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1)

只为国家做大事—记我国清洁能源开发科技的领军人才、新奥集团李金来

新奥集团技术专家、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金来,30年潜心研究煤炭资源清洁开采利用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7年5月22日,在河北省党代会上被选举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握手

对于李金来来说,2003年的那次握手,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他接过了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抛来的橄榄枝。当然,吸引他的绝不是他名字中“金玉”良缘的美好寓意,而是王玉锁所描绘的打造煤基低碳能源技术链、解决上游能源瓶颈问题的宏伟蓝图。

“到新奥来吧,我们一起为国家为民族做件大事!”王玉锁的这句话,令李金来心头一震,他太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了!长期以来,能源和健康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低碳社会的逐渐到来,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李金来深知,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效率低、污染重、效益差,是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最大难题。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入手。王玉锁想做的,就是尽快研发出煤炭资源的清洁开采利用技术,为国分忧,为民谋利。而这些想法,与李金来长期以来苦苦探寻的科技强国之路不谋而合。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2)

新奥集团总部

其实,在王玉锁找到李金来之前,新奥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已经三顾茅庐请过李金来,但都无功而返。原因很简单,毕业于天津大学的硕士高材生李金来,当时正在河北化工研究院做着课题研究,经过他的潜心钻研,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项目脱颖为出,并成功落地,不仅为研究院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亦大大增加了科技人员的收入。他三十多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的副院长。可以说,此时的李金来正是事业上风生水起、前途不可限量,他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权威的平台而选择一家民企。

直到那次在北京出差时遇见王玉锁。李金来说,就为了王主席的那句“为国家做件大事”,毫不犹豫地抛家舍业来到了新奥集团。他放弃的不仅是在省会稳定而优越的研究院工作,更是与娇妻幼子阖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当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位于廊坊市开发区的新奥集团时,甚至都没问一句自己的薪水待遇。

作为科技研发型人才的李金来不会讲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搞科技创新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需要持续不断往里砸钱的工程,很多大型国企都未必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而作为一家民企的新奥集团做到了。王玉锁和李金来的这次重要握手,让新奥这艘致力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战舰,开始了充满希望又无比艰难的航程。

科研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开发新的替代能源。2005年,来到新奥集团刚刚两年的李金来开始着手研发替代能源二甲醚的新型节能生产技术。二甲醚可以从煤、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中制取,可实现高效清洁燃烧,作为一种新型二次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有望成为石油替代的重要途径,并有效解决我国油品短缺矛盾和能源安全问题。当时,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二甲醚生产技术都还不成熟。为潜心研发二甲醚,李金来牵头在北京亦庄成立了新奥新能科技公司。他带领50个人的研发团队投入到了不分昼夜的科研实验当中。从实验室研发到25000吨的工业化示范装置,再到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工业化生产装置,每一步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李金来的心血和汗水。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3)

李金来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2007年10月,20万吨/年二甲醚生产装置在张家港开车运行时,反应器出现超温现象,温度偏高了100摄氏度。由于现场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极易造成事故,当时所有人都非常紧张。李金来沉着冷静地下令:马上停止试车。

当时关于故障的原因,大家争论不休,有人说是设备问题,有人说是催化剂的原因,也有人说是操作原因。试车只能暂时搁浅了。李金来一连几天没合眼。在反复研究比对试验数据后,他凭着多年经验,断定这是由于在夜间操作人员为了安全起见,投入的原料的气量低、分布不均造成的。他提出加大处理气量,重新开启反应器。面对大家的疑问,他当场表示:“出了问题,我负责!”最终,在李金来的果断处理下,国际首套试车20万吨/年二甲醚生产装置开车圆满完成。

当年试车成功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李金来至今还历历在目。他说:“所有人都特别兴奋,现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我和我的副手,两个大男人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目前,该技术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并在埃及实现转化。

燃煤排放一直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推动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2008年,李金来带领大家开启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试验——煤催化气化技术。

催化气化炉要求耐高温、高压,材料选择不当会有危险。国际上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甚至找不到现成的制作材料。那段时间,李金来和大家一起从白天忙到晚上,甚至经常工作到后半夜。

通过不懈努力,李金来及其团队终于打通了实现煤高效转化的关键环节,碳转化率超过95%,一举奠定了我国在煤气化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长期以来,人们对能源的生产、利用方式都是一种相互割裂的“竖井式”思维,气、电、热等能源系统都是割裂状态,形成大量重复建设和浪费。以李金来为首的新奥研发团队在全国首创了“泛能网”技术示范工程,就是利用能源和信息技术,将能源网、物联网和互联网进行高效集成形成的一种新型能源互联网。泛能网技术改变了能源的利用方式,可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泛能网运行的关键是储能电池技术,李金来带领团队与国际著名大学展开合作,运用纳米技术开发新的储能电池技术,可以将储电成本降到每度电0.3元,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奠定了可靠基础。

目前,新奥对泛能网展开了多个落地实践项目,泛能机、泛能能效平台,以及针对工商业用户、社区等中型客户的泛能站,已经在青岛中德生态园、长沙黄花机场、株洲神农城、江苏亭湖医院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仅2014年,就实现了减排1859万吨,其中二氧化碳减排107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75万吨,氮氧化物减排33万吨,减少粉尘678万吨,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神力量感召更多青年才俊

谈到自己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和荣誉,李金来低调而诚恳地说,能源的创新研发不同于别的学科,所有成绩的取得,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协作的结果。我能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

走进新奥集团廊坊总部的党群活动室,墙上挂着一排优秀党员的彩色照片,非常醒目,其中就有身穿工作服的李金来。据新奥集团党群办主任王渭东介绍,新奥集团有员工4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7000多名。虽然是一家民企,但是多年来他们一直非常重视党建工作,注重发展企业文化,李金来作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时时刻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新奥的一面旗帜。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李金来对新能源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感召和吸引了一批青年才俊放弃国外或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投身到新奥,立志献身于“国家的大事”——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王蕴峰的心中,原本有着自己的事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当新奥集团人力资源部找到她时,她几乎没怎么考虑就拒绝了。李金来看了她的资料,亲自邀请她过来考察,结果这一来,就留了下来,女博士被新奥的宏伟蓝图所深深地吸引,被以李金来为首的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所折服。她说,她没见过这样的领导,天天不知白天黑夜地加班,每天关注国际上的环保技术研发的新动向,去年他获得河北省突出贡献奖,省里、市里都发给了一笔奖金,其中有他个人20万元。这笔奖金是他应得应分的,总裁都签了字,可是他硬是不要,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在他的坚持下,最后这笔钱充实到研发经费中。

谈芳是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德国有着不错的工作,也是在接到李金来的电话后,被新奥的创业平台所打动,毅然回国投身到新能源的研发工作中。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4)

李金来在试验装置指导工作

新奥总部担任行政工作的钟曼最佩服的是李金来的学习精神:“他都那么大学问了,还坚持天天看书,查阅大量中外资料,平时偶尔聊天时,说的最多的也是国际国内最新的环保科技动向。”

“要追赶上发达国家,我们就不能悠闲地过日子,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研发出世界领先的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培养。”李金来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介绍,目前,李金来带领的科研团队正集中力量对“泛能网”的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与升级。明年公司将完成石墨烯技术的产业化,并实现在电力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泛能网”区域内的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潮汐等多种能源统筹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到那时,你就可以用手机遥控家里的能源控制系统,享受到更节能、更方便、更美好的生活了。”李金来自豪地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