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大定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总结要点

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是人的存在方式;

2、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和集体。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主要是为了认识世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主要是为了改造世界;

6、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所以说真理具有客观性,而真理的客观性又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例题考点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

2、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逐渐被天文学家们承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日心说”也被否定,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由此可以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3、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认识不能停止,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4、“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袁隆平院士的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哲学三大定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