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有些什么习俗(消失的传统节日)

下元节有些什么习俗(消失的传统节日)(1)

现代的人对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三个节日中的前两个还比较了解,都知道上元节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的鬼节,但对于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恐怕就有很多人不清楚了。这也难怪,因为下元节的习俗在辛亥革命后被逐渐废除,这个节日的个别习俗被提前到中元节一并举行,所以现在较少有人过这个节日。

说起这三个节日的来历,他们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关系极大,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道教诸神之中,这“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典略》记载,东汉时早期的道教就吸收了传统的原始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至宋代又将“三官”与“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生日)联系起来,称“三官”为“三元”。由此而成“三元节”,但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对“三元”的认识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来越淡化了。但前两个节日因被不断赋予新意,特别是元宵节更是越来越重要,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传说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凡有新丧的人家,必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下元节有些什么习俗(消失的传统节日)(2)

下元节又称“下元日”,农谚云“十月半,牵砻做团斋三官”(注意:斋三官的团子是通常的小团子,不是“十月朝”的“糍团”)。有些农家还按古制,在大门口竖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顶张挂杏黄旗,旗帜上写“天地水府”“风调雨顺”等字样,到了晚上则换上三盏“天灯”,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清代,常州城内每年十月十五“下元节”也自有一番热闹。诗人洪亮吉《南楼忆旧》中有诗为证:“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箫鼓巷头喧。年来台阁多新鲜,都插宫花粉杏园。”说当时民间行会新鲜热闹、丰富多彩。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文∕李德胜)

①欢迎订阅下方的“讲史论教”,并进行更多阅读。

②敬请关注我的lids721(长安可复制)

③母亲节就要到了,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