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知识有哪些(什么是书法六艺)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是汉字衍生出来的外在艺术表现。她与诸多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通融性,并且在表现形式上,这些通融性为书法艺术,增添了动力和活力,让书法艺术在民族文化中大放异彩。历史以来,人们常常把书法形容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形的舞,无声的音乐。书法和汉语言文学,皆为汉字的孪生兄弟。是汉字的艺术升华,同生一根,一脉相承。

书法文化知识有哪些(什么是书法六艺)(1)

从汉字的发展史来看,从汉字的产生就有“六书”又称“六艺”。就是汉字从造字之始,就秉承了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既是书法艺术之根,也是文学艺术之魂。下面就从书法和文学两个层面谈谈自已的见解。

一、汉字与书法

书法作为一种汉字书写艺术,在汉字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书写方式,目前皆形成了完整的书法体系。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隶书,篆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各个时期的汉字书写方式,都同时伴随着书法艺术相应的发展。并且呈现着历史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以钟繇,卫夫人,王義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大家,集上古书法于大成,以“晋人尚韵”之启蒙,开创了书法艺术承启之势。从“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无一不是晋代书法艺术脉络之上的继承和创新。

从汉字的产生,到唐朝初期,公元六百年(始有雕版印刷)之前。汉字的记录方式一直为毛笔手抄,书写的方式要术工整,清晰。汉字书写一直在艺术化方面演绎,即便是印刷版产生之后,唐人依旧倡导楷书。并且在唐代的取仕中,书法又被作为取仕考试的四大条件之一,即:身、言、书、判,其中“书”即书法。以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为代表的书法大家,把楷书书法艺术推向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度。在严谨的取仕制度面前,唐代书法无楷不工。故此,在书法艺术特色上,“唐人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便到了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的出版代替了手写。但在日常工作中,毛笔的手写並没有改变。书法艺术在宋代几位皇帝推崇下,行书,行草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大家,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故此,汉字与书法同根共生的这种血肉联系,造就了中华民族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书法文化知识有哪些(什么是书法六艺)(2)

二、书法与文学

书法与文学也是同根伴生的,汉字最早记述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在上古时期,汉学尚未成熟之际便产生了诗歌,如“断竹一一续竹一一飞土一一逐肉”。这首诗,简练准确地记载和描写了先民们狩猎的活动。随后书法与文学互为滋养,並肩而行。请看历史上的书法碑帖经典,无论墓志、散文、记事等文体形式。那一篇不是文学经典。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米芾的《蜀素帖》等等,皆为文学经典作品。

再看历代之书法大家,大多是文学家、诗人、大儒。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他们走上书法艺术高峰的阶梯。例如书法元素中的“高古之气”,“书卷之气”,是从何而来的?其实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法艺术中的自然表现。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文学积淀,这两种气质,是从临帖中得不来的。

再之,书法作品创作,所书写的内容,大多是选用的诗、词、歌、赋等精短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能力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其深刻含意,怎么能够将其所表达的含义,在书法创作中作为自已的情绪渲泄出来呢?

还有,在历史以来的书法艺术创作中,书法大家们,一直主张书法创作要写自己的文章,写自已的诗。为什么会这样主张呢?是因为书法家写自已的诗最能表达书法情感,最能调动笔墨情绪,以达作品传神之目的。

三、文学对书法艺术的提升

书法理论,就是文学理论。书法艺术,是靠文学理论提升的。除了书法创作中一些表象的行笔技术,技法之外,对书法内容和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就要靠文学底蕴来支撑了。

例如:“以字取势,以形迏意,以韵赋形,以形赋态,以态传神等等。”这些书法的内在元素,也是书法创作中的主要元素。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去理解,去融化,去领悟,去进行深度的思维。只有把这些书法元素弄懂,弄透,悟出新意来,才能真正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从形象思维到意象思维,是靠文化积淀的融汇贯通才能完成的。

再如书法艺术的总结和批评,也是要靠文学知识的精确描述和提提炼。历代书法家们的书评书论,如果没有文学作铺垫,的确也无法流传至今。 历史上也常用功夫在书外这句话,提醒书法练习者要多读书,增加文学修养。只有把文化基础打好,才能把书法艺术做得更好。

综上所述:汉字是书法艺术之根;汉语言文学乃书法艺术之魂。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灿烂文化,将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书法文化知识有哪些(什么是书法六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