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

歌词里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而今天,这一位跑者,这一对跑者,这一群跑者……他们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

今晨7时,2022上海马拉松准时鸣枪起跑,18000名跑者带着激动的心情奔向终点。在经历了2021年的暂别之后,今年26岁的上马如约而至,上海也因为上马而更显活力,因为上马而凝心聚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1)

图说:上海马拉松鸣枪起跑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一个人的上马:他要跑100个马拉松


众所周知,马拉松是一项极限长跑运动,对人的身心有着极强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很多人望而却步,而那些跑马者也成为勇敢者的代名词。但熟悉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这项运动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少高龄跑者同样爱它、征服着它,童元文就是其中一位——今年78岁的他,已经跑了90多个马拉松,他的目标是跑满100个。

其实童元文是退休后才开始跑步的,2003年来到上海的女儿家,为了锻炼身体才开始在世纪公园跑步。“一开始我只是自己跑,每次就跑5公里左右。后来认识了一些跑友,在大家的引荐下开始参加比赛。”童元文说,2008年的上海半马是他的赛道首秀,“当时我已经64岁,家里人担心,所以只跑了半程马拉松。原计划跑进2小时,到终点时一看计时器,成绩是1小时45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2)

图说: 上马参赛者中不乏白发跑者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上海半马的首秀让童元文信心倍增,2009年他再次踏上上马赛道,这次是直接报了全程,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场全马。最终三个月的备战换来3小时55分01秒的好成绩。“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跑了大连、北京和上海,第三年跑了厦门、拉萨、黄果树、杭州,反正一年比一年多。2013年开始出国跑,柏林、雅典、以色列、波士顿……真是有点走火入魔似的。”如今在童元文的手机相册里,几乎都是奖牌照片、成绩证书和他在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的留影。他也感慨说,跑步给自己带来了健康,也带来了快乐,让自己变得更年轻了。

跑了90多个马拉松,童元文的全马最好成绩是3小时35分,用圈内术语来说,他绝对算是一位“严肃跑者”了。不过童元文说,他的梦想是挑战100个马拉松,这次跑上马不苛求成绩,安全健康完赛最重要:“今年上马能够如期举办挺不容易的,好好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其实,像童元文这样上了年纪的跑者,在每一年的上马赛道上都能看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仅见证了上马的成长,更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永不放弃的上马内涵——只要坚持不懈,每一个跑完全程的人都是赢家。

两个人的上马:跑道上的“520”


对于上马,跑者邹春梅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她的首个全马,就是2020年的上马,那一年也正好是她和丈夫陈云结婚20周年,于是两人在上马赛道上来了一次浪漫的“奔跑520”,“我们是用520的配速跑完全程的,也是用这种方式作为相伴20载的一种纪念,挺有意义的。”

邹春梅透露,如今只有150多斤的丈夫陈云,七八年前是个200斤的大胖子。为了他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家庭,她就督促他跑步减肥。跑着跑着,陈云爱上了跑步,体重也减下来了,跑过的马拉松也多了,5年里跑了30多个马拉松。一开始,邹春梅并没有陪着丈夫一起跑,比起跑步她以前更喜欢到健身房撸铁,直到2020年初才开始认真跑起来。“有时候我陪他去外地参赛,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两人一起跑在赛道上,而不是只作为一个旁观者。”邹春梅说,在第一次一起参赛的上马跑道上,两人也体会到生活中的那种相濡以沫的感觉,“作为一个首次跑马拉松的‘菜鸟’,我其实是有点紧张的,但好在有老公一直陪在身旁。他成绩好,本来是第一枪起跑,而我是第二枪,他就牺牲时间在前面等我,最后我们以520的配速完成比赛。”而说起和妻子一起跑马拉松的意义,陈云的回答言简意赅:“就是相互陪伴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3)

图说:邹春梅、陈云夫妇 受访者供图

上马就像一把锁,锁住了夫妻俩20年的感情。在上马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全马后,邹春梅开始规划起未来的“二人马拉松”,“以前是他一个人到处去跑,现在我也能陪他了,以后两个人就可以到全国各地一起跑步,一起旅游。”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影响,那次上马之后至今两人只跑了一个无锡马拉松,今年的上马是她的第三个全马,“一开始,还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上马会不会被取消。等赛事最终确定了,才真正放下心来。”

如今邹春梅也是一位忠实的跑步爱好者了,她平均每周跑步5次,三年来跑下来,在今年上马举行前跑量正好达到一万公里。今年的上马,夫妇俩一同从B区出发,两人没想着要创造最好成绩,只要携手安全完赛就好。邹春梅说:“我老公原来的目标是在50岁之前跑满100个马拉松,本来2020年之前已经完成了30多个,后来受疫情影响,这三年都没有几个马拉松比赛。如今上马如约回归,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两个人将会继续一起跑,跑遍全国,甚至跑遍世界。”

一群人的上马:你是我的眼


没有光明,依然奔跑,你就是我的眼,让我看到光明和希望……这次上马,有一群包括马神鹰在内的特殊参赛者,他们就是来自“黑暗跑团”的脑瘫、视障和听障跑者,这些人在陪跑员的帮助下,成功踏上了上马赛道。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4)

图说:黑暗跑团

32年前,马神鹰的母亲身怀三胞胎出现早产,她和弟弟妹妹一出生即被放进暖箱,过度吸氧导致三人全部失明。32年后,马神鹰成为某高科技公司工作人员之一,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黑暗跑团”的一员。每周一次,在陪跑员的带领下,她和其他团员一起奔跑在徐汇滨江,听风穿过身体的声音。作为一位“沪漂”,马神鹰来到上海立业、成家,如今女儿已经6岁。今天,上马举办日,也是马神鹰的生日,她站上了上马赛道,这也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黑暗跑团创始人蔡史印说,马神鹰将在三位陪跑员的帮助下,勇敢地挑战个人首个马拉松。“其实在2021年,我就想挑战一下全马,但因为疫情上马没有举行,于是在我生日那一天,我和陪跑员一起跑了一个全马,目标是五个半小时,后来跑了五小时二十分,我也算是跑过全马的人了。”马神鹰说。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听见你的声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上马)(5)

图说:马神鹰(左二)

“这个跑团是针对视障等人士的公益陪跑项目,鼓励并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参与跑步等运动。我们通过建立陪跑者与视障跑者沟通的渠道,改变社会对视障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促进跑道无障碍,人心无障碍。”蔡史印介绍说,黑暗跑团成立于2016年,初始团员均为盲人,此后逐渐有听障人士、脑性瘫痪和孤独症患者加入,“对于跑团成员来说,参加马拉松首先是帮助他们平等融入主流社会的机会,特别对视障跑者,他们中很多人之前从来不出门,从来不运动,自从跟着我们从徒步到跑步再到参加马拉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甚至人生。”她说,黑暗跑团从2016年开始参加上马,今年已经是第六次,而这次将有1名脑瘫跑者、9名视障跑者、16名听障跑者和60多位陪跑员参加,其中脑瘫跑友和7名视障跑友都是首马,“其实每年的上马,都是我们跑团最大的节日,全国各地的跑友和陪跑员志愿者们聚在一起,不参加上马的跑团成员和亲属们在终点等候,大家一起分享战胜自己的喜悦。”

除了马神鹰,63岁的老穆曾是一名癌症患者,也是一位视障人士,他已经跟着黑暗跑团完成了十公里、半马,这次也在陪跑员的帮助下冲击上马全马。他说:“陪跑员就是我们的眼睛,也是最信任的保护神,我们一起跑向光明。”(新民晚报记者 李元春)

记者手记|活力回归


今年上马的参赛者何翌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今年上海两大最重要的赛事他都参加了,“水里有上艇,路上有上马,能参加这两大赛事的人,还不算幸运吗?”

何翌曾是一位专业赛艇运动员,曾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七名。退役后他来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当老师,并率领学校的赛艇队参加了今年十月底的上海赛艇公开赛。而这次的上马,也将成为何翌的首个全马,他觉得上马能在疫情影响下正常举办,是一件很有担当的事情,也说明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已经回来了,“其实普通老百姓也确实需要有这样一个品牌赛事的激励,能让我们对未来抱有信心,因为毕竟疫情总会过去,正常的生活总会回归。”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世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也给举办上马这样大型体育赛事带来巨大挑战。但是民众对运动的热爱、对梦想的追逐不会停息,大家希望看到城市街头奔跑的身影,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个体,也是一团团可以照亮其他人的火炬。最终,2020年,上马成功举办,成为当年全球唯一保留大众名额的白金标赛事;今年,上马成功回归,也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众所周知,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独特气质,能够潜移默化地重塑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围,让城市更具动感和活力。而在这个深秋,在上海,上马闪耀重启,并用韧性、治愈和活力来塑造城市的精神气质,这是信心的传递,这是活力的共鸣,足以令人振奋。疫情要防住,但生活的河流仍需要奔流。上马的成功举办,已经不只是一场马拉松的狂欢,它更像是一缕自信的光芒,洒在每个人心中。

疫情之下,城市在奔跑;城市之中,无数人同行。一个个“奔跑”的个体,最终会汇聚起一股磅礴的奋进力量,奔向明天。(李元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