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02

“荷花节”最早产生于六朝时期

考察典籍,最早关于苏州葑门荷诞的记载在《吴郡记》,见于清初康熙进士汪灏等奉敕撰《广群芳谱》卷四所引:

“荷花荡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苏人游冶之盛,至是日而极矣。”

查《江苏旧方志提要》,名《吴郡记》者有二:晋顾夷撰《吴郡记》一卷,见于《隋书·经籍志》;齐陆道瞻撰《吴郡记》一卷,见于《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另有南朝刘宋王僧虔撰《吴郡地理记》,亦偶称《吴郡记》,如南宋髙似孙《剡録》巻四“古竒迹·戴颙墓”条云“(戴颙墓)县北一里,王僧虔《吴郡记》曰‘颙死葬剡中(嵊县)’”。这三种《吴郡记》的年代最晚不过南朝宋(420~479)、齐(479~502)年间,不管《广群芳谱》所引出于哪本《吴郡记》,我们都可以说葑门荷诞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以前的东晋南朝时期。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与六月二十四日“荷花节”有关的文献记载。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1)

朱自清《荷塘月色》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可以约略知道。”汪灏《广群芳谱》引《致虚杂俎》云:六月廿有四日,谢文君独处无侣,命沈君攸制采莲之曲,以解其悲愁之思,援笔立就,曰:‘平川映晓霞,莲舟泛浪华。衣香随岸远,荷影向流斜。度手牵长柄,转楫避疏花。还船不畏满,归路讵嫌赊。’谢赞叹久之。

《致虚杂俎》又作《致虚阁杂俎》,作者不详,传为元伊世珍所作的《琅嬛记》多引此,元末明初陶宗仪编入《说郛》丛书,殆为宋人所撰。沈君攸的《采莲曲》收入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卷五十,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与“六月廿四日”的“荷花节”有关。沈君攸,吴兴人,卒于南朝梁明帝天保十二年(573)。沈君攸生活于南朝,与《吴郡记》成书的年代相近,沈君攸于六月廿四日作《采莲曲》的故事,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吴郡记》所载“六月廿四日”为“荷诞日”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莲花与佛教有密切关系,是佛教“八宝”之一。佛教徒把佛经称为“莲华经”,佛座称为“莲座”,僧房称为“莲房”,袈裟称为“莲服”,佛国称为“莲界”,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等等。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离母体所走之七步,步步生出莲花。故佛教徒以莲喻佛,把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等等。中国古代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译《佛说四十二章经》即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中国最早记述佛教历史的《魏书·释老志》载:

“魏明帝曾欲坏宫西佛图(浮图),外国沙门乃金盘盛水,置于殿前,以佛舍利投之于水,乃有五色光起,于是帝叹曰:‘自非灵异,安得尔乎?’遂徙于道阙,为作周阁百间。佛图(佛塔)故处,凿为蒙汜池,种芙蓉(荷花)于中。”

六朝时期佛教已传入南方,杜牧《江南春》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这是关于荷花插花艺术的最早记载。但考察文献,“荷花节”实起源于苏州葑门荷花荡的赏荷观莲习俗,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节日之一,与佛教并无关系。

03

宋代“观莲节”

《吴郡记》并未直接明言六月廿四日就是“荷诞日”或者“观莲节”,只是说每年此日的荷花荡“游人最盛”。“观莲节”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清嘉录》引《城从草堂集》:“六月廿四,谓之荷诞,实无所出。惟《内观日疏》:‘是日为观莲节,晁采与其夫各以莲子相馈遗。’”汪灏《广群芳谱》卷四引《内观日疏》“六月廿四日为观莲节,晁采与其夫各以莲子馈遗为欢。”《内观日疏》一书撰者不详,元末陶宗仪编入《说郛》丛书,明陶珽重辑《说郛》本有题“《内观日疏》一卷,宋阙名撰。”可知此书为宋人所撰,则“观莲节”习俗至晚在宋代已形成。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2)

陆游(1125~1210)《剑南诗稿》《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己、尤延之同集江亭》有云“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诗中“白菡萏”就是白莲,此诗亦显示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叶梦得(1077~1148)著《避暑录话》卷上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馀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相间,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

04

欧阳修插荷百盆 传花飞觞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帝王都会”条载:南宋理宗时,太监董宋臣“极善逢迎,……如赏荷花,即于西马塍取盆荷,置之大池中,云锦烱然,明日复还之。”这里记载在赏荷期间,南宋宫廷的“大池中”无荷可赏,董宋臣借盆栽荷花,埋于池中,以取悦于皇帝,然只须布置一日即可,“明日复还之”。这是关于荷花盆景艺术的最早记载之一。可见宋理宗“赏荷花”只是在某个特定日期进行,过了此日就不需要“盆荷”了。这个特定的赏荷日期,应该就是“观莲节”。如此看来,起源于苏州民间的“荷花节”,已于南宋时传入杭州宫廷之中。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3)

05

“荷花节”起源的时令解释

苏州葑门荷花荡的观荷习俗虽然可以早到六朝时期,但作为一种民间节日和传统习俗,它还包涵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考察文献,我们认为“荷花节”的起源,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一种与时令花信有关,另一种与人物故事有关。先谈时令的问题。花卉应期而开,如同守信,称“花信”;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称“花信风”。宋程大昌(1123~1195)《演繁露》卷一、高似孙(1158~1231)《纬略》卷六引南唐徐锴(920~974)“《岁时记》曰‘三月花开,名花信风。’”清蒋义彬《千金裘》卷一引“《岁时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今本南朝梁宗懔(502~565)著《荆楚岁时记》无此语,应出自徐锴《岁时广记》。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九:“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

另一说认为每月有两番花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明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黄苈、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4)

其中依次序荷花之花信风在初夏苦楝花之后,这应是荷花节起源的时令因素,时间不晚于梁元帝,与《吴郡记》载葑门荷花荡苏人冶游的时代是相符的。《全唐诗》卷784收录太上隐者《答人》诗曰“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苏轼《赠梁道人》诗云:“寒尽山中无历日。”明代才子程羽文不以为然,他依据山中各种花卉的花期,按月份列出历表,称《花历》,又称《花月令》。其《花历》序云:“花有开落凉燠,不可无历。秘集《月令》,颇与时舛,予更辑之,以代挈壶之位。数白记红,谁谓山中无历也?”程羽文著《清闲供》“月令演”条云:“六月……莲诞二十四。”又“花历”条云:“六月……菡萏为莲。”明王象晋《群芳谱》“六月”条下引《花月令》“是月也……菡萏百子。”《广群芳谱》卷四引《增清闲供》:“六月……二十四日莲诞。”

“莲诞”就是“荷诞”,故今农历六月又被称为“荷月”,顾名思义就是荷花初开的时节。荷花又名“菡萏”、“芙蓉”。《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释文》云:“荷之言何也,负荷言其叶大。”《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洪兴祖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晋郭璞《尔雅注》:“荷,别名芙蓉,江东人呼荷。”宋邢昺《尔雅疏》:“皆分别莲茎、叶、华、实之名。芙蕖,未发为菡萏。”“北人以莲为荷。”是谓“荷”既是总称,也可以是分别指荷花、荷茎、荷叶;北方人把江东称呼的“荷花”叫做“莲花”。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是称其花;《陈风·泽陂》“有蒲与荷”,郑玄笺:“芙渠之茎也”,是谓茎叶。《埤雅》:“荷,总名也,华、叶等名具众义,故以‘不知’为问,谓之荷也。”一般来说,单称“莲”,特指莲实或莲子;而单称“荷”,则不知为何,故名“荷”,是“何”的谐音,这是《埤雅》解释荷叶、荷花之所以名“荷”的缘故。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荷”为“负荷”的荷:“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说文》段注另解为:“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是以“荷”为“骇”的谐音。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5)

总之,“莲诞”比“荷诞”具有更明确的涵义,“荷诞”容易发生歧义,不知是指荷叶初诞,还是荷花初诞,还是花开莲诞。如果是荷花初诞,很容易使人们联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诗句)的情景。而“莲诞”则没有歧义,就是指荷花刚刚开放,露出里面莲蓬的情景,即莲子诞生的时候。程羽文《花历》载六月“菡萏为莲”、“菡萏百子”等,就是指的花开莲诞的季节,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

《花历》的作者程羽文为明末安徽歙县人,生平不详,其《花历》序称古来《月令》花期,颇与时令相舛,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肇自《礼记》、《吕氏春秋》的《月令》系统,反映的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物候与节令,当然不可能与南方气候符合;同样道理,程羽文重新编辑的《花月令》,也不可能适合北方地区。南方的“荷月”不一定是北方的“荷月”,在南方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莲诞”,到北方京津地区很可能要推迟一个月左右。

《花历》、《花月令》演变到后来形成“十二月花神”。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制作过“十二月令花神杯”(简称“十二花神杯”或“花神杯”),有青花、五彩和珐琅彩品种,在12只形似仰钟的小杯上绘十二月之月令花卉(花神),配以唐诗,一月一杯一花一诗句,并落“赏”字印于诗尾。花神杯集瓷器工艺、书画、诗、印于一体,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光绪、民国及现代均有仿制。其中诗、花组合出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汪灏撰《广群芳谱》,故花神杯的烧制当在其后。康熙十二花卉杯排序,一般以水仙花为首,依次为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花、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荷花为六月花神,所配诗句“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选自唐李群玉《莲叶》(《全唐诗》卷570第4首)。“花神杯”组画只有诗花组合,没有人物。清中期“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和历史人物为花神,惜其已失传。此后“十二月花神”在民间广为流传。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6)

赏荷路线图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7)

温馨提示

现正值圆明园第二十四届荷花节,请大家文明游园,文明观赏,勿采摘荷花、荷叶、莲蓬,共享圆明园美景。

[编辑]

赵 磊

圆明园荷花节全景(话圆明)(8)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