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最后不用姚启圣(姚启圣深得圣心)

《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个奇葩的人,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硬生生的从一个封疆大吏做到了九品芝麻官,大清的各级岗位几乎都做过一遍,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姚启圣。当年因为周培公的推荐,姚启圣开始进入康熙大帝的视野,后来康熙便让姚启圣一手谋划收复台湾的事务,而姚启圣也不负康熙所托,不仅帮助满清收复了割据一方的台湾岛,而且还为康熙收服一员海军大将施琅。

康熙为何最后不用姚启圣(姚启圣深得圣心)(1)

可是在大功之后,姚启圣却选择了辞官归隐、急流勇退,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他是害怕被康熙所害,毕竟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一贯的做法。其实不然,姚启圣的归隐有个人的原因,同时也受到了朝中形势的左右,因为他的个性与整个大清官场的作风格格不入,当年宁愿去三里河马场养马也不愿为官,就是因为他看不惯官场恶俗的风气。

康熙为何最后不用姚启圣(姚启圣深得圣心)(2)

众所周知知进退才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功高盖主后如果不及时刹车,那么等待他的无疑就是万丈深渊。当时姚启圣收复台湾后,便已经引起朝廷上某些官员的嫉妒,如果他再继续完成“平台”大业,不给其他人留一点“汤”尝尝,那么朝中的大臣无疑会针对他,毕竟因为平台这件事情索额图、普赖利益都受到了损失。而姚启圣也是一个聪明人,历史上被卸磨杀驴的功臣比比皆是,因此功成身退、万古留名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姚启圣选择退休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康熙,我们都知道康熙经历过鳌拜、吴三桂等事情,在他的眼里没有能够相信的人,仅仅只有是否有用的人。在当时的满清朝廷一直存在满汉之别,而康熙又是满清贵族利益的代言人,因此姚启圣如果功绩太大无疑会给自己、给满清带来矛盾,不利于朝廷稳定的因素康熙肯定会除掉。因此在姚启圣向康熙请求“回家丁忧”的时候,康熙借坡下驴让他洁白一身回家了,连一点挽留的意思都没有。

康熙为何最后不用姚启圣(姚启圣深得圣心)(3)

假如姚启圣像文种那样功成而身不退,那么以康熙多疑的性格,姚启圣估计死一万次都不够,因为姚启圣深得圣心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本人,当康熙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弃之如敝履,这就是帝王之心。姚启圣深得圣心,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这就是康熙的手段,对于康熙和姚启圣两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有自己观点的可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