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宋代经济强大、政策强大、民族意识也很好,然而也有很多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积贫积弱的朝代。两个极端的表现,使宋代处于一个风口浪尖,北宋时期赵匡胤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对整个宋朝推行,以文治武,以文治国。

在宋之前的唐朝本来属于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外威慑对内也非常和谐,后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让唐朝一度风雨飘摇,没过多久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安禄山作为唐朝的军阀统治,没有听领导者号令,转身起兵造反。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1)

赵匡胤也怕自己建立的王朝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突然间被自己养出来的兵阀给灭了。这也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以文治武、以文治国的根本原因,这也是造成了北宋“三冗”的原因。

一、冗官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三冗之一的“冗兵。北宋的“三冗”政策造成了湘军的滥竽充数,过多的官员闲置以及僧人满大街。

“三冗”是指冗兵,冗费,冗官,这是宋王朝一个没有办法拔出的毒瘤,也是一个国家诞生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宋王朝建立初期,赵匡胤便将唐朝时使用的科举制度直接挪用,用来为宋朝朝堂选拔官员。自古朝堂上便有文武两个阵营,两个阵营的人很少有能够意见一致,但在宋朝,朝堂就一片和谐,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宋朝的朝堂上没有武官的地位。重文轻武的国家,这也是后来水泊梁山发声的根源!

宋朝的朝堂上,本身文武应该两列分制,然而由于宋朝以文治武以文治国,于是武将便没有了立足之地,且宋朝的武将也不可胜任要职。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2)

反而因为冗官政策,让宋朝平白无故多出了无数闲散文官

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历年平均科举制选举的进士,有230多个人,到了宋真宗年间,一下从230升到了350人,宋朝选官是最大的特点,便是以不问其名。

宋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文官最多的国家,可职位就那么多,无数的官员被选拔上来,没有事情可做,便都被安排成了闲散职位,靠着国家俸禄过日子,整天无所事事,属于混吃等死的阶段。

宋朝官员制度虽然明确,但一些闲散职位的文官确实非常多,能达到整个国家官员的2/3。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国家2/3的官员都是白拿俸禄不干活的那种。

再加上宋朝当时官员政策补贴以及俸禄,非常的优待,所以在宋朝,虽然他们也有过保家卫国的念想,但是面对如此优厚的俸禄和每天无所事事,自然所有人都会想去做文官。至于冗兵政策,则是宋朝为了防止走上唐朝老路的自我想法。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3)

二、冗兵

冗兵政策就是自己不养兵,靠别人养的兵,来为自己打仗,听起来很靠谱,但是在当时的朝代,雇佣别人来做自己的军队,冲锋陷阵,其实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1.全国通用雇佣兵

北宋时期分为三种兵。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湘军和乡兵三种,禁军是国家的主力,也就是正规军,而湘军则是由一些地方部队组成,至于乡兵则是大多数地方自我组织的军队。

这三种队伍除了朝廷为自己培养的禁军属于防卫工程之外,其他皆为国家任职的雇佣兵。

其实在宋朝时期已经出现过雇佣兵这个词,只不过当时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宋朝民风开放,所以雇佣兵在宋朝出现时,其实是一个非常正派的名字,可是结局却不像从赵匡胤想的那样,赵匡胤想的过于简单,认为自己只要将军队这一部分的主力直接掐除掉,就不会有当时的安史之乱,可是从没有想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军队的支持,是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4)

宋朝连年征战,且宋朝从赵匡胤之后,每一任君主做领导人时国家皆有大大小小的灾难,或旱灾或洪涝或地震或蝗虫。有历史记载,宋朝三百余年间,共计经历过大大小小近千场灾难。

一旦地方发生灾难,如果官员以及政府分配和赈灾不力,那么多多少少都会兴起一些暴乱。宋朝设系的湘军和禁军很多都用来阻止这种暴乱。宋朝对内压制,湘军和禁军都在这里出力,对外则奉岁银岁米为他人进贡,保地方安宁。

所以说宋朝积贫积弱,整个国家没有任何的战力。

然而说宋朝强大的,其实也是因为宋朝的经济政策可比唐朝。甚至宋朝的强大比唐朝还要更盛,唐朝时期一个国家可以威慑四方,而宋朝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整个国民经济也大幅度提高。

2.兵多且弱

宋朝为了缓解灾情就会将灾民招做自己的士兵,可是兵越招越多,而且60岁才能退役,从而养军队对宋朝来说也是一项消耗,再加上还要养地方雇佣军和一些地方政府军队,自然整个国家的支出军费又是很大一笔。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5)

养了这些兵却从不让他们打仗,只是维护地方安宁,慢慢的这群本来应该报效祖国战死沙场的军队变得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这也就造成了后来的宋朝军费每年支出,却没兵可用。

三、冗费

当然影响最深的是冗费,这是前两者直接带来的结果。

养的文官多了自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再加上宋朝统治者对官员俸禄和福利的支持,整个宋王朝官员俸禄都非常高,养上几个闲职也许还可以,但每年要增加100、200多个闲散官员,层层叠加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1.闲置官员的高额俸禄

宋朝国民从商士农工商的排序,延续了近千年,但在宋朝时期商人的地位突然提高,宋朝的经济贸易也空前繁华,商人重利自然会给国家缴纳很大一部分的费用,以表示自己的忠诚,也希望国家给自己能够开辟一条捷径,然而商人缴纳的税收却远不够宋朝的支出。

宋朝统治者养了很大一部分闲置官员,且每天给他们发放高额的俸禄,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国家公务员不干实事儿,反而只是为了朝廷的俸禄,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宋朝这就是很正确的一种方式。

三冗政策下的宋朝虽然经济空前发达,但其实一直行走在悬崖的边上,岌岌可危!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6)

宋朝整个朝代的奢靡之风都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一代弄点养成的,大手大脚习惯了,自然受不来突然间的国库空虚,尤其是到了后期,更是变本加厉,宋朝的当政者斥巨资花钱买石头,造成了当时的社会动荡,而本来应该北上抗金的军队,因为当政者的这一系列操作用来平定内乱了!

2.紧紧缠绕的藤蔓

等内乱平息再北上的时候,金兵已经成了气候,这也就为后来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返回来再说三冗政策,其实宋朝在初期就已经是这样的政策了,宋朝的整个经济形势非常的空前强大,但是国家领导人的能力却很低下。

明明一个长胜不败的局面,却被宋朝搅得一团乱麻。果然要么主子怂要么兵怂,但是在很多朝代兵可以怂,主子不可以怂,这就是一些朝代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而一些朝代兵很强大,但主子怂,所以这些朝代并没有能够永久的流传下来。

冗军、冗官和冗费就如同藤蔓紧紧地把宋朝缠绕着,直至喘不过气。

结语

国家没有钱,那么这个国家便不能支撑下去。好在后期王安石发现了这种国家的病变政策,于是开始了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三冗问题原因(北宋无法拔出的)(7)

然而无论王安石的变法成功与否,宋朝早已经失去了最佳的生存机会,灭亡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本可以多撑一段时间的,宋朝到了宋徽宗时期直接被拦腰斩断。宋徽宗秉承了宋朝先祖们的大手大脚的习惯,将宋朝原本并不多的军费一花而空。

宋朝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朝代,只是当时的社会现状让宋朝一定会踏上灭亡的路!王安石在最后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将宋朝国家的命运往回拨弄了一番,但王安石只是一个人,而宋朝的皇帝却有太多。宋朝皇室非常的豪奢,上行下效,皇帝喜欢金银玉器,底下人为了能够跟上潮流自然也会跟风。只能说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宋史》

《新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