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三限吨通行:宁波全区域禁行黄标车

昨天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褚孟形发布:2014年我市主要常规污染物浓度比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M10年均浓度下降24%,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45%,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21%。2014年,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我市位列国家通报的74个新标准先行重点城市的第15位,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的第4位,全省第4位。

2015年,我市将从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六大治气专项实施方案、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健全法制严格执法、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五个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宁波国三限吨通行:宁波全区域禁行黄标车(1)

1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制定出台我市《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运用预警、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各负其责、主动作为,形成联防联控、协力推进的治理工作格局。

2落实六大治气专项实施方案

1、调整能源结构方面:

加大城市天然气推广力度,力争城市用气比2014年增长10%以上;

继续推进春晓燃机热电、宁海国华电厂等一批集中供热项目,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75万千瓦。

2、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方面:

推进宁波石化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北仑铸造、镇海酸洗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完成100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3、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

基本淘汰黄标车,2015年11月1日起,宁波市全区域黄标车禁行;

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300辆、LNG港区集卡车130辆。

4、工业企业治理方面:

开展火电企业烟气清洁排放治理,6台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

推进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整治,完成铸造等行业废气治理和“禁燃区”建设任务,建成1083平方公里“禁燃区”。

5、城市扬尘治理方面:

加大建设工程扬尘治理,全市达到扬尘防治要求工地建筑面积3155万平方米;

继续推进“道路清爽行动”,不断提高机械作业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6、农村废气治理方面:

建立秸秆禁烧长效监管机制,力争综合利用秸秆10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6%;

新增造林26400亩,森林覆盖率达50.5%以上;

废弃矿山治理率达98%,累计建成绿色矿山50座。

3完善监测监控体系

全市在建成21个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基础上,增加激光雷达监测仪等监测设备,提高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垂直方向大气污染物的梯度分布特征,并为下一步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打下基础。

建设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平台,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多模式数值预报系统、预报预警会商发布系统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决策与评估系统集成于该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能力。

4健全法制 严格执法

推进大气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建设,《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2015年一类立法计划,在继续做好条例修改完善工作的基础上,力争2016年上半年提交市人代会审议通过。

持续落实环境污染“零容忍”执法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确立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治理等执法监管制度,深入推进环保与公、检、法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形成严厉打击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高压态势。

5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创新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公众监督参与机制,加快公众关注度高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恶性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支持公众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清洁空气行动。

问: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请问我市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1、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新增车辆环保准入。

自2012年2月1日起,禁止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在我市销售及注册登记,同时禁止低于该标准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转入我市;2013年7月1日起,禁止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和达不到国Ⅴ排放标准的燃气车在我市销售及注册登记,同时禁止低于该标准的柴油车和汽油车转入我市,从源头上控制了新车和转入车辆的排气污染。

2、实行定期排气检测,加强在用机动车污染控制。

自2012年6月起,我市在用机动车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期限,同步进行排气污染检测,检测超标车辆须进行维修治理,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定期排气检测制度有效控制了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

3、采取多种举措,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

为促使高污染黄标车提前淘汰,我市一方面对高污染黄标车实施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现阶段,我市黄标车限行区已扩大到绕城高速范围内;另一方面,市政府对提前淘汰的黄标车给予政府奖励补贴,共投入10亿元,分两年实施,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基本淘汰我市黄标车。截至今年5月,我市共淘汰黄标车约7.8万辆,约占全市黄标车总保有量的70.7%,共发放补贴资金约5.37亿元,减排四种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颗粒物)共约3.5万吨,有效减少了高污染车辆的排气污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