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八)

《西游记》中的“高太公”影射“高拱”;“高老庄”影射高拱为“高老庄”人;猪八戒“入赘 高老庄之“入赘”影射张居正“过访”高拱;“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狱”预言高拱《病榻遗言》致张居正“短命”“枉死”

——“戴一顶乌绫巾”“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高拱字“中玄”;“老拙不幸,不曾有子”与“骑着驴骡思骏马”之“骡”合,影射高拱“无子女”;“远望高张”之“高张”与“真个似罗网高张”“各地方俱高张灯火”之“高张”呼应,影射“高拱”“张居正”之“结党营私”;“乌斯藏”影射西藏是中华“祖宗之地”及高拱“注重边事”“有功华夏”

“三才定位”,“清廉”兴国。

“盘中暗谜”,留待“知音”。

《西游记》“盘中之暗谜”众多,百年之间“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西游记》除了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藏名文,藏有李春芳的籍贯、生肖、官职、生平、葬地、政见、家乡句容、道教茅山,藏有李春芳之忠孝仁善、清正廉洁、安邦定国,藏有李春芳遭“六耳”诬陷、“春归夏至”等;还藏有继任首辅高拱的字号、籍贯、家庭和治国理政。

见《西游记》第十八回:

次早方刷扮了马匹,包裹了行囊出门。众僧远送方回。行者引路而去,正是那春融时节,但见那:

草衬玉骢蹄迹软,柳摇金线露华新。桃杏满林争艳丽,知薜萝绕径放精神。沙堤日暖鸳鸯睡,山涧花香蛱蝶驯。这般秋去冬残春过半,不知何年行满得真文。

师徒们行了五七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将晚,远远的望见一村人家。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壁厢有座山庄相近,我们去告宿一宵,明日再行何如?”行者道:“且等老孙去看看吉凶,再作区处。” 那师父挽住丝缰,这行者定睛观看,真个是: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行者看罢道:“师父请行,定是一村好人家,正可借宿。”那长老催动白马,早到街衢之口。又见一个少年,头裹绵布,身穿蓝袄,持伞背包,敛鸑扎裤,脚踏着一双三耳草鞋,雄纠纠的出街忙走。行者顺手一把扯住道:“那里去?我问你一个信儿,此间是什么地方?”那个人只管苦挣,口里嚷道:“我庄上没人,只是我好问信?”行者陪着笑道:“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何害?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那人挣不脱手,气得乱跳道:“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着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

行者道:“你有本事,劈开我的手,你便就去了也罢。”那人左扭右扭,那里扭得动,却似一把铁钤纮住一般,气得他丢了包袱,撇了伞,两只手,雨点似来抓行者。行者把一只手扶着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凭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着。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三藏道:“悟空,那里不有人来了?你再问那人就是,只管扯住他怎的?放他去罢。”行者笑道:“师父不知,若是问了别人没趣,须是问他,才有买卖。” 那人被行者扯住不过,只得说出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一庄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唤做高老庄。你放了我去罢。”行者又道:“你这样行装,不是个走近路的。你实与我说你要往那里去,端的所干何事,我才放你。”

这人无奈,只得以实情告诉道:“我是高太公的家人,名叫高才。我那太公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个妖精占了。那妖整做了这三年女婿,我太公不悦,说道女儿招了妖精,不是长法,一则败坏家门,二则没个亲家来往,一向要退这妖精。那妖精那里肯退,转把女儿关在他后宅,将有半年,再不放出与家内人相见。我太公与了我几两银子,教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我这些时不曾住脚,前前后后,请了有三四个人,都是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降不得那妖精。刚才骂了我一场,说我不会干事,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不期撞着你这个纥刺星扯住,误了我走路,故此里外受气,我无奈,才与你叫喊。不想你又有些拿法,我挣不过你,所以说此实情。你放我走罢。”

行者道:“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须远行,莫要化费了银子。我们不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又医得眼好。烦你回去上复你那家主,说我们是东土驾下差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善能降妖缚怪。”高才道:“你莫误了我。我是一肚子气的人,你若哄了我,没甚手段,拿不住那妖精,却不又带累我来受气?”行者道:“管教不误了你。你引我到你家门首去来。”那人也无计奈何,真个提着包袱,拿了伞,转步回身,领他师徒到于门首道:“二位长老,你且在马台上略坐坐,等我进去报主人知道。”行者才放了手,落担牵马,师徒们坐立门旁等候。

那高才入了大门,径往中堂上走,可可的撞见高太公。太公骂道:“你那个蛮皮畜生,怎么不去寻人,又回来做甚?”高才放下包伞道:“上告主人公得知,小人才行出街口,忽撞见两个和尚,一个骑马,一个挑担。他扯住我不放,问我那里去。我再三不曾与他说及,他缠得没奈何,不得脱手,遂将主人公的事情,一一说与他知。他却十分欢喜,要与我们拿那妖怪哩。”高老道:“是那里来的?” 高才道:“他说是东土驾下差来的御弟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太公道:“既是远来的和尚,怕不真有些手段。他如今在那里?”高才道:“现在门外等候。”

那太公即忙换了衣服,与高才出来迎接,叫声“长老”。三藏听见,急转身,早已到了面前。那老者戴一顶乌绫巾,穿一领葱白蜀锦衣,踏一双糙米皮的犊子靴,系一条黑绿绦子,出来笑语相迎,便叫:“二位长老,作揖了。”三藏还了礼,行者站着不动。那老者见他相貌凶丑,便就不敢与他作揖。行者道:“怎么不唱老孙喏?”那老儿有几分害怕,叫高才道:“你这小厮却不弄杀我也?家里现有一个丑头怪脑的女婿打发不开,怎么又引这个雷公来害我?”行者道:“老高,你空长了许大年纪,还不省事!若专以相貌取人,干净错了。我老孙丑自丑,却有些本事,替你家擒得妖精,捉得鬼魅,拿住你那女婿,还了你女儿,便是好事,何必谆谆以相貌为言!”太公见说,战兢兢的,只得强打精神,叫声“请进”。这行者见请, 才牵了白马,教高才挑着行李,与三藏进去。他也不管好歹,就把马拴在敞厅柱上,扯过一张退光 漆交椅,叫三藏坐下。他又扯过一张椅子,坐在旁边。那高老道:“这个小长老,倒也家怀。”行者道:“你若肯留我住得半年,还家怀哩。”

坐定,高老问道:“适间小价说,二位长老是东土来的?”三藏道:“便是。贫僧奉朝命往西天拜佛求经,因过宝庄,特借一宿,明日早行。”高老道:“二位原是借宿的,怎么说会拿怪?”行者道:“因是借宿,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高老道:“天哪!还吃得有多少哩!只这一个妖怪女婿,已彀他磨慌了!”行者道:“你把那妖怪的始末,有多大手段,从头儿说说我听,我好替你拿他。”高老道:“我们这庄上,自古至今,也不晓得有什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 只是老拙不幸,不曾有子,止生三个女儿:大的唤名香兰,第二的名玉兰,第三的名翠兰。那两个从小儿配与本庄人家,止有小的个,要招个女婿,指望他与我同家过活,做个养老女婿,撑门抵户,做活当差。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 行者道:“怎么变么?”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三藏道:“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高老道:“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又把那翠兰小女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因此知他是个妖怪,要请个法师与他去退,去退。”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了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什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

老儿十分欢喜,才教展抹桌椅,摆列斋供。罢将晚,老儿问道:“要甚兵器?要多少人随?趁早好备。”行者道:“兵器我自有。”老儿道:“二位只是那根锡杖,锡杖怎么打得妖精?”行者随于耳内取出一个绣花针来,捻在手中,迎风幌了一幌,就是碗来粗细的一根金箍铁棒,对着高老道:“你看这条棍子,比你家兵器如何?可打得这怪否?”高老又道:“既有兵器,可要人跟?”行者道:“我不用人,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我好撇他而去。等我把那妖精拿来,对众取供,替你除了根罢。”那老儿即唤家僮,请了几个亲故朋友。一时都到,相见已毕,行者道:“师父,你放心稳坐,老孙去也。”

《西游记》中的“高太公”影射“高拱”;“高老庄”影射高拱为“高老庄”人;猪八戒“入赘 高老庄之“入赘”影射张居正“过访”高拱;“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狱”预言高拱《病榻遗言》致张居正“短命”“枉死”。“戴一顶乌绫巾”“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高拱字“中玄”;“老拙不幸,不曾有子”与“骑着驴骡思骏马”之“骡”合,影射高拱“无子女”;“远望高张”之“高张”与“真个似罗网高张”“各地方俱高张灯火”之“高张”呼应,影射“高拱”“张居正”之“结党营私”;“乌斯藏”影射西藏是中华“祖宗之地”及高拱“注重边事”“有功华夏”。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中的“高太公”是“高老庄人”与大明首辅“高拱”是“高老庄人”吻合。

大明首辅“高拱”是“高老庄人”。

高老庄即“高拱故里”。

今高老庄村隶属于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

其二,《西游记》中的“高太公”“老拙不幸,不曾有子”与高拱“无子”吻合。

高拱“无子”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居正乃与仪请留拱,弗许。请得乘传,许之。拱既去,保憾未释。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居家数年,卒。居正请复其官,与祭葬如例。中旨给半葬,祭文仍寓贬词云。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高拱“无子”又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

万历三十年三月癸亥朔……丁卯礼部覆大学士高拱嗣男高务观乞赠谥,谥并母张氏祭葬。

则据“荫嗣子务观”“高拱嗣男高务观”可见高拱仅有“嗣子”,而确实无“亲生”儿子。

其三,“不曾有子”与《西游记》第一回“骑着驴骡思骏马”之“骡”暗合。

“骑着驴骡思骏马”见《西游记》第一回: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骡”无生养。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骂谁是“骡”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怨气”呢?

其实,《明史》(李春芳传)之中藏有端倪: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作者注:《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作“王桢”,《明史》作“王祯”)

即“南京给事中王祯(桢)希拱意,疏诋之”就是“缘起”。

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骂人”常有“毒辣”之处。

又如《西游记》第一回有“南赡部洲”“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影射南京言官王祯(桢)“为名利”诬告“清廉首辅”李春芳之时,无人为李春芳说“公道话”(参见前第75篇)

再如《西游记》第七回的词赋“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中也藏有南京言官“王祯(桢)”之身影: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影射当年言官王祯(桢)弹劾大明首辅李春芳的事情。“不分上下乱规箴”,与《西游记》第六回和第七回情节无关,此句加塞进来,影射七品言官谗言弹劾“正大光明”的一品宰相,“只为心高图罔极”而已,各人“富贵功名”是“前缘分定”,王祯(桢)“些些狂妄”将来一定会“天加谴”,“遭天谴”。

“天”有没有“加谴”王祯(桢)呢?

《明实录》(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载:“隆庆六年八月甲寅朔。庚午……降原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为直隶南陵县县丞。”看来,王祯(桢)“些些狂妄”真的受到了“天加谴”,被“降级”处分了。

“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与《西游记》中的宰相(李春芳)“淡泊名利”作鲜明对衬。

故《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就是与李春芳“清廉”为人之意一脉相承。

“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骑着驴骡思骏马”“些些狂妄天加谴”,吴承恩是说不出这样“过激”“骂人”之言语的,因为他人生也犯不着“指桑骂槐”,也更犯不着要和天下人“结怨”。“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就是影射大明首辅“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大明朝堂之上竟然没有一人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满朝全是趋炎附势(猪八戒)(沙和尚)之徒,所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骂人”自然就有点“狠毒”了,故“骂人”为“骡”,会“遭天谴”,也就很“自然”了。

其四,“骑着驴骡思骏马”之“骡”影射“罢相”高拱“骑骡”“回籍”。

高拱“罢官”“回籍”“骑骡”见《病榻遗言》:

次早,予辞朝即行,荆人来顾曰:“我为公乞恩驰驿行。”予曰:“行则行矣,何驰驿为?”且讽之曰:“公必不可为,此独不畏党护负国之旨再出耶?”荆人曰:“公到底只是如此。”然彼非为我,盖作门面,使天下以为我行,非出彼意,故虽厉色力止,而彼竟上疏不令予知也。语竟,予遂行。不备威仪,觅一骡车载以行,道路之人见之多流涕者。又一本,“昨该原任大学士高拱钦奉圣谕,回籍闲住。查得旧例,阁臣去任,朝廷每每优加恩礼。今拱既奉旨闲住,臣等未敢冒昧请乞。但念拱原籍河南,去京师一千五百余里,家口重大,不得一驰驿而去,长途跋涉,实为苦难。伏望皇上垂念旧劳,不遗簪履,特赐驰驿回籍。在拱感荷皇上高厚之恩,在朝廷犹存待辅臣之体,臣等同官亦为荣幸。未敢擅便,谨题请旨。”奉圣旨:“准驰驿去。”至直空寺,有亲故以饭相送者,予下车见一吏持文书随入,予问何人,是何文书。吏云:“此老爷驰驿勘合也。张爷已票旨,准驰驿矣。本部即写勘合伺候,待旨下即送上也。”予笑曰,“安知上之必准乎?安知再无党护之说乎?而预写勘合以来,则其理可知矣。”夫欲上本救我,则上本救我;欲言党护负国,则言党护负国;欲乞驰驿,则乞驰驿;欲准驰驿,则准驰驿。俗言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三起三落任意搏,播弄君父于掌中乃至此也。拱乃北向祝曰:“吾皇虽幼,然聪明天纵,出寻常万倍,愿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益加启发,早识奸谋,勿使为社稷之祸,拱虽万死亦所甘心。”祝毕,遂出登车。魏确庵云;“不可,既有命驰驿,公安得如此行?”予悟谢曰:“吾知荆人所为,故不用也。然既称君命,则安敢不受?”遂乘传行。是时大学士高南宇在病间,闻予去大惊,因呕血三日而死。

其五,《西游记》中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大明首辅张居正“入”高老庄“过访”前任首辅高拱。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影射大明首辅张居正。(参见前“五季序言”)

高拱去世前一年,即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回“原籍”湖北江陵葬父,路过高拱的故里高老庄,曾专程去探望前任首辅高拱。

高拱临终前,写了《病榻遗言》四卷,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阴夺首辅之位的经过,将张居正描述为阴险刻毒的“小人”,大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故《西游记》中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大明首辅张居正“入”高老庄“过访”前任首辅高拱。而高拱于次年去世,临终之前著有《病榻遗言》,“揭秘内幕”引起后世“轩然大波”。

张居正究竟是“功臣”还是“奸臣”?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隆庆皇帝“当太子时”的“太子太傅”,是万历皇帝“当太子时”的“太子太师”,又是继任首辅高拱和再继任首辅张居正的“老领导”,是有“绝对老资格”对《病榻遗言》作“评价”“定性”的。故《西游记》“留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的“针对性的”“见解”。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2)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其六,“高太公”“戴一顶乌绫巾”“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高拱字“中玄”。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而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权”,故高拱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高拱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高拱生平,见载《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拱侍裕邸九年,启王益敦孝谨,敷陈剀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故《西游记》中的“高太公”“戴一顶乌绫巾”“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高拱字“中玄”。即“乌”“黑”强调高拱的“中玄”之“玄”字;“腰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身体“中间”部位,即暗扣一个“中”字。

其七,“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狱”影射张居正“功大于过”“不该入地”,“为国操劳(抢功)”“不顾身命”而“短命”“枉死”,有针砭高拱《病榻遗言》之用意。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猪八戒对“福禄寿三星”出言不逊,与第一回“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呼应,影射首辅张居正“争名夺利”“不顾身命”,即因“好色”“抢功”“贪财”“贪位”而“福浅”“禄薄”“寿命短”。(参见前第80篇)

1.《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色”“抢功”“贪财”“贪位”即是首辅张居正“宰相”“争名夺利”“不顾身命”之行为。

《西游记》中“水帘(清廉)”“斗战”的美猴王和“贪吃(贪赃)”“好色”的猪八戒“美”“丑”相对,衬托大明首辅李春芳“为官清廉”。(参见前第66篇)

猪八戒本是“天蓬水神”,因蟠桃会“酒醉”“戏弄嫦娥”而“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见《西游记》第十九回、第八十五回和第九十四回:

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第十九回)

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掌管天河八万兵,天宫快乐多自在。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教吾立志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第八十五回)

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住福陵山,造恶无边。遇观音,指明善道。(第九十四回)

《西游记》第十九回中的猪八戒影射大明首辅张居正。孙悟空是“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猪八戒本是“官赐天蓬元帅”,影射张居正也是进士出身,官居显位,人生“前世”只因“酒醉”“戏弄嫦娥”而“谪官衔,遭贬临凡”,影射张居正“前世”本性“好色”。

2.《西游记》中猪八戒在天上“酒醉”“戏弄嫦娥”而“谪官衔,遭贬临凡”,而在人间依旧“本性不改”“喜欢美女”,影射“首辅”张居正“(天生)好色”(应该“贬谪”)。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五十四回、第七十二回等处有相关猪八戒“好色”的描写:

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第二十三回)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猪八戒在旁,掬着嘴,饧眼观看那女王,却也 袅娜,真个——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珮,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第五十四回)

八戒抖擞精神,欢天喜地举着钉钯,拽开步,径直跑到那里。忽的推开门看时,只见那七个女子,蹲在水里,口中乱骂那鹰哩,道:“这个匾毛畜生!猫嚼头的亡人!把我们衣服都雕去了,教我们怎的动手!”八戒忍不住笑道:“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何如?”那怪见了作怒道:“你这和尚,十分无礼!我们是在家的女流,你是个出家的男子。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们同塘洗澡?”八戒道:“天气炎热,没奈何,将就容我洗洗儿罢。那里调什么书担儿,同席不同席!”呆子不容说,丢了钉钯,脱了皂锦直裰,扑的跳下水来,那怪心中烦恼,一齐上前要打。不知八戒水势极熟,到水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鲇鱼精。那怪就都摸鱼,赶上拿他不住: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滑傣蜱的,只在那腿裆里乱钻。原来那水有搀胸之深,水上盘了一会,又盘在水底,都盘倒了,喘嘘嘘的,精神倦怠。八戒却才跳将上来,现了本相,穿了直裰,执着钉钯喝道:“我是那个?你把我当鲇鱼精哩!(第七十二回)

3.《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同时是“贪财”之人,影射“首辅”张居正喜好“贪赃”(应该“贬谪”)。

闽书林杨闽斋梓《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校·第七十六回)无猪八戒“五钱银子”“在我左耳朵眼儿里揌着哩”相关文字,此版应该先出于金陵世德堂版本。

金陵世德堂梓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校·第七十六回)有猪八戒“五钱银子”“在我左耳朵眼儿里揌着哩”相关文字。此版本中相关文字“似是”华阳洞天主人“后来”“再校”时所加,其时首辅张居正应该已经去世(万历十年)。当特意为影射张居正“贪赃”而“量身定作”。而吴承恩在张居正之前“应该”已经去世,故此处文字和吴承恩“完全”无关。

猪八戒“贪财”,见《西游记》第七十六回:

大圣却飞起来看处,那呆子四肢朝上,掘着嘴,半浮半沉,嘴里呼呼的,着然好笑,倒象八九月经霜落了子儿的一个大黑莲蓬。大圣见他那嘴脸,又恨他,又怜他,说道:“怎的好么?他也是龙华会上的一个人,但只恨他动不动分行李散火,又要撺掇师父念《紧箍咒》咒我。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他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看。”好大圣,飞近他耳边,假捏声音叫声:“猪悟能,猪悟能!”八戒慌了道:“晦气呀!我这悟能是观世音菩萨起的,自跟了唐僧,又呼做八戒,此间怎么有人知道我叫做悟能?”呆子忍不住问道:“是那个叫我的法名?”行者道:“是我。”呆子道:“你是那个?”行者道:“我是勾司人。”那呆子慌了道:“长官,你是那里来的?”行者道:“我是五阎王差来勾你的。”那呆子道:“长官,你且回去,上复五阎王,他与我师兄孙悟空交得甚好,教他让我一日儿,明日来勾罢。”行者道:“胡说!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四更!趁早跟我去,免得套上绳子扯拉!”呆子道:”长官,那里不是方便,看我这般嘴脸,还想活哩。死是一定死,只等一日,这妖精连我师父们都拿来,会一会,就都了帐也。”行者暗笑道:“也罢,我这批上有三十个人,都在这中前后,等我拘将来就你,便有一日耽阁。你可有盘缠,把些儿我去。”八戒道:“可怜啊!出家人那里有什么盘缠?”行者道:“若无盘缠索了去!跟着我走!”呆子慌了道:“长官不要索,我晓得你这绳儿叫做追命绳,索上就要断气。有,有,有!有便有些儿,只是不多。”行者道:“在那里?快拿出来!”八戒道:“可怜,可怜!我自做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们略多些儿,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行者暗笑道:“这呆子裤子也没得穿,却藏在何处?咄!你银子在那里?”八戒道:“在我左耳朵眼儿里揌着哩。我捆了拿不得,你自家拿了去罢。”行者闻言,即伸手在耳朵窍中摸出,真个是块马鞍儿银子,足有四钱五六分重,拿在手里,忍不住哈哈的大笑一声。那呆子认是行者声音,在水里乱骂道:“天杀的弼马温!到这们苦处还来打诈财物哩!”行者又笑道:“我把你这馕糟的!老孙保师父,不知受了多少苦难,你到攒下私房!”八戒道:“嘴脸!这是什么私房!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我不舍得买了嘴吃,留了买匹布儿做件衣服,你却吓了我的。还分些儿与我。”行者道:“半分也没得与你!”八戒骂道:“买命钱让与你罢,好道也救我出去是。”行者道:“莫发急,等我救你。”将银子藏了,即现原身,掣铁棒把呆子划拢,用手提着脚,扯上来,解了绳。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偷仙桃、偷御酒、偷仙丹,成为“谪仙人”,是“美”的形象;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好色”“贪财”之徒,投了“猪胎”,“刻画”的是“丑”的形象。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3)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作者按:江苏大学笪远毅教授、赵永源教授和苏州大学金振华教授共同参与了《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的审稿工作)

4.《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猪八戒对“福禄寿三星”出言不逊,影射张居正“福浅”“禄薄”“寿(命)短”。

“福禄寿三星”,掌管人间之“福禄寿”。《西游记》第一回有“三才定位”,而猪八戒“好色”“贪财”“抢功劳”“说(孙悟空)坏话”“闹散伙”,又直接对“福禄寿三星”出言不逊,影射“首辅”张居正“有大才”却不顾“身命”,故首辅张居正不但“福浅”“禄薄”,而且寿命自然应该“短”。

大明首辅张居正“汲汲于名利”,李春芳曾预言其将来会有“报应”,会“不得安身”。

《李氏家谱》卷十二:

“先是春芳虽大显,其诸子悉滞场屋间。有以试事上,谒者欲请间,辄正色拒之。既致仕,居正遂大用事,其三子后先取进士高第。或以告春芳。春芳哂曰:‘彼子贵,不如吾子安也。’未几,果如春芳言。”

盖棺定论。《明实录》有首辅张居正去世之后,因“贪赃”“任人唯亲”“乾纲独断”等遭抄家和批判的记载: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

“万历十年六月丁亥朔。丙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万历十一年三月癸未朔。上览大理寺所上游守礼冯昕等狱词,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

《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

“万历十二年十一月癸酉朔……丙戌……湖广巡抚李江解进抄没故相张居正金银古铜磁漆等物,诏内库交收……”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公允评判。

其八,“远望高张”之“高张”与“真个似罗网高张”“各地方俱高张灯火”之“高张”呼应,影射“高拱”“张居正”之“结党营私”。

“高拱”“张居正”之“结党营私”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万历十三年五月辛未朔……乙酉……故相张居正之处乾刚独断,正其罪逐其党与矣……丙戌……南京户部山东司主事王鏻以南京地震陈言,略曰:易卦以地道臣道比类而言谓其代终之义同也。今地道弗宁,于稽其类,必臣道失矣。以大端言之,自高拱、张居正当事,尽欲进其所喜,退其所忌,而科道之臣望风承旨,乃指其所忌弹劾之,择其所喜推荐之,不复顾万世是非奚取其为台谏哉。今此风少殄,将来可戒也。昔嘉靖之末,隆庆之初,除阶辅政,用舍颇公。自高拱起,尽取阶所任者摈斥之。及居正用,又取拱所任者摈斥之。不复问人材贤否奚取为辅相哉。今此风少殄,将来可戒也。夫留京者,祖宗创业之根本也。而地震于兹,皇上宜惕然深思,法祖宗为治矣……”

致仕首辅高拱《病榻遗言》记载张居正“一手遮天”“权势熏天”“罗网密布”,而高拱既已致仕,尚能对张居正和冯保之事“了如指掌”,必然也是“罗网密布”。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称高拱和张居正“罗网高张”。

“罗网高张”,见高拱《病榻遗言》“矛盾原由”之“一网打尽”“布满朝廷”:

是时大学士高南宇在病间,闻予去大惊,因呕血三日而死。人情汹汹,科道官各具本欲言,荆人乃只称病不出,科道以阁中无人姑待。而荆人出则即语科道曰:“今后内边事不要说他。”众方观望,而荆人已上揭帖考察百官。既命下,则科道皆听处分,谁敢声言?于是,但异己毫发者悉去之,一网打尽,而留者又示恩以收之。且既经一翻风雨,人皆以见留为幸,而前事不复说起。而彼则引用奸党。布满朝廷,尽反我所行之事,笑吟吟掌定三台印,里迎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无复谁何之者。而予归即深居避咎,不复闻知之一。予既归,客有过知其事者问曰:“方科道欲有言攻张,时公亦可以复此怨,乃力为之解。今乃卒为所谋以归,得无悔乎?”予曰:“吾何悔?使我当时为和解取容,今为所卖则悔也。然我彼时为先皇病笃,恐苦先皇心,故宁受吞噬,而不敢以此戚先皇也。今吾顺以送先皇终,而曾未敢苦其心,则吾本心已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悔之有?”

“罗网高张”,又见高拱《病榻遗言》“毒害深谋”之“乃与冯保同谋,矫诏倾陷,夺其位。既夺其位,而又中以奇祸,遂欲族诛以灭口”: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早朝,上出乾清宫门,见一内使趋走周章,左右执之搜捡,则无须男子假内使巾服者也。问其名,曰王大臣(本名章龙)。问何自来,曰自总兵戚继光所来。时内阁张居正闻知,急遣人密谓保曰:“奈何称戚总兵,禁勿复言,此自有作用可借,以诛高氏灭口。”随票旨:“著冯保鞠问追究主使之人。”保于是使人以二剑一刀置王大臣怀袖中,而自下厂鞠问,闭户男左右,密语王大臣曰:“汝只说是高阁老使汝来刺朝廷,我当与汝官做,永享富贵。”王大臣在狱与人言,随属一心腹夥长辛儒赏银二十两,使与王大臣朝夕同处,共其饮食,致美而教之诬高阁老使行刺事。儒遂与王大臣淫狎款厚,教之使熟记,待审时,而又教之诬称高阁老家人李宝、高本、高来与同谋。于是保遂差厂校五名飞去河南新郑县拿高家人,盖欲硬成其事也。而居正又上本令追主使者。是时朝官及闾巷小民,莫不汹汹骇愕,痛恨不平,然莫知所措。而居正以天官杨博必与己同心,遂密谋于博曰:“此事当何如处?”博曰:“此事关系重大,若果为之,恐惹事端,且大臣人人自危,似乎不可。”居正面赤意沮不怿。博与台长葛守礼同年相厚,密以此情语葛,葛又与同尞佥堂陈省厚,间以语之。而省乃居正之幕宾也,当奔告居正,居正以博泄己意,遂深恨之,乞致其去云。又太仆卿李幼滋者,居正之乡人,至厚者也。时方病注门籍,乃强起造居正谓曰:“公奈何为此事?”居正曰:“何谓我为?”幼滋曰:“朝廷拿得外人,而公即令追究主使之人,今厂中称主使者即是高老,万代恶名必归于公,将何自解?”居正强应之曰:“我为此事忧不如死,奈何谓我为之?”盖居正虽饰辞以答,而意不回持。狱情甚急,时科道官各具本欲明其事,而畏居正不敢上。乃刑科众给谏相与议曰:“此事关我刑科,若无一言,遂使国家有此一事,吾辈何以见人?”于是具本欲将王大臣送出法司审问,而赴朝房白于居正,居正力阻不许上,第云:“事已成矣。”奈何科官意不已,连候五日,自朝至暮不得请,而御史钟继英上疏暗指其事而不明言。居正大怒,票旨令回话。然见有人言,恐复有继之者,颇怀筹虑,乃祈签于午门关圣庙中,得签曰:“才发君心,天已知,何须问我决嫌疑?愿子改图,从孝弟不愁,家室不相宜。”解曰:“所谋不善,何必祷神?宜决于心,改过自新。”虽神告甚明,而居正意已决,尚不转移,遂令锦衣朱希孝等入厂同审。是日方晴霁,既入厂,忽风沙大作,黑雾四塞,人对面不相识,众皆骇惧,辟易又雨雹不止。有东厂理刑官白一清者,谓二问官千户曰:“天意若此,可不畏乎?高老系顾命元老,此事本无影响,而强以诬之。我辈皆有身家妻子,他日能免诛夷之祸耶?二君受冯公公厚恩,当进一忠言为是,况王大臣言语不一,而二君所取招由,乃言‘历历有据’,是何所据?”二问官云:“此四字是张阁老亲笔改的。”白曰:“汝当死矣,东厂机密狱情安得送阁下改乎?汝若言此,则其说长矣。”乃二问官竟不为言。既二十刻余,天气稍开明,遂提出王大臣会问。故事,厂卫问事,必先加刑。于是将王大臣决十五板。大臣大言曰:“原说与我官做,永享富贵,如何打我?”冯保即问曰:“是谁主使你来?”大臣瞪目仰面曰:“是你使我来,你岂不知,却又问我?”保气夺面色如土,又强问曰:“你昨日说是高阁老使你来刺朝廷,如何今日不说?”大臣曰:“是你教我说来,我何曾认得高阁老?”于是朱希孝恐其尽说隐情,即厉声曰:“这奴才连问官也攀扯一片胡说,只该打死,老公公不必问他。”遂罢审。而冯保既已为此,必求其遂,入宫犹以高老行刺事奏于上。有一近侍太监殷姓者,年七十余,亦即跪奏曰:“万岁爷爷不要听他,那高阁老是个忠臣,他如何干这等事,他是臣下来行刺将何为?必无此事,不要听他。”随顾谓保曰:“冯家(内中同行列者相呼以姓曰:某家云),万岁爷爷年幼,你当干些好事扶助万岁爷爷,如何干这等事?那高胡子是正直忠臣,受顾命的,谁不知道那张蛮子夺他首相,故要杀他灭口。你我是内官,又不做他首相,你只替张蛮子出力为何?你若干了此事,我辈内官必然受祸,不知死多少里。使不的,使不的。”保大沮出,而太监张宏亦力言其不可。保知难行,即差人报居正曰:“内边有人说话,事不谐矣。”盖科官请命之第六也。居正知事不济,乃即语科官曰:“此事我当为处,只不妨碍高老便了,你每不必上本罢。”盖恐一人言之,众必有和之者,翻出底蕴便难收拾,故只力以不必上本为言也。而科官既知不碍高老,则亦安心,而不复上本矣。而钟继英回话本上,众谓叵测,而居正以为英明,说此事,今既不行,若甚罪之,恐露出本情,乃止罚俸半年。而是时人情不平之甚,恐尚有言其事者,乃因御史景嵩、韩某劾尚书谭纶,遂票旨并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皆降调外任,盖雒前此曾劾纶已有旨矣。而今仍追降罚之,盖借以威众,使不敢再有言耳。此是二月十九日事。二十日夜,始将王大臣送法司,然已中毒,哑不能言。至二十一日,三法司同审,更不问所以,王大臣亦无一言,当将处决了事。而科道被其威劫,亦更不复敢言矣。居正乃遂改换面目,向人曰:“高老事几乎不免,我为他忧愁,昼夜不能寝食,吐血若干,须白了若干,今才救得下也。”又写书南都及四方之人,皆以救高老为功。初时人亦惑之,及后渐渐所为尽露,皆有证据,人始知其端的以为毒哉!居正、高老平日何等厚你?乃与冯保同谋,矫诏倾陷,夺其位。既夺其位,而又中以奇祸,遂欲族诛以灭口。自古险邪忍狠,未有如此者也。又以为奸哉!居正既借冯保以杀人,而又卖冯保以自饰。使有日事发,又必将推与冯保,而仍自下手以明其不然也。试待看之,必有信然者矣。

其九,“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影射西藏是中华“祖宗之地”,高拱“注重边事”“(高)坐镇西藏”“有功华夏”。

公元1247年,随着“凉州会谈”的成功举行,乌斯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管辖范围包括“乌斯藏”及阿里在内的藏区。

明时亦沿袭“乌斯藏”的称呼。《明史·本纪第十五 》:“是年,安南、暹罗、哈密、土鲁番、乌斯藏、琉球入贡。封占城王子古来为王,谕安南黎灏还占城侵地。”

高拱“注重边事”“有功华夏”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

丁卯礼部覆大学士高拱嗣男高务观乞赠谥,谥并母张氏祭葬。议本官器本高明,才兼谋断,爰从讲幄,入赞机廷以辅弼之任而握铨衡则威权不免过重,自抟击之余而当枢要则恩怒不免大明,然其人实有忧国家之心兼负济天下之具,即如处安国亨之罪不烦兵革而夷方自服,国体常尊,所省兵饷何止数十万,又如受那吉之降,薄示羁縻而大虏称臣,边氓安枕,所全生灵何止数百万,此皆力为区画,卓有主持,当其成败利钝之未形不顾毁誉身家而独任,仓皇去国寂寞,盖棺论者谓其意广而气高,间不符于中道,要之性刚而机浅,总不失为人臣宜加易名之典以劝任事之臣,其妻张氏宜与祭一坛合葬。诏高拱虽屡被论黜,但在阁之日担当受降,至今使北虏称臣,功不可泯,特允所请。

高拱“注重边事”又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4)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其十,乌斯藏与火焰山、昆仑山、东海、南海等相呼应,影射“祖宗之地”、“祖宗之海”皆不可丢。

《西游记》是“宰相之书”,有“宰相烙印”。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宰相胸怀”和“宰相(中华)霸气”。清廉正气,深谋远虑,格局之大,宰相张居正(猪八戒)和宰相高拱(沙和尚)均不足“比肩”,古来宰相亦无有其“比”。

复兴中华之神州,再造太平之盛世。《西游记》主旨谋千秋盛世,论万世太平。高昂激越,古今书家未有其比。《西游记》“孙悟空”正气凛然,光焰万丈,几百年来,阅读者无有不倾腰折服。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研究者亦往往将《西游记》作神魔小说研究。即只粗见“外壳”为神魔演义,而不见“内核”清廉治世,清者兴邦。

今世学人,一往无前。

张(锦池)沈(承庆)等公,始脱“窠臼”。

宰相(李春芳)晚年,主少国疑。

激浊扬清,福(佛)佑华夏。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5)

句容市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闻<句曲诗综>付梓有感》诗,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张云帆委员书赠。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6)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民政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人民安定,山河归一,当不忘“祖宗之地”“祖宗之海”。故《西游记》开篇“东胜神州(洲)”即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国家重归太平(参见前第75篇);《西游记》第六回“老君化胡为佛”影射“老子化胡”使“胡汉一家亲”和“天可汗”李世民用“道释”“福善四方”“创建胡汉各民族一家”故事,讽喻大明皇帝在“太平之后”要“道释并重”“汉唐祖宗之地不可丢”“兴盛中华”“福善万民”(参见前第53篇);“南海观音”“汪洋海远”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远)海不可丢,与“势镇汪洋”“两界山”相呼应,“净瓶”“金箍棒”等与“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净瓶”之“南海”可“(浪)静(风)平”,及“剿灭倭寇”“斗杀妖魔”可“四海安宁”“天下太平”(参见前第72篇、第85篇)。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7)

江苏句容茅山顶宫鸟瞰·道教“华阳洞天”之“大茅洞”。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8)

本文作者与句容文史专家潘立琦老师(右)座谈于天王镇涧北宏旺苗木(2021.10.22)

据此,《西游记》中的“高太公”影射“高拱”;“高老庄”影射高拱为“高老庄”人;猪八戒“入赘 高老庄之“入赘”影射张居正“过访”高拱;“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狱”预言高拱《病榻遗言》致张居正“短命”“枉死”。“戴一顶乌绫巾”“系一条黑绿绦子”影射高拱字“中玄”;“老拙不幸,不曾有子”与“骑着驴骡思骏马”之“骡”合,影射高拱“无子女”;“远望高张”之“高张”与“真个似罗网高张”“各地方俱高张灯火”之“高张”呼应,影射“高拱”“张居正”之“结党营私”;“乌斯藏”影射西藏是中华“祖宗之地”及高拱“注重边事”“有功华夏”。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9)

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以后的表现(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影射张居正)(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