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与m2的主要区别(什么是M1和M2)

m1与m2的主要区别(什么是M1和M2)(1)

我国中央银行关于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规则以及演变历史。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文件中将货币供应量定义为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同时,货币供应量被划分为MO、M1、M2和M3四个层次,其中,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其余三者均进行公布。

MO: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O 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村存款十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十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十外币存款 信托类存款

央行开展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包括货币当局、存款货币银行、特定存款机构、非存款金融机构四大类。

货币的统计方式为分别编制和汇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货币概览。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银行概览。银行概览与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金融概览。

央行在之后的公开文件中也再次提到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的相关定义。

在2003年《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中央行将M1概括定义为MO和单位活期存款之和,将M2概括定义为M1、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三者之和。

自200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参考IMF在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修改稿中对定义货币方式的改变(开始从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货币持有部门和货币发行部门三个方面来定义货币),按月汇总合并《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以及《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编制公布《存款性公司概览》,不再披露《银行概览》和《货币概览》。其中,《存款性公司概览》重点反映广义货币的情况。广义货币的统计在《存款性公司概览》中由M1和准货币两部分组成,其中,准货币又被划分为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与其他存款三个部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