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里面的历史原型(小兵张嘎里张嘎的原型原来是河北石家庄赵县人)
记得2006年8月5日,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制作的《电影传奇》栏目中,介绍了《小兵张嘎》。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再次提出了关于张嘎原型的话题。意想不到的是徐老说河北石家庄赵县也有两个张嘎的原型,他们是抗战时期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小侦察员,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徐老回忆,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有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可后来被主角挤到一边去,没啥事可干,最后只得焉不唧儿的结束。一位老战友看了批评说,你怎么把个挺可爱的孩子写丢了呢?于是他把平生所见所闻、所知所得的嘎人嘎事,尽力搜寻,桌上放张纸,想起一点记一点,忆起一条记一条,大嘎子、小嘎子、新嘎子、老嘎子,尽都蹦蹦跳跳,奔涌而至。
由于他不喜欢自己的老实刻板;从幼年便把嘎子当做楷模,主意多,观察多,交往多,“嘎相”储藏也相对较多,尤其抗日时那些嘎不溜丢的小八路们,竟伴着硝烟战火,笑眯眯地争先赶来。不多几天,那具有情节功能的嘎人嘎事,竟拉成一个长长的单子。这样他把单子从头细看,加以去粗取精、编排调整,一个嘎眉嘎眼的嘎子形象,便站在眼前了。
徐光耀,1942年到1944年在宁晋县大队。宁晋县和赵县是邻县,两个县的部队经常在作战中有一些军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宁晋县大队也有一些十二三岁的小侦察员,但他们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而赵县的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俩不仅在赵县很有名,而且在邻近的几个县也声名远扬,是当时已经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那时,冀中地区经过了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以后,“变质”成为敌占区,县大队一般白天都在村里隐蔽,晚上才能出来活动。白天的时候,大队就派一些侦察员到村子外或路口设一些暗哨,“瞪眼虎”和“希特勒”被派出去监视敌情。两个小侦察员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呆久了他俩就开始玩起来了,忘了执行任务的事儿。没想到,敌人突然出现在村口,等他们发现回跑,会让敌人起疑心。怎么办呢?这两个小侦察员就假装打架,一个被另一个打哭了,撒腿就往回跑,另一个在后面追,就这样跑回去报告了情报。还有一次,两个小侦察员化装成要饭的,背了两个粪筐,到敌人的据点去,结果,他俩不仅带回来了敌人的数量、装备等情报,还把敌人的枪和手榴弹也偷回来了。
徐光耀那时才17岁,喜欢文学,喜欢听故事,所以对“瞪眼虎”和“希特勒”的传说印象深刻。他只见过“瞪眼虎”一面,没有见过“希特勒”。那次,宁晋县和赵县的县大队配合围攻敌人的一个岗楼。由于“瞪眼虎”和“希特勒”当时很有名,他就很留心观察谁是“瞪眼虎”,谁是“希特勒”。
当时他在战壕上看见一个小战士,倒背着一条马枪,枪口朝下,穿的是便衣,头上却歪戴着一顶八路军的军帽,英气逼人,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尤其是他的帽子一歪,就有一股野气、一股嘎气。他就是“瞪眼虎”。1958年他酝酿“张嘎”时,第一颗在心中萌发的种子,就是他们。
徐老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1958年为寻找抗战中最先引起他激奋和感佩的两个小八路,他还以私人名义给赵县武装部去过一封信,询问有关“瞪眼虎”和“希特勒”的情况,但没有得到回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