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

留住记忆 记住乡愁

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古都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新栏目《老照片故事》,以珍贵的老照片来讲述大同故事,留住古城记忆,记住大同乡愁。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

光阴的故事里

尽是岁月变迁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总有一段段美好回忆

老照片里记录着泛黄的故事

老照片里藏着每个人的秘密

老照片里收藏着老大同人的记忆

那些沿街的商店、银行

菜店、理发店里

曾经包容着老大同人的职场生涯

那些胡同、大院、街巷

排房、筒子楼

曾经收纳着老大同人几辈人的

平凡生活……

第三十五期

讲述人

陈民义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2)

原工作单位:大同宾馆

十二岁的时候我家搬到了南城墙下的七佛寺9号。现在的七佛寺小区并不是当年的七佛寺,而是县楼西。当年的七佛寺在现在七佛寺小区的对面,南城墙里永泰门内街南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3)

七佛寺街 宫品仁摄

那时候这个地方光秃秃的啥也没有,城墙经过多少年的变化,从里面看已经变得很低,成了一个土坡坡。我们小孩子整天上来下去地跑着玩儿,根本不懂城墙是什么东西。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一个供我们爬上爬下打土仗的游戏场。城墙也像一个分界,城里的孩子和城外南关的孩子分作两派,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常互相拿着弹弓打仗。

我搬来的时候大约是1972年,七佛寺的大殿已经塌得只剩台基,庙院光秃秃的十分荒凉。七佛寺是个姑子庙,西耳房还住着一位师傅(尼姑)。大殿的塑像据说是佛教协会的人给请到南寺的库房里保护了起来。尼姑平时靠给居民扎针、拔火罐、刮痧治治病,来换点米面维持生活。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4)

儿时的陈民义

我和我媳妇是邻居,她家8号、我家9号,她家更是紧挨着城墙。当年我大舅子结婚自建房用的全是城墙上的砖。当时城墙表面的砖早就让人拆走了,我们只能挖城墙根基的砖来用。当时七佛寺是个低洼地,一到下雨天满街满院都是水,雨后站在院里穿着雨靴往院外攉水是个常态。老让水灌也不是个办法,后来人们都在院门、家门口垒个土堰抹点水泥挡水。到了冬天下雪,天晴了还要爬到房顶去扫雪,怕房顶漏水,更怕雪把房顶压坏。我们住的房是明灰房,房顶不是瓦片。年代久了,后山墙外面还护着一人多高的砖垛,不然后墙说不定随时有垮塌的可能。

城墙下面就是南关的煤场,过去人们烧煤都是去煤场拿着供应本买煤。每月每户好像是三百斤。路远的用自行车去推,也有借上小平车推的。我家离煤场近,院子又小,没有地方存煤,所以每个星期天我都去煤场用柳编筐子现担煤,每次挑两担就够一个星期用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你家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买上煤存起来,月月工资都是掰着手指头算。我每个星期日去担煤,跟煤场的人熟了,就去担点基煤。煤,分为基煤和块煤。块煤就是大块的煤,基煤就是煤面,比块煤便宜。块煤贵,当然好烧,但我家买不起,只能买基煤。基煤虽然是煤面,但从大堆上溜下来的也有不少杏子般大小的煤块。担煤的时候,先把筐子放到称上,去掉筐的重量,再去装煤。我的目标就是这种基煤。也不是每次都能弄上这种小块,有时候就担得面煤多了,回家我继父就会说:“哎,这次的炭担得不好!”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5)

陈民义在大同宾馆上班,当年能在上海牌轿车前留个影也是很荣耀的事情

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是一个小院子,我家住着一间十来平米的房子。进门就是棋盘炕,炕的边上就是锅台,靠墙根放着两个洋箱。东墙根放着一个碗柜和两口大瓮,一口靠里放米面、一口靠外是水瓮。冬天临门放个火炉子。窗户上半部是窗户纸,下半部是玻璃窗。窗台外面就是堆炭的炭仓,旁边还能搭个兔窝。

棋盘炕不大,我小的时候全家四口还能勉强睡得下,到了我和姐姐长大了就睡不下了。每天睡觉的时候,继父必须要在锅台边上搭上一溜木板,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我上高中。一天刘光锐老师到我家进行家访,看见了我家的窘迫生活,刘老师回学校后特意为我申请了住校。我是当年大同一中唯一家在市里但又住校的学生。刘老师还帮我申请了当时最高的助学金十二块,我除了交八块伙食费还能剩四块。我永远感激刘光锐老师对我的关怀。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6)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7)

当年住在七佛寺,在家里给女儿拍的照片

继父当时在看守所当临时工做饭,每个月能挣四十七块。我家发了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西油店粮店买粮。继父非常勤快,下班回家沿路看见什么铜丝呀牙膏皮呀碎玻璃呀都要捡回来,攒得多了就能卖个块儿八毛的。有了这块儿八毛的,就带我去东街的九龙饭店买个过油肉,买两三张馅饼吃,改善一下生活。继父下饭店从来不带母亲和姐姐,只是带着我。手里的钱太少,能买的吃食不多,刚刚够我们爷儿俩打牙祭。现在想想真心酸,虽然是继父,但他真是拿我视同己出,当亲儿子养了。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8)

一家三口最初的彩色照片

我妈有双巧手,我家的衣服都是我妈一针一线手工缝起来的。那个年代布票少,我们的衣服破得太快,布不够用,我继父就把在看守所做饭替下的白面布袋拿回家,抖干净洗了,我妈用染料染成蓝颜色,再自己裁、自己缝。我妈不光自己做,还揽着给邻居做衣服。我妈最绝的手艺是给人做缎子棉袄。大同人结婚讲究给新媳妇做一件新缎子棉袄。一般的裁缝做不了,我妈就能揽着做。做缎子棉袄,衣服领子是个难题,既要合适又要挺括。我记得特别清楚,每次我妈都要先用厚纸片比划着量好了、服贴了,然后再用缎子下料。缎子要用粉面打浆刮平,这样就挺括了。我妈的桃疙瘩扣也做得好,人们都夸我妈衣服做的“板生生的”。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9)

陈民义穿着大同宾馆发的西服,媳妇也打扮得很时尚,一家三口在大同公园留影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0)

如今陈民义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生活

我妈还有一项绝活就是泥灶火。大同人讲究过年前就要把家里的灶火重新泥一遍,要不然时间长了灶火里的泥烧的“骨碌瓷”多了就不好用了。邻居们一到泥灶火的时候就喊“陈大大,泥的好灶火,帮我泥泥!”泥灶火,一般的土不能用,所以大同过去有一种买卖就是卖大疙瘩黄土。卖大疙瘩黄土的人赶着毛驴车走街串户,大疙瘩黄土用绳子码在车上,边走边喊“大疙瘩黄土!大疙瘩黄土!”大疙瘩黄土也有具体的出处,以城西阳和坡的最好。买上大疙瘩黄土,捣碎了用水泡,再加上头发才能泥灶火。泥灶火也是技术活儿,泥得不好火不旺,还容易倒烟。我妈给邻居泥灶火,邻居就留着吃饭,我就能跟着沾光吃顿好饭了。所谓好饭就是擀点面条,再来点金针、粉条、豆腐、白菜熬一熬,这就是好饭了。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1)

大同五中的西式门楼

我初中在五中上,每天上学就走南寺门口。当时南寺这一片都是菜地,高低不平。五中这边的围墙都是土板墙,墙有的地方低了,我们每天就从这儿翻墙进去,不走校门,嫌绕远。五中原来是女子中学,校门朝北开着,还是民国的风格,非常漂亮。五中当时还是排房,十分精致。后来拆城墙垫操场的场面我还记忆犹新。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2)

现在的陈民义是长城保护志愿者

陈雁秋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3)

大同资深摄影人陈雁秋先生拍摄了很多大同古城老照片,作为老大同人,他为这座老城拍下很多珍贵的影像,为我们记录下老街古巷的点点滴滴。同时,他也正在收集整理老照片里大同人的故事。

大同附近的古城墙(大同七佛寺9号就在南城墙下)(14)

上面这个地方您熟悉吗?如果您与这个地方也有故事,期待您分享出来,请在留言区写下您的故事,或投稿给我们。

投稿邮箱:hy1200@126.com

策划 贺 英责编 周建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