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标志建筑,神庙宗祠大海

闽南偏居海隅,地势艰险,素有“兵家不争之地”之说。这种特点也使其保留了相对传统的文化特征。

二百多种神灵崇拜,庞大的家族宗祠,至今香火不断。居家要奉门神,生病就拜医神,经商必敬财神。宗族势力更是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组织者。

闽南古厝标志建筑,神庙宗祠大海(1)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部反毒品的电视连续剧《破冰行动》,故事的真实背景是广东省2013年的雷霆扫毒行动,地点就是中国制毒第一村的陆丰博社村。

这里属于闽南文化的边缘区,在宗族势力的组织下,毒品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当时警方出动了三千多名武警,空警,海警,缴获了3吨毒品,捣毁近百个制毒窝点。

虽然这是宗族力量的反面体现,但当“敬祖、酬神、爱拼”的“文化杠杆”被加持在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的正路之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设想,它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协调力必然能够极大地改变当地经济的面貌。

2020年作为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号称闽南“金三角”的泉州、厦门和漳州三个地区GDP就已超2.1万亿元,超过了贵州和山西两省的规模。而泉州的晋江市更是长期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四的超级强县。

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并列的中国四大区域发展模式。晋江的安踏、特步、鸿星尔克、361°、七匹狼、浩沙等13个品牌成为中国知名品牌,一个县域竟然有44家上市公司。

为什么当落后“神鬼文化”、宗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尤其是远洋外贸相结合时,就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文化杠杆”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其中一定隐藏着更深一层的逻辑关系。”

同样是“敬祖、酬神”在中原地区,在偏向于内敛的农耕经济地区,往往是导致“封建迷信”、地方豪强的横行。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这种落后的文化也几乎难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容。作为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前提的理性人,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去做选择。非理性、缺乏流动性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也必然导致经济落后。

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封闭与开放似乎天然矛盾,势不两立。

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闽南作为反例,就提供给我们一个更深层次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关系的切口。

闽南古厝标志建筑,神庙宗祠大海(2)

当这种“敬祖、酬神”的文化,与闽南多山、面海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大海带来贸易的机会、巨额财富,以及巨大的不确定性,使传统文化爆发出巨大生机。

所谓酬神,与海洋贸易有关的神灵祭祀、包括其中的信仰体系、公德香火、丧葬文化,等等机制都可以理解为在没有海上保险的时代,海商自发形成的海洋贸易保险体系。

在闽南还流传着,向富美宫萧太傅借钱的习俗,这很可能也是源于明代走私贸易大发展时期,海商们需要大规模融资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古今中外,神庙最早都有着金融机构的作用,在两河文明时代,神庙就曾是抵押和放贷的地方。

而闽南社会中强烈的宗族意识与当下流行的个人主义正好相反,它强调集体选择、集体协同和集体行动。这又恰恰规避了个人短期的非理性行为,提高了个人所能承担的风险。

围绕着宗祠、神明庙宇,“两庙”机制建立起来的金融、信用担保,以及救助机制,使得闽南人从事海上贸易、进行风险投资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农业社会,多山、临海,粮食严重不足的艰难境地,也养成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的开放,闽南特有的“敬祖、酬神、爱拼”的文化特性,伴随着海外贸易、小商品经济的兴起,迅速催生出一批个体户、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合资企业,直至大的商贸集团。

“敬祖、酬神、爱拼”的文化特性与经贸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和正反馈。敬祖调动了宗族内部的协同力。酬神不过是一种联系海外宗亲的方法,海外资金和技术通过回乡祭祖、祭祀妈祖等形式回流闽南。

其实,正是敬祖和酬神的内容与形式极大地降低了闽南社会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爱拼、敢拼的性格也使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实现了有效结合,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机遇下,看清自身传统文化的“内质”特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于“落后”抑或是停留在“旅游”项目上,才是文化“加杠杆”的关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