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图像中怎么判断运动方向(巧用v-t图象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

物理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有文字、数字、字母、表格、函数、图象等,其中图象是常见且直观的一种方式.在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有x-t图象、v-t图象和F-t图象等。

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景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正确判断.如必须弄清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和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折点、面积等的对应关系。

v-t图象的特点

(1)因速度是矢量,故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的是“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v-t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v-t图象;

(2)画图要注意v-t图象没有时间t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

(3)v-t图象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4)v-t图象上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理解了v-t图像具体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巧妙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举例分析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4 kg的木板长L=1.4 m,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静置一质量为m=1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今用水平力F=28 N 向右拉木板.

在0~t1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滑块:μmg=ma2,v2=a2t1

对木板:F-μmg=Ma1,v1=a1t1

撤去力F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a3,则:μmg=Ma3

由v-t图象知:L=(1/2)* (v1-v2)t2

v1-a3(t2-t1)=v2 a2(t2-t1)

联立以上各式得:t1=1 s

再接着看一题

【题目】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以2 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 m 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仍以2 m/s的初速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1.5 m/s2,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个粉笔头(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和第一个相同)轻放在传送带上

【问题】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划线

【分析】第一次划线,传送带匀速,粉笔头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两者发生相对滑动,设粉笔头的加速度大小为a1,同时作出粉笔头和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v-t图像中怎么判断运动方向(巧用v-t图象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1)

阴影部分代表第一个粉笔的划痕

AB和OB分别代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相等时(B点)划线结束,图中△AOB的面积代表第一次划线长度 (1/2)×2×t0=4,故t0=4 s,即B点坐标为(4,2),粉笔头的加速度大小为a1=0.5 m/s2.

第二次划线,传送带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粉笔头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同时作出传送带和粉笔头的v-t图象,如图所示

v-t图像中怎么判断运动方向(巧用v-t图象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2)

阴影部分代表第二个粉笔头的划痕

AE代表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线,它的加速度为a=1.5 m/s2,由速度公式v0=at2可t2=(4/3) s,即E点坐标为( 4/3,0)

OC代表第一阶段粉笔头的速度—时间图线,C点表示二者速度相同,a1t1=v0-at1,得t1=1 s,v1=a1t1=0.5 m/s,即C点坐标为(1,0.5),该阶段粉笔头相对传送带向后划线,划线长度(图中左侧阴影面积)

s1=S△AOC= ×2×1 m=1 m

等速后,粉笔头超前所受滑动摩擦力反向,开始减速运动,由于传送带先减速到零,所以后来粉笔头一直匀减速至静止

CF代表它在第二阶段的速度—时间图线,由速度公式可求出t3=2 s,即F点坐标为(2,0),此阶段粉笔头相对传送带向前划线,长度(图中右侧阴影面积)

v-t图像中怎么判断运动方向(巧用v-t图象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3)

可见粉笔头相对传送带先向后划线1 m,又折回向前划线 所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1 m长的划线。

利用v-t图像,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让我们看清运动过程,学会图像的利用,将帮助我们大大的提高解题的效率

您的赞赏、关注、转发、评论、点赞、收藏都是对方哥的鼓励与支持,谢谢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