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

开心麻花也不是常胜将军。

作为国庆档的常客,开心麻花终于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比于之前在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同样是舞台剧改编、被市场与观众都寄予厚望的《李茶的姑妈》,上映三天就陷入了口碑崩塌、票房下滑的窘境。

作为开心麻花主投的第四部电影,《李茶的姑妈》靠着“麻花出品、必属精品”的招牌在预售期占据了极大优势,不仅37.26%的排片占比在众多电影中遥遥领先,4000多万的预售票房也独自挑起了国庆档的半壁江山。

9月30日,国庆档一触即发。经过一天激烈的角逐,《李茶的姑妈》虽然以1.08亿票房夺冠,但口碑却出现扑街。

截至创业邦发稿,《李茶的姑妈》豆瓣评分已跌至5.2分,相比《驴得水》的8.3分《夏洛特烦恼》的7.5分以及《羞羞的铁拳》的6.9分,这个评分已经很难看了,不少网友直接给出了“低俗”、“土尬”、“闹剧”字样的评论。

猫眼上对《李茶的姑妈》票房预测,也从原来的超20亿,下降到了9.35亿。原本较高的排片率,正逐渐被口碑上扬的《影》和《无双》所挤压。

上映第三天,《李茶的姑妈》上座率也默默地排到了四部热门影片的最后一位。今日的实时综合票房,截止14:32,已经被周润发郭富城主演的《无双》完成逆转。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2)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3)

口碑为何一落千丈

《李茶的姑妈》主要讲述了因为李茶的订婚仪式而聚首了一群人,他们各怀心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去觊觎富豪李茶姑妈的财产,由此发生了一场由谎言引发人生错位的荒诞故事。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4)

这类讽刺故事十分典型,无非就是嘲弄金钱崇拜主义,这也是开心麻花擅长玩的模式。

但“擅长”换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毫无新意”。

“拿钱做梗”的立意不仅会让观众审美疲劳,价值观或许还会滑向另一个极端:一边对富人阶层进行不合理的慕强与意淫,一边标签化地实现土化与丑化,在完成所有“政治正确”的嘲讽后,给大家端上一碗“我虽然又穷又没用但是我很善良”的鸡汤。最后成为人生赢家,抱得富婆归,人财两得。

如果把小人物的逆袭原因仅仅归结为“善良就可以为所欲为”,显得粗暴与荒唐。相反可以看看周星驰的喜剧,小人物最后能逆天改命,也是融合了多个积极人性的载体,绝不是靠“一念之间的善”就能完成质量转换。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5)

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

豆瓣用户“晚不安”对《李茶的姑妈》价值观的引导显得义愤填膺:

所谓金钱焦虑,同样是《西虹市首富》的母题。展现拜金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喊口号弘扬正能量却是苍白无力的。根本混淆了荒诞、讽刺的概念,卢靖姗的格格不入也就像电影价值观的尴尬——她在无意间先后成为爱国热情(战狼)和金钱崇拜两种社会情绪的载体。 中国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喜剧?为什么我们必须迎合社会而不能批判社会?软性的批判只是一种回避的技巧,是对幽默的背叛,于是“批判”本身也开始散发铜臭味。 我对开心麻花电影认识的转变,并不因为这个创作团队水平的下滑。当观众在错位的笑点中丧失对文本的思考,坐实了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当然,邦哥也能理解中国喜剧难做,既要不肤浅又要“笑出猪叫”真的很难。

但单单论述《李茶的姑妈》中的笑点,也显得颇为尴尬。除了段子式的堆砌,笑点构成的大部分来自于恶趣味:软色情、伦理梗、同性恋梗、脏话谐音梗,甚至还有物化女性倾向的春药梗。(邦哥在此友情提示:该片不属于合家欢电影,尽量不要携老人与孩子观看。)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6)

除了立意老套、笑点失效,邦哥认为该片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感太少,话剧范太重。

话剧感太强是开心麻花被人诟病的一贯问题,但在《李茶的姑妈》中,这一缺点被无限放大了。

话剧这种舞台剧舞台非常有限,只有短短几幕,但是电影场景可以非常丰富,时间跨度和空间调度的操作余地很大。

《李茶的姑妈》中有这样一处情节:黄才伦饰演的黄沧海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为了不穿帮,需要将贵妇与小职员的身份来回切换。

不停地往返奔跑换装这些动作,放在舞台上很有冲击力,话剧是联贯的、不能随时“cut”,所以演员在舞台上为了完成这些动作而展示出的囧态是观众肉眼清晰可见的。原版舞台剧也被观众封为“开心麻花史上最累的戏”。

但放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原本舞台上的真实感被弱化了,观众无法感同身受这种疲劳感与感染力。

而且黄沧海男扮女装饰演李茶的姑妈,在舞台上容易表现“众人看不出来是假扮的”;但在电影镜头中,因为近景特写可以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总能感觉到男扮女装的痕迹,所以会让观众时不时出戏,影响进入剧情。

还有在舞台上,连绵不绝的大笑制造,无缝切换到电影里,就是让人眩晕,甚至有窒息感的聒噪。

不过,邦哥要多说一句,把“舞台感”移到电影中不是毫无可取之处的。像徐昂改编的《十二公民》,苏菲·玛索主演的《安娜·卡列妮娜》等等电影,就运用得十分成功。所以说到底,艺术技巧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故事的深层次逻辑。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7)

改编自美国《十二怒汉》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8)

开心麻花的内容制造模式仍值得称道

口碑的扑街与票房的下滑自然让开心麻花开心不起来。

不过从商业电影的操作上来说,敢于放弃沈腾、马丽这种已经广受观众认可的演员,大胆启用新人导演吴昱翰搭配观众不熟悉的主演黄才伦,可以看出开心麻花对自身内容和品牌的自信,同时也对承担的风险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李茶的姑妈》会不会成为开心麻花电影的拐点我们不得而知,但开心麻花模式的成功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在另一层意义上也是最接近向好莱坞电影工业靠近的影视公司。

据娱乐资本论报道,作为一家开发原创为核心竞争力的喜剧公司,开心麻花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完善的人才梯度挖掘机制。开心麻花CEO刘洪涛透露,在开心麻花,目前已经构建了以组为单位的后备导演人才,除了之前的闫非、彭大魔,外部合作的周申、刘露,还有宋阳、张吃鱼,而这次的新人导演吴昱翰则是属于第四组。

“目前有一组导演的作品即将开机(应该是锁定了春节档的《日不落酒店》),还有一个导演的作品剧本在最后的准备阶段。计划到了明年开心麻花至少有六组导演,还不包括在规划中的两组,未来我们以导演为主的创作团队会越来越多。”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9)

开心麻花CEO 刘洪涛

在需求量最大的演员人才储备上,开心麻花也在形成一个闭环的培养机制,开心麻花一年在全国演出超过两千一百多场,这意味着至少有两三百位演员的需求量,现在开心麻花已经签了两百多个演员,这个数量还在增长。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0)

麻花的上市梦与当下的隐忧

今年3月底,开心麻花撤回了IPO的申请,公告给出的理由是:公司计划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

今年是影视公司的“灾年”,一二级市场普遍缺钱,再加上政策的严管严控,影视“寒冬”之说已成行业共识。所以影视公司所遭遇的项目不稳定、回款问题、现金流吃紧问题,开心麻花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

根据开心麻花公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超过3.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13.05%,净利润约为4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72%。虽然从该报告可见,开心麻花在2018年上半年发展良好,但可以看到,高增长的原因并非来自影视及其衍生品。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1)

由2018年半年报清晰可见,演出及衍生这部分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9.77%,达到1.67亿;艺人经纪项目相关收入高达1.43亿,较上年同期增加362.21%。反观电影方面,只有3000余万元收入。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2)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去年后半年,开心麻花准备走上创业板。

半年报中本期现金流净额高达4.1亿,但周转率只有1.37%,电影票房分账、剧场和排练厅租赁等,均具有回款周期长的特性。资金周转效率低,回款慢,开心麻花需要IPO进行募资。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3)

《财经》在今年8月的一篇报道中曾引用一位接近开心麻花的人士的话,称开心麻花在终止A股IPO后,最新的计划是赴港股上市。不过,港股对内容制作公司向来不是很友好。就目前情况来看,形势严峻依然。

据壹娱观察报道,2017年,开心麻花为采购内容,花费了1.24亿元。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来源,由4家影视工作室承包。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4)

有意思的是,前4家工作室都是麻花旗下几名头部艺人开设的。上海兜宝影视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为沈腾独资企业;上海石礁影视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为艾伦独资企业;上海花松影视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为马丽独资企业;上海木喆影视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为常远独资企业。

李茶的姑妈是喜剧还是悲剧(李茶的姑妈被指毁三观)(15)

几名头部艺人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公司的束缚,获取更多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使其利益最大化。尽管沈腾、马丽等人没有像王宁一样离开公司,但同样给开心麻花带去了不小的冲击。

对于靠内容创作吃饭的公司来说,人才流失是最大的隐忧。这也才有了刚才提到的开心麻花下定决心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没有好的导演与演员,话剧编剧的匮乏与创作质量的下降也成了开心麻花新的痛点。开心麻花与别的影视公司不同,出品的电影来自话剧改编,基本是通过话剧市场检验的。

开心麻花自2003年成立,每年至少推出一部全新的舞台剧,2009年更是一年上演了4部。然而自2015年舞台剧《牢友记》《李茶的姑妈》上演后,这三年多来推出的话剧一直不温不火,乏善可陈。

作为“非资深票友”的邦哥暗暗担心:

即使开心麻花还有两部压箱底的话剧《乌龙山伯爵》、《索马里海盗》没有拿出来,但开心麻花不能等着坐吃山空,毕竟现在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