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纪实(奔向美好新生活)
奔向美好新生活
——资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资兴市兴宁镇仙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美丽如画。朱孝荣 摄
资兴市东江街道双溪村易地搬迁贫困户谢广章在放黑山羊。朱孝荣 摄
资兴市矿工南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志亨泰扶贫车间正式复工,工人忙着加工电子配件产品。朱孝荣 摄
资兴市州门司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搬迁户在小区扶贫车间务工。朱孝荣 摄
资兴市州门司镇水南村,易地搬迁贫困户谭楚南夫妇在编织竹器。 钟镭 摄
航拍资兴市矿工南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朱孝荣 摄
李秉钧 朱孝荣 陈 东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资兴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工程,将建设、服务、产业、就业、集中养老、乡村振兴等规划同步编制,先后投入资金2.7亿元,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安置1742户4717人。其中实施集中安置项目13个,搬迁安置1285户3140人,分散安置457户1577人。2016年度易地搬迁对象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入住;2017年度易地搬迁对象于2018年4月份实现入住;2018年度易地搬迁对象于2019年6月份实现入住。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实现了贫困户“挪穷窝、拔穷根、安新居”。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资兴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铮铮誓言。
挪穷窝,建设美丽新家园
整齐美观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院落,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平坦宽阔的道路……资兴市兴宁镇仙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国道G357旁边,很是引人注目,是兴宁镇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
“搬进新房,生活越来越舒适了。”易地扶贫搬迁户曹灿雄从八面山瑶族乡梽木村搬迁到仙桥安置点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我们一家6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生活很不方便,发展产业没条件,就业也没门路,只有窝在山里穷。”“现在好了,通过易地搬迁,我们全家住进了150平方米的大房子,有四个卧室,还有宽敞的客厅、餐厅、厨房和阳台。”曹灿雄满脸笑容地说。如今,他的两个孩子都在附近的学校上学,他在兴宁镇伟丰实业扶贫车间上班,妻子也在兴宁镇的一家电子厂上班,夫妻俩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工作。“为了尽早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我们坚持高位推进,在全市形成了强有力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机制。”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介绍说,在安置点规划选址上,该市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让集中安置点靠近“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乡镇或行政村中心区域等”,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易地搬迁贫困户安置,把最有利于发展的地段留给安置点,把最方便生产生活的区位留给贫困户。
该市高规格规划、高位推进,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两名市级领导专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共抽调了6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调度,确保上级联席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及时有效的完成。
根据易地搬迁贫困户的意愿,资兴市有2097人易地搬迁分别安置到市区矿工南路、兴宁镇区、州门司镇,共新建三个集中安置点,设计了50平方米、75平方米、100平方米、125平方米、15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矿工南路、兴宁镇仙桥村、州门司镇州门司村三个安置点距离学校、医院不到一公里,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非常方便。有主要城市道路、省道、国道从安置点经过,周边就是人气旺的人员聚集区,就业渠道宽广。
68岁的谭楚南是资兴市州门司镇水南村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已于2018年脱贫。如今,他居住在水南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年仅编织竹器就能有几千元的收入。安置点内两栋楼房整齐排列,小区内干净整洁,人们安居乐业。
“几年前我还住在山顶上的土砖房里。房子破败不堪,出现了很宽的裂缝。”谭楚南说,2016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包括他家在内的10多户“山上”贫困人口终于“下山”搬到新家,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交通也更加便利。
拔穷根,就业创业促增收
曾天保是资兴市白廊镇布田村的贫困户,布田村地处偏远,又在库区,出来一趟,需要乘车坐船,很不方便。当初贫困户有建房政策时,他们夫妻俩一致选择了进城易地搬迁的方式。
同曾天保一样,库区里的搬迁户都曾居住在穷沟沟里,只有搬迁到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资源更丰富的地方,才能改变现状,改变生活。可世世代代居住在山里的群众故土难离、乡情难舍,搬出去能否住得好、怎么谋生,是压在易地搬迁贫困户心头的大石头。
“没想到我们住进资兴市矿工南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后,小区内就有一家志亨泰电子厂的扶贫车间,家门口就让我们就了业。”曾天保开心地说,“我们夫妻俩都在小区这个扶贫车间上班,两人工资加起来每月有6000多元,以前在老家想都不敢想啊。”像曾天保夫妻一样,扶贫车间已解决60多人就业。
搬入新地方后,有没有事做?到哪里去赚钱?这是易地搬迁户心里最大的担心,也是资兴市委、市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工作,从2018年初开始,资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工作,提出了抓扶贫工作‘敏感、用心、过细、协同、对接’等六个方面的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从抓工程为主转向抓后续发展、后期管理为主。”资兴市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副主任何林华介绍,市里将着力点放在抓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安置区社会管理上来。
在产业发展上,该市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市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整合农业、林业、移民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重点发展东江鱼、东江果、东江茶、东江有机蔬菜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了47项后续产业帮扶措施和奖励办法,鼓励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
资兴市东江街道双溪村易地搬迁贫困户谢广章,从村里最偏远的黄金山组搬到瓦家坳组后,离中心城区就更近了。他借助各种创业帮扶政策,养黑山羊、藏香猪、鸡、鸭、鱼等,去年他家收入过7万元,今年养殖来势更好,他说收入过10万元没一点问题。
据了解,从2016年以来,资兴市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6000多万元,累计帮扶项目2万多个,惠及贫困户4803户13097人次,其中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1202户。通过产业帮扶,达到了住房有保障、脱贫有渠道的效果。
为确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资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引进了东江鱼、伟丰等一批劳动密集型的扶贫车间落户各集中安置点,吸引了大批搬迁贫困户就近就业。截至2020年5月,全市共发展扶贫车间13家,帮助搬迁贫困户260多人实现就业。
离兴宁镇仙桥村集中安置点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设有“郴州市伟丰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安置就业400多人,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41人;唐洞街道矿工南路集中安置点设有“东江鱼集团扶贫车间”“志亨泰电子扶贫车间”,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56人就业;在州门司镇州门司村集中安置点,设有“雅庭藤制品加工厂扶贫车间”,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13人就业,“铭盛电子科技扶贫车间”,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34人就业……
针对就业能力差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户,该市通过设置小区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年龄偏大、家庭情况特殊的贫困户就业问题。
“我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城里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44岁的徐贤超是资兴市矿工南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搬迁户,搬入安置区之前一直居无定所。他家搬进新居后,社区安排徐贤超在小区物业公司当保安,每月除了低保金,还有1200多元的工资,这对于双手残疾的他来说,已经是一笔大收入了。
通过多措并举,资兴市有效地帮助搬迁对象从农民转市民、从务农变务工,实现了角色转变,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绝大部分搬迁对象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安新居,精细服务安民心
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居住、就业等问题后,还得从就医、入学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让贫困户住得安心、舒心。正如资兴决策者所说,要让所有搬迁户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过上新生活。
“在安置区社会管理上,我市重点抓好在城区、镇区集中安置易地搬迁对象的社会管理工作。”资兴市发改局局长赖志明介绍,城区、镇区集中安置点均已建立了业主委员会,就近纳入社区管理,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也已建立。
如该市由工、青、妇牵头,在矿工南路安置小区设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会工作服务站,为搬迁群众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就业咨询、学生课后辅导等服务,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他有条件的集中安置点。
据了解,资兴市城镇安置达72.69%。在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时,综合考虑了安置位置距中心城区不能超过1公里,有后续发展空间,符合城镇规划布局,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配套设施齐全。
对因搬迁需进行转学的贫困子弟,该市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事先给予了统筹安排,全市无一例易地搬迁学生因搬迁而失学。为解决矿工南路易地搬迁大型集中安置点的幼儿入园、入学难题,资兴市投入2500万元在矿工南路安置点新建了一所高标准幼儿园,投入1600万元对市三完小进行了扩建,新增学位810个,可以彻底解决因搬迁而形成的幼儿入园、三完小大班额的问题。
“多亏这里有个四点半学校,我才能够安心做事,小孩子在这里也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资兴市矿工南路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汤新荣将7岁大的儿子从学校接回交给辅导老师后,又去了小区的扶贫车间上班。
为了让易地搬迁来的群众能够安下心来,资兴市矿工南路集中安置点设立了群团工作站,配置有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四点半学校、就业直通车等功能室,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管理,采取“群团专干 专业社工 志愿者”的运行模式,全方位服务搬迁过来的群众。
“小区里有物业管理,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晚上有保安巡逻,到处都安装了监控,住在这里很安全、很放心。”从资兴市黄草镇乐桥村搬迁过来的贫困户钟好亮对小区环境十分满意。
为了让搬迁户住得安心、放心,资兴市3个城镇集中安置点都引进了专业的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规范化管理。搬迁过来的居民就近纳入当地社区或村委会管理。
“我们社区党委在安置区成立了党支部,设立了专门的党支部活动室,建立了党员楼栋微信群,小区居民微信群,居民有事情随时可以找到我们社区干部。”矿工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侯永健点开自己手机中的安置区居民微信群说。
尽快让搬迁居民融入社区生活,由农村人转变成城市居民,社区党委主动对接,热情服务,帮助搬迁户出具相关证明及时安排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联系市医疗服务中心在安置区设立卫生服务站,让居民在小区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同时,组织搬迁户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此外,资兴市还创新特困人员安置模式。2017年将特困贫困安置与易地搬迁结合,共新建3个特困人员集中安置点,安置526名特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特困易地搬迁对象入住后,将管理移交民政部门,统一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体系,配备经培训的管理人员,特困对象的生、养、病、葬等问题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彻底解决其住房保障、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问题。
三都镇特困人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三都康养中心)位于资兴市三都镇鹿东村,省道S213线旁,离市区15公里。这里采用统规统建集中安置模式,对北部乡镇143户148人建档立卡农村特困人员,进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
“特困老人搬进来后,每两人住一间房间,房间内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区,有电视,24小时有热水,我们统一为老人们做饭,每年为老人们体检。我们还建设了书画室、图书室、棋牌室等,旁边还有一块菜地让老人们适当进行劳动,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三都镇鹿东村特困集中供养安置点负责人刘娟英介绍,该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省民政厅申报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搬出穷山沟,迈向新生活。资兴特困人员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建设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肯定与推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