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

在后世看来,乾隆皇帝无疑是清朝历史上最为幸运的帝王。康熙皇帝临终,确定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的同时,还认定当时的弘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雍正元年,皇四子弘历便被秘密立为皇储;在雍正皇帝仅存的4位皇子中,皇三子弘时被雍正皇帝折腾到抑郁而终;皇五子弘昼用“一世荒唐”表明自己毫无夺嫡之心;而皇六子弘曕,甚至比弘历的儿子还小。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1)

25岁,风华正茂的皇四子弘历接过雍正皇权,升级成为乾隆皇帝。执政初期,虽然有4位“顾命大臣”分摊权力,但很快就被乾隆皇帝一一收回,迅速实现了皇权集中。在将近64年的统治生涯中,除了被其消灭于萌芽状态的“弘晳逆案”,乾隆皇权没受到任何威胁和挑战。

除此之外,前有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辛勤铺垫,乾隆皇帝几乎坐享了逐步走向鼎盛的大清江山。“十全武功”的成就,《四库全书》的编纂,“六下江南”的惬意,60岁时,他仍能为崇庆皇太后跳舞庆寿;65岁高龄,后宫妃嫔仍能为其生育皇嗣;85岁,他主动禅位,成就美名的同时还轻松躲过清朝衰败的历史罪责。

正如康熙皇帝当初对小弘历的评价,“是命贵重,福将过予”,作为帝王,乾隆皇帝的一生似乎毫无遗憾。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2)

只是,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位在世界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果真就是了无遗憾吗?

其实,乾隆皇帝也很可怜!

中年丧妻

乾隆十三年,4位“顾命大臣”中的庄亲王允禄已被革职;果亲王允礼已经薨逝;大学士鄂尔泰也已经病逝;唯一剩下的张廷玉,也基本被新锐力量——钮祜禄·讷亲取代;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实现了皇权集中。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38岁,在人均年龄仅为33岁的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显然已经进入中年人行列。可就在乾隆皇帝的执政生涯正要进入巅峰时期的时候,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突然崩逝于德州舟次。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3)

有人认为,富察皇后的真正死因并非清朝官方给出的“微感寒疾,忽遭变故”,而是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但不管如何,此时正值壮年的乾隆皇帝都遭遇了人生“三大悲”中的“中年丧妻”,更何况,这位结发妻子还是乾隆皇帝最为恩宠,最为敬重的“贤后”

富察皇后的崩逝,带给乾隆皇帝多大的冲击?在其为富察皇后所作的诸多悼诗中,有这样一句:“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一心想将皇位传给嫡出皇子的乾隆皇帝,甚至觉得如果早知道嫡子的接连薨逝会让皇后的身体和精神垮掉,他宁肯不要这两位皇子。乾隆皇帝的“丧妻之痛”,该有多痛!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4)

接连丧子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按照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的要求,将富察皇后所出嫡长子——爱新觉罗·永琏,秘密写入传位诏书;奈何,这位被乾隆皇帝寄予厚望的皇子,于乾隆三年不幸夭折。这一年,永琏9岁,乾隆皇帝28岁。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永琮降生,在乾隆皇帝传位于嫡出皇子的希望再度燃起。乾隆皇帝甚至不顾“秘密立储”的忌讳,直接给出了“永琮,毓粹中宫,出自正嫡,朕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的明确态度。奈何,永琮于次年身染痘疾薨逝。这一年,永琮2岁,乾隆皇帝36岁。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因受乾隆皇帝训斥,抑郁而终,乾隆皇帝“将老失长子,泪眼向东风”。这一年,永璜23岁,乾隆皇帝40岁。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5)

乾隆帝皇长子——永璜 剧照

乾隆二十五年,当时“年龄最长”的皇三子永璋薨逝,时年26岁,乾隆皇帝50岁。

乾隆三十一年,同样被乾隆皇帝予以厚望,“于诸子中更觉贵重,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的皇五子永琪病逝。这一年,永琪25岁,乾隆皇帝56岁。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亲身经历了皇六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以及8位公主,共计20位皇嗣的接连离世。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几乎不到三年就要面临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悲剧。如此经历,纵然“无情最是帝王家”,乾隆皇帝心中的痛,也能想见。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6)

乾隆皇帝的最大悲哀

当然,中年丧妻、接连丧子对于乾隆皇帝而言,或许是一个必然结果,毕竟在清朝时期,能活到89岁高龄简直就是神话一般。但身为帝王,乾隆皇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却遇上了清朝时期最为无奈的境况。

努尔哈赤、皇太极来不及选择皇储,或者有着“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商量决定皇位继承人,不需要他们费心。但相较于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雍正皇帝的早早立储,嘉庆皇帝的传位于嫡出皇子,道光皇帝于奕詝、奕訢之间纠结,甚至相较于只能传位于独子载淳的咸丰皇帝,乾隆皇帝的择储之路都太过无奈。

乾隆三十八年,在“立嫡”、“立长”、“立贤”的择储标准全部丧失以后,乾隆皇帝不得不再次面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此时,乾隆皇帝虽然仍有5位皇子可供其选择,但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皇十一子永瑆虽然文才见长,但却不重骑射、文人气息太重,又生性吝啬,善用权术御人,不得人心;皇十二子永璂因受其生母继皇后影响,并不被乾隆皇帝所喜;皇十七子永璘才刚刚8岁。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7)

反复权衡,万般无奈之下,乾隆皇帝只得选择了资质平庸,但却没有明显缺点的皇十五子永琰。

只是,乾隆皇帝对于皇十五子永琰的选择到底有多无奈?

将永琰秘密立为皇储以后,乾隆皇帝曾经有过一次诅咒:“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可千万别耽误朕“另择元良”。正如乾隆皇帝事后所言,“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将皇权集中推向极致状态的乾隆皇帝,竟然连个称心如意的皇位继承人都找不到,竟然不惜诅咒亲子,其心中的无奈和悲凉,可想而知。

乾隆皇帝唯一的败仗(乾隆皇帝的三大悲)(8)

诚然,作为帝王,乾隆皇帝无疑是幸运的,但乾隆皇帝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正常人类,中年丧妻、接连丧子,被其视为生命的最高权力甚至连个接班人都找不到时,他也会悲伤,也会痛心。其实,乾隆皇帝很可怜!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啸亭杂录》、《正说清代十二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