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旧书不厌百回读)

个人做为财经专业毕业多年的职场人,对供给、消费、边际效应、货币、利率和风险等概念均以熟读于心。重读经济类的书籍《认知世界的经济学》,对理论描述部分以温故为主,但通过作者的解读,将相关经济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旧书不厌百回读)(1)

消费的需求与供给

从微观经济学而言,盈利的核心是“洗脑需求、控制供给”,这是结合供给需求理论产生的结论。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宣传、锚定效应等方式可以不断给消费者洗脑创造出,需求有两个核心要素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从消费者出发,好的产品是第一位的,是根基。而供给则控制在厂家手中,如果通过一定手段实现控制,则可带来稳定的回报。作为消费者的个人,我们就必须警惕“限缩你的视野、限缩你的选择”的消费宣传。

从宏观经济学来看,资本增值速度快而工资增值速度慢,是现代经济体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税收等转移支付手段,才能够实现一定的改善。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当前西方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钱的边际效用递减,可进一步指向社会财富平均化。因此经济学本质上是现代经济制度的配套思想,仅此而已。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很容易理解,但在日常决策中,我们则很难保持决策的理性。比如购买基金或股票,人们往往很难在亏损时基于实时的机会成本,选择止损(沉没成本),投资新的方向。我们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人们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过去的错误。

对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需考虑存量与增量,要充分考虑存量市场的稳定性和增量市场的规模、扩张可能性以及重复交易的稳定性。对个人职业选择而言,同样需要思考存量和增量,要想清楚自己现在具有哪些能力是维持个人竞争力的存量,要提升哪些方向是个人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量。

预算约束是我们所有掌握的,无法突破的时间、金钱、知识技能、能调用的人力、能协调的社会资源等所有的资源。在资源预算约束条件下,我们要衡量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边际效益,从而取得更好的效用回报。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旧书不厌百回读)(2)

合成谬误

在群体均衡方面,合成谬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好最正确的做法,推广到一个群体时,反而会变得不好。比如在演唱会一个人站起来会获得好的视野,但群体都站起来时则会降低群体的体验感。其次,搭便车是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冲突的常见现象,会导致群体的破裂。

进行商业分析时,一定要自上而下,先分析全局,看行业整体现状和趋势变化,再落脚到公司自身上来。竞选成功的核心是抓住关键,想想什么样的宣传能够切中更多人的内心诉求。

网络经济产生社群的目的,是让客户相互加强影响,找到认同感,从而提升自己消费的效用,以乐于支付更高的对接。网络外部性明显的行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先发优势,另一个是强者恒强,赢者通吃,比如淘宝、腾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还是需要经常回读一下,不同的时段、不同角度的解读,温故而知新,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理解和感悟,以提升我们决策与行为能力。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旧书不厌百回读)(3)

《认识世界的经济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