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伯子男哪个爵位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历史上,公爵、侯爵比较普遍公爵像是魏国公曹操、徐达,卫国公李靖;侯爵像是淮阴侯韩信,留侯张良,武乡侯诸葛亮,汉寿亭侯关羽等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公侯伯子男哪个爵位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侯伯子男哪个爵位大
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历史上,公爵、侯爵比较普遍。公爵像是魏国公曹操、徐达,卫国公李靖;侯爵像是淮阴侯韩信,留侯张良,武乡侯诸葛亮,汉寿亭侯关羽等等。
李靖被封为卫国公,被后世称为“李卫公”
而伯爵比较知名的就只有明代的两位了,分别是诚意伯刘基和新建伯王守仁了,子爵和男爵则更为少见。那么,为什么同为五等爵位,后三种比较少见呢?
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原因是有所不同的。
晋朝之前,也就是战国、秦朝、两汉及三国时期,实际上是不施行五等爵制的。战国时期,爵位以"侯爵"和"君"为主,像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就被封为武安君,还有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封号都是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中后期,逐渐出现了一些被封为侯的情况,像是秦国的国相范睢就被封为应侯。这其实主要是因为有些诸侯国的国君自立为王,因为他们本来可能只是侯爵甚至男爵,是不可能封更高爵位给臣子的,但自称为王以后就可以了。
之后的秦朝、两汉及三国时期,封号以侯爵为主,尤其是两汉。后来很多诗歌里写的,"悔教夫婿觅封侯"、"若个书生万户侯"都是指汉朝的侯爵。像是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而凌烟阁上都是被封为公爵的,这里的"万户侯"是以汉朝的指代唐朝的,在唐朝文人中非常流行。
两汉的侯爵是有不同级别的,有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之分,足以封赏不同功劳的臣子。像是东汉末年,亭侯就特别多,前面提到的汉寿亭侯关羽,还有宜城亭侯刘备等。
《三国演义》中,刘备见诸葛亮自称“宜城亭侯”就是他的封爵
值得注意的是,两汉也有王爵和公爵两种爵位。但是,除西汉前期王爵授予过异姓诸侯王和吕后宗族以外,王爵和公爵普遍是王室的封爵。非王室宗族被封为公爵,普遍被认为有篡位的想法,像是被封为安汉公的王莽,这也是曹魏阵营中有人反对曹操被封为魏公的原因,因为篡位的意图特别明显。
所以,这个时间段,伯爵、子爵和男爵自然是比较少见的。
西晋建立以后,恢复了五等爵位的制度,公爵也不再成为篡位的标志了。但是,爵位就有些泛滥了,以公爵为例,就有了郡公和县公的区分。这样也就导致了很多被封为伯爵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自然也就在历史上鲜有作为了。
晋朝以后,公爵就成为主要的封赏爵位了,像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多数都被封为公爵,宋朝的许多丞相,明朝的几大开国功臣等也被封为公爵。像是宋朝的寇准就被封为莱国公、范仲淹则被封为楚国公,明朝的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
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可以说是人臣之极
而到了清朝,爵位就已经非常泛滥了。在五等爵的基础上,还分为一到三等,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因此获得伯爵、子爵、男爵的也就比较少见了。
总结来说,虽然伯、子、男是五等爵的三、四、五等,但是在很多朝代,伯爵距离公爵和侯爵并不只是两等或者一等,而是好几等。像是在清朝,一等伯距离一等公足足有六等之多,这样的差距足以保持非常有名到默默无名的差距了。
而且,史书上有记载,大家有印象的普遍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以侯爵为主要封赏以及以公爵为主要封赏的时代,普遍会被封为侯爵和公爵,而不是后面的伯爵、子爵、男爵,我们知道的自然也就非常少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