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1)

作为"多炮塔神教"的集大成者,二战前的苏联诞生了一大批体型硕大的钢铁巨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T-35重型坦克。世界上第一款多炮塔坦克是一战末期法国的FCM 2C重型坦克,喜好巨物的苏联领导人则将这种"多铆蒸刚"(多炮塔、铆接、蒸汽机、刚性悬挂)风格在苏军中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有一款鲜为人知的苏联多炮塔坦克TG-1,它却是出自一名德国设计师之手。同时,这种坦克在苏军装甲车辆的发展史上,还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2)

■法国FCM 2C重型坦克,它是最早出现的多炮塔坦克,因为服役太晚错过了一战,但这种"老古董"战车在二战爆发后被法军拉出来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了法国战役。

早在1922年,苏德两国便正式签署协定,开启了接近20年的"苏德蜜月期"。期间,两国不仅有频繁的大宗贸易往来,还进行了相当密切的军事合作。1930年,以德国工程师爱德华·格罗特(Edward Grotte)牵头的团队被委派前往苏联,帮助苏军设计一系列坦克装甲车辆,格罗特肩负的另一个使命则是为《凡尔赛条约》限制下的德国积累坦克设计的经验。很快,才华横溢的格罗特便拿出了他的第一个作品TG-1,TG即Tank Grotte(格罗特坦克)首字母的缩写,这是一种大车身、具有重叠式炮塔的中型坦克,苏联设计师正是借鉴该车的诸多元素,后来造出了著名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3)

■TG-1中型坦克最终定稿方案的四视线图,可见其具有五对大负重轮,两座炮塔采取重叠放置的布局,外形像一座移动的堡垒。

格罗特团队最初在1930年4月拿出了一款初始设计方案,这种全新的中型坦克全重为18-20吨,装甲厚度约为20毫米,时速35-40公里,装备一门76.2毫米主炮、一门37毫米副炮和4-5挺机枪。在苏联技术人员的协助参与下,格罗特团队前往列宁格勒的苏军布尔什维克工厂开始新型坦克的设计改进工作,这里也便于原型车的制造。历经数次修改和技术攻坚后,新坦克的设计方案最终在1930年底敲定,得名为TG-1(也有资料称之为T-22),并在1931年4月生产出了第一辆原型车。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4)

■从正面拍摄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车实物图,履带还未安装,武器只安装了76.2毫米主炮,车灯也是空壳状态,车体前装甲和炮塔上都贴有代表苏联军队的五角星。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5)

■从侧面拍摄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车实物图,整体外形显得比较低矮,具有大直径负重轮,颇具战后苏系主战坦克的一些风采。这张照片上的TG-1依旧未安装履带,武器只安装了76.2毫米主炮,因此很可能和上一张照片拍摄于同一时期。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6)

■安装上履带过后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车,武器只安装了76.2毫米主炮,车灯也是空壳状态。

TG-1中型坦克长7.5米,宽3米,高2.84米,车组成员6人,车体前装甲厚度增加到44毫米,车体侧面、后部最大装甲厚度24毫米,炮塔最大装甲厚度30毫米,车体底部装甲厚度10-16毫米,防护的增强使得该车的全重也增加为25吨。武器方面,主炮为一门76.2毫米A-19加农炮(备弹50发),辅助武器为一门37毫米炮(备弹80发)和5挺机枪(备弹2309发)。得益于300马力发动机的强劲动力,TG-1在车重增加好几吨的情况下最大时速依旧能够达到35公里,最大行程350公里。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7)

■野外测试中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车,辅助武器和车灯全部都安装到位。

此外,TG-1还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车体全焊接技术的坦克,其原型车在测试当中表现优良,整体性能远超当时苏军现役以及设计中的其它坦克装甲车辆,因此深受苏军高层青睐,一度打算将TG-1大规模投入量产,并设定了宏大的计划——1931年生产50-75辆,1932年产量暴增为2000辆,作为主力坦克装备苏联红军装甲部队。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8)

■完整状态的TG-1中型坦克原型车,近景处是一名参与测试的技术人员。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9)

■TG-1中型坦克原型车彩绘图,这张图明显是根据上一张实物照片制作而来的。

客观评价,TG-1在30年代初期确实属于一款先进的战车,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比较均衡,整体性能凌驾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坦克之上(包括正在设计的图纸车),在当时几乎难逢敌手。如果苏军真的大规模量产和装备TG-1,将在30年代中期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强大的庞大装甲部队,陆战当中会对所有国家形成碾压性的优势。那样的话,德国不用说发动苏德战争,即使是在1939年进攻波兰之前都得好好掂量一下自身的实力了。

不过面对复杂繁琐的生产技术和高昂的成本,苏联人在经过系统的评估之后很快冷静下来,认为当时的苏军兵工厂不具备大规模生产TG-1的能力。同时TG-1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重叠式炮塔在实战中并不方便,复杂精细的结构导致坦克的可靠性不稳定,低矮的车体在遭遇泥泞地形和松软的沙地时麻烦重重等。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一款德国人设计的坦克,让德式血统的战车成为苏军装甲部队的主要装备,这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万一以后苏德两国开战,以德国人对TG-1的熟悉程度,苏军装甲部队也会丧失新技术兵器投入战场的突然性和心理威慑力。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10)

■TG-1中型坦克原型车涂装效果图,全车采用深土色整体涂装, 1931年夏季列宁格勒。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11)

■TG-1中型坦克原型车涂装效果图,全车采用土黄色整体涂装, 1931年夏季列宁格勒。

最终,苏军放弃了将TG-1投入量产的计划,仅仅生产了一辆样车作为测试使用,不过该车在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史上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在此之前,苏联主要从英国等具有坦克生产经验的国家进口战车,用于仿造和改进,生产出的大部分战车性能并不突出,而TG-1的出现使得苏联在坦克制造技术上收益颇丰,获得了长足的突破。苏军后续发展的坦克车辆,无论是大车身、多炮塔的T-28、T-35,还是大负重轮、装备76.2毫米主炮的T-34,身上都能看到TG-1的影子。可以说二战当中苏军那令人生畏的红色装甲洪流,在发展历程当中少不了TG-1的一份特殊功劳。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12)

■TG-1中型坦克原型车涂装效果图,全车采用绿色整体涂装。这款德国血统的战车在苏军坦克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从TG-1中型坦克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德国人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和技术,可惜他们没有像苏联人那样充分利用起来,格罗特之类的坦克设计专家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整个30年代,德国坦克工厂下线的新型坦克还是以小车体、薄装甲、轻火力的一号、二号为主,即使是有少量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但它们的早期型整体性能也并不出众。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德国坦克发展思路的制约,还受到资源和国际形势的限制。

直到十年后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受到苏军大批重型坦克的强势冲击,德国人才开始幡然悔悟,开始重视和全力推进坦克装甲车辆的更新换代。TG-1中型坦克的总设计师,此时在德军军备部担任工程学主管的格罗特也再度"发威",在1942年抛出了1000吨级超级陆地霸王、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陆地巡洋舰"设计方案。当然,格罗特这个在心中憋了多年的"终极方案"根本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壮志未酬的他最后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德意志祖国被滚滚而来的苏军装甲洪流所压倒和吞没。

苏联t26多炮塔(终极多炮塔神器)(13)

■TG-1中型坦克的总设计师格罗特在二战当中提出了著名的千吨级战车方案——"陆地巡洋舰",但这个超越现实的"超级陆地霸王"根本不具备可行性,最终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官(ID:PanzerCS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