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课文:月是故乡明

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课文:月是故乡明(1)

1、来自南洋的《雨》

假期看黄锦树的《雨》,是第一次看南洋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人文学。全书的意象是滂沱的雨、大片的橡胶林、神出鬼没的猛兽、古老的独行舟、到处爬行的四脚蛇、蝎子、老鼠、白蚁,那个世界虽然酷热难当却又濡湿带着潮气,远离故国的华裔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存活。

《雨》有8个故事,反复出现的人物是父亲阿土、母亲阿土嫂、儿子辛、女儿叶。

刚开始看的时候云里雾里的,因为故事的每一篇几乎都会失去一个亲人。消失在暴雨中的父亲、因病去世的母亲、被老虎吃掉的儿子或者是掉进井里的儿子、夭折的女儿。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为啥要看这么惨烈的故事,但是文字真的好读,作者用一种悬疑的笔触吸引着读者把这些故事读完。

看完全部之后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故事,甚至不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是属于那些从故国逃亡到南洋的这些所有华裔的经历,故事如梦似幻,但折射到具体的人身上却是惨烈无比的人生。

离开故国的怀抱,进入这个陌生的地界,一方面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失了宗族的庇护、有异族的排斥,甚至面临日本人的攻击毫无抵御之力(其中一篇写的之血腥完全看不下去),想来真的是一段艰难地往事,作者不得不托梦境、虚幻的鬼魅来隐匿这背后的苦难。

体味故事背后的能量、心气儿竟然很难感受到反抗,作者写出的质地是【绝望】。是于命运重锤下的绝望,是伸出脖子任人宰割的羔羊,是铺天盖地无边无际的雨中无法反抗的凡人的啜泣。

那些活着的人沉默的应对只能是继续工作,继续割胶,橡胶树流出来的胶乳像是无声的哭泣。这就是这些移居南洋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沉默的忍耐、沉默的承受、孤立无援却又不得不蹒跚前行。

2、来自加拿大的风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是前几个月看的,但是后劲极大。

7个故事全部来自加拿大布雷顿角这个地处海边、拥有煤矿的小镇。

读过几个月之后,现在回味却觉得这本书背后的能量要有力量的多。

书中有太多的情景描述是难过到极致却无法放声痛哭的场景,矿难、海难、贫困伴随着凛冽的海风,寒彻心扉。

但是每个故事却都有出走的孩子,离开家乡去往城市的孩子,对于这些人来说,人生的难题就是【归宿】。他们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再属于这个小镇,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迷茫。

这是另外一种文化价值,不愿意承受,放弃并反抗,但是新的道路仍然是迷途。

里面有一个很好看的故事叫《船》,写一个船夫,他可能是来自随性、易动感情、信奉天主教的凯尔特人的移民,终其一生以自己非常厌恶的打渔为生,但是他仍然保有浪漫,一生阅读、唱歌,并未因此泯灭纯真的本性。

3、月是故乡明

时至今日,才明白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文化、价值观这样的东西虚无却又实在,它像是滋养每个人的土壤,虽然看似并非肉眼所见,却又实打实的塑造人生,影响着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选择、判断。

而有些作家终其一生不停的书写,不过是写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故事,文化、价值观并非作家塑造,他们更像是管道,借由他们之手表达而已。

所以,如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仅仅属于杜甫,也属于彼时的盛唐,更属于共同呼吸汉文化的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