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7日讯 (记者 林泓 文/图 通讯员 邱少华)大榕树下,能“泡茶话仙”,能“讲古学史”,更能凝聚起共治家园之力。就在厦门市海沧区绿苑海景小区中的三棵大榕树下,一幅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正是厦门海投物业有限公司在开展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过程中,打造“邻聚力·共享家”品牌 ,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双向提升,增强小区的宜居感和业主的幸福感的创新尝试之一。

大榕树下 共治画卷徐徐展开

6月11日,海投物业公司与海虹社区、海沧城市管理局、绿苑海景业委会、绿苑海景大榕树志愿者等五方力量开启首次“党旗在飘扬,文明我先行”共建活动,针对海景小区作为“精品垃分示范小区”从7月1日起实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进行入户宣传及意见征询。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1)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2)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3)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4)

党员志愿者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这场活动,也是绿苑海景“大榕树”志愿服务队的首次亮相。这支由小区党员志愿者、小区热心业主、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组成的新力量,将号召小区党员志愿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搭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学习培训等活动载体,为小区治理献策献力。

大榕树下,绿苑海景多方合力共治美好家园的幸福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海投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投物业巧用小区先天地理环境优势,在三棵大榕树下,分别规划“海景党建历程”“海景精品垃分展示”“海景大榕树志愿者事迹墙”三块区域,开展不同主题的“榕树底下讲党史”活动,将学习、活动、教育融为一体,以“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学习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让青少年也参与到小区文明共建中来。

在红色物业的创建过程中,还将充分发挥党员力量,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协同联动机制,以及矛盾纠纷调处、快速响应、志愿服务常态化等健全的机制,化解治理难题,满足居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打造的绿苑海景党群服务中心,还将通过党建文化展示墙、综合会谈区、文娱活动区、邻里调节区等功能区域,不断突出红色物业服务功能,打造小区治理新阵地。

居民身边 全力打造幸福家园

巧用小区资源,凝聚多方合力,擦亮红色物业服务品牌,绿苑海景红色物业创建活动,正是海投物业全力开展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的缩影。

党建品牌建设,引领服务内涵不断升级,让居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海投物业“邻聚力·共享家”——物管服务大提升党建品牌建设正在多个小区如火如荼地实施中。

海投物业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等举措打造红色阵地,通过设立“红色意见征求箱”、建立“红色谈心室”等推动互通共解,推动“亲情式服务”等强化意识转变,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帮扶,深植红色文化,建立多方联系会议制度搭建协商平台等七大行动,通过区域共筑美好“家”的环境、成员共献温馨“家”的服务、民主共参和谐“家”的管理、人人共培幸福“家”的文化等四项措施,积极探索小区党建“家”品牌。

据介绍,海投物业将党建“共享家”与传统“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邻聚力·共享家”品牌 ,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双向提升,增强小区的宜居感和业主的幸福感。

暖心案例点击

把解释工作 做进业主心坎里

就在今年3月初,海投物业绿苑海景管理处在向业主发布垃圾投放撤并点位信息后,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时间,工作陷入僵局。

怎么破局?要把解释工作做进居民的心理。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过程中,绿苑海景小区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合力,紧密联系业主,全面梳理分析各种诉求。同时,和热心业主一起了解其它小区情况,实地考察,并做好业主的面对面沟通。

“三驾马车”协力通过扎实的、公开透明的工作,业主的疑惑化解了,理解和支持多了,更是凝聚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更大的共识,成功完成投放点位的撤并。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5)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6)

和业主面对面宣传取得业主支持

电动自行车有了“家”

在京口岩小区,物业曾经遇到管理难题——机动车停车位成了电动自行车位,咋办?物业管理处通过多方协商机制形成共识,和业主协力破解小区治理难题,让电动自行车有了自己的家,居民们有了更美的家。

原来,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海投物业对京口岩小区进行了整体停车区域改造提升,优化了环境,增加了停车位。然而,新增的停车位,却被不少业主的电动自行车停放。

破解问题,关键在于找出症结。小区物业管理处和小区党员们一起,多次实地走访,征求居民意见,从居民需求出发,在小区增设多处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并配备充电设备。规划合理的停放点,方便快捷的充电设备,不仅规范了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更缓解了居民们充电难的问题,一举化解了小区内部“飞线充电”、“推车上楼”的现象。

自此京口岩小区的电动自行车,也有了自己的“家”。

物业共筑美好家园(凝聚红色之力共享美好家园)(7)

电动自行车有了“家”

来源:海峡导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