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氏陶埙十孔(吹土为声之秦埙)
埙,是史前文化中一个象征文明、文化的古乐器,它推动了中国五言七律的奠定与发展。历史的尘封,使埙的价值已定位,而从古籍学术中走到现实音乐舞台,是多少近现代音乐人的一个梦。他们在积极探索使古埙重获新生,焕发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范。
秦埙
说起“秦埙”在吹埙人之间可能都听说过,似乎成了埙的代名词。连我的邻居老刘头前天见了我还说:“你昨天吹的是秦埙吧”,这个名词也不知他是从哪听来的。看来“秦埙”二字传播面还是挺广的,至少在一些人看来埙也叫秦埙吧。那有谁知道秦桧的孙子也叫秦埙,而且一字不差。
秦埙演奏
陕西省蒲城县平路庙乡的阴占中、阴育峰父子,在保留古埙六孔原貌结构的基础上,在埙腔中着眼给力,1995年,在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具创新制作经验交流会上,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张晓虎教授对秦埙给予了“革命性创举”的极高评价。
2007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选用了秦埙的制作技术:“陕西的阴占中、阴育峰父子在埙腔前壁增加了一个半月形的边棱,气流到这里发生二次边棱音效应。改变了高音区的难度,这个装置普遍适用在高、中、低音区各调埙上。
阴占中先生1944年出生于陕西蒲城,自幼喜爱民乐,早年在蒲城县平路庙乡中学任教,是国家一级音乐教师。先生从小就对陶艺很浓厚的兴趣而且有深厚的音乐功底。从1989年开始研制陶埙,经过反复实验,很快研制出了能够满足专业演奏要求的陶埙。
阴占中先生
1995年阴占中先生带着自己研制的埙参加了国家教委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活动,获得了二等奖;当时的音乐教具评审组组长张肖虎(已故,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给予阴占中先生制作的埙极高的评价,称赞阴占中先生成功地解决了普通埙音域窄、高音难上的问题,把埙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天津大学时光掠影实践队纪录片《寻·埙》
阴占中先生把自己研制的埙命名为“秦埙”。在此之前除秦桧之孙叫秦埙以外尚无其他秦埙的记载。先生在埙的制作领域有很多创新,影响最大的是发明了埙的内部装置“隔音板”,“隔音板”使埙的高音部变得非常易吹,音域得到了扩展,音色纯正优美,音量大,该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
阴氏陶埙坊空谷陶埙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阴育锋先生。
阴育锋先生是阴占中先生的儿子,1970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是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陕西省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员,大秦陶埙爱好者联盟主席,长安箫社社长,专业陶埙制作者,阴氏陶埙工作室总监。
阴育锋先生自幼受家庭影响喜欢上音乐,尤其擅长民族吹管乐的演奏和制作。1989年,随父亲学习陶埙的制作和演奏,他是阴氏陶埙的第一代传人。在陶埙的制作上造诣很深,2007年,西安电视台给阴育锋先生做了专题报道《埙之韵》。近年来他为很多的专业埙演奏者制作过演奏用埙。阴育锋先生尤其擅长牛头埙、大鱼埙制作,2012年制作的宽音域双腔葫芦埙更是被广大埙友称赞,阴氏陶埙现在在全国制埙界及埙乐爱好者之间有很高的知名度。阴氏陶埙以外形美观、细腻、大气,吹奏容易、音域宽、音质优美而著称。吹过阴氏陶埙的人都爱不释手。
《坚守秦埙阴占中》相关报道
在谈及阴氏一门两雄时,不得不提一下阴氏门中还有一位“小人物”。说她小是因为她年龄小,但其才华大有后来者居上超越前人之势态。她就是阴梦菲,小名豆豆,是阴育锋先生的女儿,199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阴梦菲受家庭的影响,自幼爱好音乐,音乐悟性很高,尤其在民族吹管乐上,早早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2002年8月开始学习古筝,后开始学习中国竹笛,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老师。2006年3月师从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张安平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多次参加地区、全国比赛屡屡获奖。2007年8月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2007北京葫芦丝邀请赛,获得金奖。2009年5月参加2009“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获得金奖。并被邀请参加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颁奖音乐会――暨纪念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逝世三周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阴梦菲小小年龄成绩非凡,是阴氏门中最亮的新星。
阴氏门中三代三杰都有可圈可点过人之处,不能不说是阴氏门中之幸事。
蒲城圈©网络综合 转载请保留全部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