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大动作(庆祝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迎来22周岁生日。

22年创新发展,22年砥砺奋进。22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始终耕耘在农业创新的“试验田”上,不断收获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合作、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凌正以崭新的姿态,朝着更加高远的目标迈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通过国审。自此,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品种将有望告别“舶来品”,用上“中国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凌种业”仅是“杨凌智慧”的一方面。

依托雄厚的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杨凌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现代农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成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杨凌培育的玉米新品种

其实,杨凌这座因“农”而兴的城市,在中国农作物育种历程中就曾写下过辉煌篇章。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创造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最高记录的“陕单609”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杨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中,有四次都是杨凌品种主导的。还有西农8号西瓜、秦优系列白菜等,杨凌培育的动植物新品种创出了数十项全国第一或世界领先。

1

杨凌示范区大动作(庆祝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1)

杨凌种子贸易市场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依托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努力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自去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在发展种业方面喜讯频传、成果显著,发展西部种业中心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杨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种子产业园建成投用,一批批种业企业纷纷入驻。这一切都表明了杨凌在大力实施种业优先发展战略方面的坚定行动和铿锵足迹。

农业有智慧,产业更高效

今年5月,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将倾力打造的高端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预计今年农高会前将投入使用。

示范园将集成日本的植物工厂、荷兰的智慧温室以及北美的连栋膜温室和中东的连栋阳光板温室,同时也有符合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7种日光温室和大跨度拱棚等最新设施农业新技术。真正通过“杨凌农科”技术的示范推广、交流合作,助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

在杨凌,农业的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处。

近日,走进位于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内的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大棚内热闹非凡,有的在给豌豆芽浇水,有的则在收割芽苗菜运往外地。

杨凌示范区大动作(庆祝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2)

杨凌共享云农场生产的豌豆芽苗

杨凌这家“共享云农场”,巧妙地将“互联网 ”“云”的概念与农场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互联网 农业新的盈利模式。农场技术总监李海洋告诉记者:“引入的‘云’的概念,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不少于100个的标准化农场,这样无论消费者走到哪个城市,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统一品质、统一规格的绿色果蔬产品。而‘共享’则是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参与进来,以股金的形式入股,体验享受种菜乐趣,购买菜品还可以打折优惠,还能得到农场的盈利分红。”

在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农具”。

只需一部手机,一套物联网设备可以坐在家里实现浇水、施肥、控温、调湿、补光等一系列操作。“以前一个棚的管理,至少需要1-2个人,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管理十几个棚。”合作社农技师栗凡介绍。

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说:“像这样的智能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大棚,在杨凌相当普遍,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带来了高产,比如这种立体种植的草莓,一个采摘季一亩可产草莓10000斤。”

借助农业数谷,建设杨凌智慧农业新城

今年5月,杨凌与华为控股签订的中国农业数谷项目,双方将通过战略合作,结合各自优势共同面向中国农业打造“中国农业数谷”。建设中国农业数谷大数据中心、中国农业数谷联合创新中心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降低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驱动农业数字经济快速在杨凌成型。利用中国农业数谷基础设施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形成虹吸效应、筑巢引凤,助力产业落地,实现杨凌由智慧农业“黑土地”到智慧农业“北大仓”的革命性转变。同时,也依托杨凌中国农业数谷,助力杨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杨凌高质量发展。

1

杨凌示范区大动作(庆祝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3)

杨凌与华为控股签订的中国农业数谷项目

“杨凌与华为共建‘中国农业数谷’,为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搭建了基础设施,杨凌通过与华为共建大数据平台,通过5G技术,让农业生产“智能化”“智慧化”,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慧农业的智能化生产,精准化测产,必将指引农业现代化方向,也为建设杨凌智慧农业新城提供基础性条件。”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霍学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章内容由“温室园艺资讯”公众号编辑整理。文章来源:农业科技报。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供的 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