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教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母教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古人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古代中国有一个“君子不教子”或“易子而教”的礼仪法则最早涉及这个问题的,是《论语》《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母教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母教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母教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母教的重要性是什么意思

古人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古代中国有一个“君子不教子”或“易子而教”的礼仪法则。最早涉及这个问题的,是《论语》。《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据说,孔子的弟子陈亢有一次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子亦有异闻乎?”

陈亢与孔子是师生关系,伯鱼与孔子是父子关系。陈亢疑心孔子、伯鱼间因父子亲情而另有传授,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伯鱼回答说:没有,但有两次问及读书的事情。一次是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趋而过庭”,就是很快地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诗》了么?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我就退而学《诗》。

另一次也是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趋而过庭”,他又问:学习《礼》了么?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无以立。于是,我又退而学《礼》。如果说有“异闻”的话,就是这两次。仔细分析伯鱼的回答,应该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伯鱼“过庭方始受训”,能看出父子关系并不亲近,或者说体现了孔子和伯鱼父子之间的疏离关系。

第二,伯鱼受训后,是“退而学”。虽然我们不能证实孔子曾经是否“易子而教”,但是,孔子未曾专门亲授伯鱼,只是把伯鱼作为众多弟子中的一员,则是有依据的,这也就是“君子不教子”的意思。

第三,伯鱼两次见到孔子“独立”,都是“趋而过庭”。一个“趋”字,生动地再现了伯鱼对父亲因敬而畏的心理特征,可见孔子和伯鱼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森严而疏离的。

总之,伯鱼回答话语中的三层含义,有一共同点,就是父子间的疏远、隔离。所以,陈亢从中悟出了“君子远其子”的道理。

君子为什么不能亲教其子?这个问题,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是由公孙丑提出来的,孟子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君子不教子”,并不是弃子不教,而是易子而教。君子之所以不亲教子,是因为“教者必以正”。这必然导致父子之间因求其正而互相责备,这就会使父子间产生隔阂,伤害父子感情。而易子而教,正可避免这种伤害。

以善相责,这是朋友相处之道。父子之间以善相责,是最容易伤害感情的。父子之间不能以善相责,不能“事事欲论曲直”。虽然儒家也一再强调,父子之间要相互谏诤。但在提倡父子谏诤时,总是持着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如孔子提倡要轻微婉转地提意见。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亲采纳,也仍然要恭恭敬敬地,不要去触犯他。

其实这里面,父以善责子,倒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子以善责父。这不仅伤害了父子的感情,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损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威严形象。所以,在孟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不亲教子,之所以要易子而教,主要是为了避免父子“责善”,特别是为了避免以善责父会导致损坏父亲威严形象的事情发生。

孟子之后,对“君子不亲教子”加以解释的,还有很多。比如班固就认为,父亲之所以不能亲教其子,是因为教学内容中涉及“阴阳夫妇变化之事”,这些事情是不能在父子之间讨论的。如《诗经》中描述的男欢女爱,《春秋》中记载的宫廷淫乱之事,的确是不便于在父子之间讨论的。如果在父子之间讨论这类问题,就有损于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威严形象。

总之,在古代,“君子不教子”,一是为了避免父子“责善”,二是因为在教学中有不适合在父子间讨论的内容。所以,《三字经》中也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子而不加以教育,这当然是父亲的过错。但教育子弟的具体工作,不是由父亲来完成,而是落到老师身上。因此,在古代,或易子而教,或聘请老师教子,或者出外求师,父亲基本上是不亲自教育儿子的。

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学作品以及世俗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父子关系,不仅仅是“君子远其子”的问题,而是父子疏离,甚至是对立、残害。比如,在传统家庭教育中,或者易子而教,或者由母亲担任。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人物,也往往是由母亲培养教育而成的,而母教也成为学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父亲即使加入家庭教育,也常常是作为孩子的对立面存在的,如《红楼梦》中的贾政与贾宝玉的关系就是如此。

总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消隐的,是不作为的。有意思的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大多也是孤儿角色,如《雪山飞狐》中的胡斐,《连城诀》中的狄云,《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等。他们或者幼年丧父,或者父亲下落不明,或者是私生子。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父亲角色多是消隐的,师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父亲角色的职责。这种现象,也与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消隐一样,说明了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不作为问题,都体现了“君子远其子”的传统礼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