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1)

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

什么状态下,你感觉到放松、愉悦、舒适?

其中有很多网友回答:“一个人在家躺平的时候”。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周末休息的时间,能够整天宅在家里;躺在床上、沙发上,玩到手机没电后,再找个合适的位置一边充电一边玩。

累了就睡会,睡醒了就点外卖吃,吃完继续玩手机。

没有太多的欲望,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只想安静地宅着,什么也不做。

在虚无中,在网络中,在时针和秒针滴滴答答晃动中度过周末。

看似完美,实际上回想起来,又觉得空虚、无聊,内心充满负罪感。

久而久之,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感慨:

“我一个人,就活成了一座孤岛。”

潜意识里似乎有了这样的念头:“这样也挺好,社交太累,跟外界建立关系太累,就这样吧。”

其实,人在长时间“自我孤立”的状态下,很容易变得情绪消极,进而产生抑郁。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2)

-01

“自我孤立”,有哪些表现?

1、主动将自我与外界“隔开”

关键词:主动,隔开。

主动,并不是你被关在家里,而是你自己决定的与外界进行分隔;你跟外界建立联结,减少社交,不愿意出门。

在这种隔开的状态下,你并不愿意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你看来躺着也是有意义。

不社交,除了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之外,只想宅在家里。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甚至不想跟家人生活在一起,那同样会给你造成困扰。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3)

2、抗拒感情,面对亲密关系,你会感到“麻烦”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长时间不跟外界接触,不跟别人说话,不进行社交,语言的能力就会“退化”。

具体表现为:

面对他人的主动和话题,不知道如何回应;

与他人交流时,会产生沟通上的障碍,说话断断续续,思维不清晰;

内心里抗拒跟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结,甚至觉得跟别人交往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4)

3、缩在自我的小空间中,不愿去压抑自己

与外界接触时,你不得不妥协,压抑,让步,克制自己的情绪,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矛盾以及义务。

你要戴上面具生活,小心谨慎,谨小慎微;说话,做事,那种表演的感觉让你厌倦。

与之比起来,你更喜欢独自的小空间。

里面是真实的,放松的,不需要表演和压抑的自我。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5)

-02

“自我孤立”久了,是一种不好的信号

适当自我孤立,是有选择的“独处”。

这样的独处,是放松,是有意义的,是对自己的调整。

而长时间的封闭式的付出,却容易让人陷入更糟糕的泥潭之中。

自我孤立久了,会给你造成哪些伤害?

1、会增加你的负罪感,带给你更多的焦虑

网上有句话: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

人常常会陷入这种两难的,纠结的,尴尬的局面。

自我孤立,意味着你失去了“规则”的束缚,没有时间观念。

这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你的工作状态,作息规律。

比如说:

学生独自在家上网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没有别人陪伴,没有时间的节制,他们的自控力就会降低。

你一个人在家生活,连你一直保持的“早睡早起”的习惯,都会被打断。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这样的心态: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焦虑愧疚。”

日记本上写满了这个月的计划,临近月末,却发现连三分之一也没完成。

看似独处,时间更充足;实际上,这些时间你也不知道做了什么。

失控——焦虑——改变——失败——负罪感——加倍焦虑。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6)

2、情感钝化,思绪麻木,降低感知力

人在什么时候,能够察觉到自我?

是自省时吗?

是独处时吗?

并不全是。

能够清晰察觉到自我的时刻,一定是与他人建立联结时,透过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比如:

你看到对方歇斯底里的样子,你会检讨自我;

看到对方让你讨厌的样子,你也会自省,并且要求自己一定不要成为这么糟糕的人。

这是自省的声音,触碰到别人身上,然后带给你“回声”。

而自我孤立的人,他们这种“自省”的能力就会弱化。

不仅如此,情绪感知力,也会变得钝化。

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不会处理亲密关系,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社恐是如何养成的?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时间自我封闭,语言能力退化。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7)

-03

要独处,但不要自我孤立

1、放弃无意义的社交,但接受有趣的关系

什么是无意义社交?

任何让你感到无聊,糟糕,枯燥,焦虑或暴躁的关系,都可以视为无效社交。

可以预见的是:一段时间里,只会消耗你,却无法带给你任何价值的关系。

要放弃这样的社交,但是要去接受有趣的关系。

包括:

有意思的人,有趣的关系,让你放松的感情。

每天对着木头,你也会变成木头;

每天面对孩子,你也会变得年轻;

每天跟幽默有趣的人相处,你也变得乐观、积极。

爱自己的基础,是先爱这个世界,爱有意思的人和事物。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8)

2、要社交,也要独处

要进行有趣的社交,要有一两个能够跟你“说废话”的朋友。

每个人都应该去拥有,去追求这样的关系:

跟对方在一起,即使每天聊无意义,没有营养的废话,也不会让你烦躁。

你们是彼此情绪上,精神上的依赖和寄托。

可以是恋人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

也要独处。

独处是一种放空思维,放空烦恼的手段。

张弛有度,独处是我们与外界建立的边界感。

独处之后,再去“融入”。

虽然一个人很爽,但我们毕竟要跟外界建立不同程度的“情感联结”。

心理学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心理学自我孤立式独处)(9)

今日话题:

你会选择“独处”还是“自我孤立”?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