍卖会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金融风暴。

然而让人惊喜的是,价格如此高昂的金斑喙凤蝶,在今年8月27日现身了!根据我国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的消息,金斑喙凤蝶繁育研究基地利用人工技术成功保育出两只金斑喙凤蝶。其中还有一只雌蝶。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1)

据称,曾有专家建言应该把金斑喙凤蝶评为我国的“国蝶”,只是未被采纳。如今,“牢底坐穿蝶”已被誉为昆虫界的大熊猫,也有人称呼它为会飞的一百万。

两只小小的蝴蝶一经培育成功为什么引起如此多的人关注,为什么说金斑喙凤蝶要比熊猫还珍贵?仿野生人工培育技术又有多大困难?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2)

金斑喙凤蝶的起源

据说,在70多年前,一名英国生物学家在我国采集到了一只金斑喙凤蝶,他把金斑喙凤蝶制成标本,带往国外保存。

1961年,中国邮电局准备发行一套有着中国蝴蝶的邮票,邮票一共发行20种,每种对应着一类中国蝴蝶。蝶类专家坦言道,蝶类的邮票一定要有在民间有着“国蝶”之称的金斑喙凤蝶,不然邮票是不完整的。可是由于我国在蝴蝶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根本找不到这种蝴蝶的标本。邮票图案的设计者不得不想方设法借助国外的资料。

当时,英国伦敦皇家自然博物馆的昆虫标本珍藏室里,讲解员骄傲地说,“这漂亮名贵的蝴蝶,虽然它的产地在中国武夷山,但是全世界只有我们博物馆里才有这种蝴蝶的标本……”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3)

1984年8月,中国东方标本公司采集队的同志历尽艰辛,终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捕获了我国第一只金斑喙凤蝶。

我国专门从事蝴蝶研究工作50余年的李传隆教授特地从北京赶往福建,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该金斑喙凤蝶的样本之后,他激动的说:“金斑喙凤蝶的寻获,填补了中国昆虫学研究的一块空白。”从此,我国的研究人员也不再需要去往国外参观我们中国特有的蝴蝶。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4)

金斑喙凤蝶是世界上最为名贵,最为罕见的蝴蝶,是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蝶中皇后”,位居于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

它被世界上的专家称之为“梦幻中的蝴蝶”,又因为其历史特别的古老,有人把它称为“世界动物活化石”,更被列入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R级(最稀有的一级)。

金斑喙凤蝶喜欢在林间高处盘旋飞行,姿态优美,即使有时候俯身到林间探花汲水,也雍容有度。翅膀还能扑扇着翠绿的鳞光,在阳光下飞舞时如同优雅的仙子。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5)

为什么要培育“害虫”

2002年7月16日,南方网报道了一起特大案件,8名蝶商雇佣了广西大瑶山两名当地山民非法捕猎了263只金斑喙凤蝶,当警方赶到解救它们时,为时已晚,250只已被不法商贩烘干制成标本,仅剩13只侥幸还活着。

最终在救护站的帮助下,剩下的13只得以放生。为了牟取暴利,不法蝶商千里迢迢地赶到大瑶山捕杀濒临灭绝的生物,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要知道,金斑喙凤蝶是与国宝熊猫同级别的珍贵野生动物,非法捕杀一只就要立案,3只属于重大案件,6只属于特大案件。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6)

可是我们都知道,金斑喙凤蝶属于凤蝶科,凤蝶科幼虫多以植物的嫩芽为食,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柑橘类凤蝶幼虫,柑橘类凤蝶危害柑橘叶子,咬食嫩芽和嫩叶,严重时能吃光新梢叶片,还会啃食花椒类的树体,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既然如此,研究员们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地保护金斑喙凤蝶?要耗费时间和经费去研究它们呢?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然消亡,岂不是更好吗?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7)

首先,我们要知道,凤蝶幼虫和凤蝶幼虫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凤蝶都会对经济作物产生危害。金斑喙凤蝶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很少到地面进行活动,其主要的食物是金叶含笑,一种属于木兰科的小乔木。一般对农作物没有危害作用。

其次,金斑喙凤蝶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科学研究领域,金斑喙凤蝶填补了中国昆虫学一个空白,在地球上,金斑喙凤蝶生活的时间比我们人类久得多,在供我们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8)

其次金斑喙凤蝶能帮助植物传授花粉,缺少了蝴蝶,很多植株并不为其他传授花粉的昆虫所喜爱,缺少了金斑喙凤蝶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的消亡。

其三,生命与生命之间构成了无数相互关联的网。在我们还没有理解一样物种在食物链食物网当中的位置时,我们不能盲目地放任任何一只生物灭绝。因为谁也不知道一种物种的消失会在自然界引起多大的蝴蝶效应。

最后,金斑喙凤蝶又称蝶中仙子,其华丽的翅膀和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身姿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9)

仿野生状态繁育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什么

仿野生状态繁育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高度还原动植物在野外原产地的居住条件以及生存环境,以提高该生物的“野”性,并对其基因不断的进行优化。

看起来并不难,但实际操作如何做到高度还原动植物在野外的生存环境就把不少人拒之门外。

在我国,不仅仅有金斑喙凤蝶仿野生状态繁育技术,还有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仿野生龟鳖繁育技术、林下灵芝仿野生技术等等。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10)

金斑喙凤蝶仿野生状态繁育技术的成功将会给其他物种的仿野生技术带去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同样处于极度濒危物种的挽救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效仿金斑喙凤蝶仿野生状态繁育技术,很多濒危动植物就能在人工搭建的仿生大棚里,进行人工繁育的交配成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动物的繁殖率,减少天敌侵害,有望提高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

人工蝴蝶养殖技术(为何要培育农业害虫)(11)

何桂强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保护濒危物种的同时,也保护了与其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从而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此次人工技术成功保育金斑喙凤蝶在动物保护上是极其重要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金斑喙凤蝶被繁育出来,让这种美丽的生灵不再濒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