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多分蘖技巧 小麦返青期发现分蘖不足怎么办

所谓的小麦分蘖期,是指小麦有分蘖开始一直到小麦拔节之前的整个时期。这个时期一般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基本上到翌年的2月中、下旬就已经结束。一般来说,80%的分蘖都会在冬季完成,只有20%的分蘖会在春季完成。倘若小麦在春季返青期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就会造成小麦产量的重大损失。

小麦多分蘖技巧 小麦返青期发现分蘖不足怎么办(1)

那么,一旦小麦在春季返青期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一、小麦在春季返青期时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的原因

1.播种过深

小麦种子的粒径很小,顶土能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小麦在播种时有一个合适的深度。如果播种过浅,小麦有可能因表土墒情不足而不发苗或少发苗;如果播种过深,则会导致小麦发苗迟缓、分蘖较晚的现象出现。一般来说,小麦的播种深度应以3-4厘米为宜,切不可提高播种深度。但有的农户,因害怕墒情不好影响发苗,便会播种的较深。殊不知播种过深对于小麦的有效分蘖会造成很大影响,以至于到了小麦返青期时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

2.播种过晚

对于大部分冬小麦产区来说,冬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应在10月12-20日之间播种为宜;弱春性小麦品种应在10月16-25日之间播种为宜;春性小麦品种应在10月20-28日之间播种为宜;如果没有在这一期间进行播种,而是推迟了播种时期,小麦就会因环境温度过低而不能进行有效分蘖。从而出现小麦到了返青期的时候还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的现象出现。

3.播种密度过大

小麦的播种密度,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播种期和栽培技术水平等进行确定。如果播种密度过大,土壤的水肥条件又好,就会导致每亩的基本苗数过多。而过多的基本苗就会影响小麦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就会造成土壤肥力的过多消耗,最后导致小麦分蘖少或不分蘖。

4.养分匮乏

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从分蘖开始到越冬前的这段时间,尽管此时小麦苗虽小,但吸氮量缺占总吸氮量的13.51%左右;另一个高峰期是拔节期到孕穗期,这个时期由于小麦苗生长迅速,需肥量也会急增。倘若没有施足底肥,也没有进行追肥,土壤中的养分就会匮乏,从而无法“催生”小麦在冬前进行有效分蘖,最后出现小麦到了返青期的时候还仍然没有完成有效分蘖的现象。

5.墒情不足

小麦分蘖必须在足够的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一般来说,小麦在分蘖期时,土壤中的持水量应保持在60%-80%之间。倘若土壤中的持水量低于55%,小麦就无法完成有效分蘖,以至于到了返青期时还没有完全分蘖完毕。

6.土壤板结

如果土壤过于板结,就会抑制小麦苗的正常生长。倘若小麦苗没有得到正常生长,其分蘖的速度就会非常迟缓,从而导致到了返青期时还没有完成有效分蘖。

小麦多分蘖技巧 小麦返青期发现分蘖不足怎么办(2)

二、补救措施

1.松土扒苗

如果是因播种过深而导致的分蘖不足,应采用“小锄侧划”的方式,将小麦茎部周围的土壤彻底扒开,让分蘖节充分暴露出来,用以加速分蘖萌发。一般情况下,只要将土壤彻底扒开,小麦就会在5-7天内完成有效分蘖。

2.盖肥保温

如果是因播种过晚而导致的分蘖不足,应采用碎“草粪”覆盖麦田,覆盖的厚度应在1厘米左右。用以提高地温,加速小麦分蘖。

3.剔除过密苗

如果是因小麦苗密度过大而导致的分蘖不足,可采用铁耙等工具将过密苗剔除一部分,用以改善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达到促使小麦苗分蘖的目的。

4.追肥

如果是因土壤肥力不足而导致的小麦分蘖不足,应立即进行开沟追肥。一般情况下,可视苗情,每亩施入尿素6-10公斤左右,还可搭配追施过磷酸钙与氯化钾5-6公斤左右。同时,可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或植物生长剂等微肥。

5.浇水

如果是因墒情不足而导致的分蘖不足,应立即进行浇水,用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可采用“碎草保墒”的方式进行变相“补水”。方法是:将杂草铡至1-2厘米的小段,然后覆盖在麦田里,覆盖的厚度为1-2厘米。用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腾。

6.中耕划锄

如果是因土壤过于板结而导致的分蘖不足,应立即进行中耕划锄。在划锄时,一定要做到“碎锄”,不能使土壤产生大量的坷垃,同时,尽量避免土壤压倒麦苗。而且,划锄的深度要适中,一般以2厘米为宜。

小麦多分蘖技巧 小麦返青期发现分蘖不足怎么办(3)

结语:小麦分蘖不足,对于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倘若在冬季出现了分蘖不足的现象,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补救;但到了返青期时还没有完成有效分蘖,补救的时间就已经不足了。因此,一旦在小麦返青期时出现了分蘖不足的现象,就应该立即查找原因并尽力补救。否则,将一定会导致小麦减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