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推荐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1)

///

为加强学习型检察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干警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及个人修养,4月22日上午,市检察院举行2022年第一季度读书荐文交流会。来自市院各部门的同志共推荐书籍(文章)11本(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后6位同志都分享了什么书吧!

第五检察部推荐

稻盛和夫《活法》

推荐人:候贺齐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2)

读书心得

《活法》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也是季羡林认为的“稀有的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的人物”。2010年,稻盛和夫以近80岁的高龄接手申请破产保护的日航,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让企业摘掉破产的帽子。打开《活法》一书的目录,感觉书中的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感觉在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稻盛和夫先生很善于总结,他通过其亲身的经历为向我们阐述了简单人生的有价值“活法”,并希望其毕生总结出的人生哲学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最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人。不同的心态将会影响并决定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色彩。我体会做人要具有以下五颗心:“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

真心:认真的心。做人要认真,认真地做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认真地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 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工作,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诚心:诚实、诚信、诚恳的心。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讲诚信,欺骗他人的同时就是在愚弄自己的人 生,不要受目前社会一些不良⻛气的影响,以诚信为本,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特别是我们⻘年人,诚实讲信用是我们走好人生路的最好保障。

虚心:谦虚、谦逊的心。成⻓中的我们应该谦虚为人,善于听取他人意⻅,时刻注意审度反省自身,不断修正人生道路中的偏差。那么善于听取他人意⻅并不只是简单的听,而关键在于谦虚的学,能够放下自满高傲的姿态、虚下心来听取别人的意⻅,谦虚学习他人⻓处弥补自身之短。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的心。把平凡华为非凡的是“持续”“要坚持到底才能有意义”这是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的道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童年时常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如果我们能够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去钻研我们的本职工 作,凭借我们一股傻劲、干劲去面对工作中的难题,相信就不会存在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

爱心:是指善良的心,利他之心,也就是善待他人、学会感恩的心。这里所说的善心、利他之心 不单纯的是指人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想说明做人要把“给予”之心放在首位的道理。当我们觉得周遭的一切对自己不公平、不优待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我为我的周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乃至于我所工作的单位都给予过什么,做过什么,贡献过什么,而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否都是我们努力付出所应该得到的回报呢。作为⻘年人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拥有一颗利他之心,要勇于奉献,勇于给予,要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通过阅读《活法》这本书,我会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不虚度光阴,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努力工作,认真进取,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第七检察部推荐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推荐人:赵龙龙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3)

读书心得

我是在读完《活着》之后开始知道余华这个人的,后来断断续续读了他的很多书,比如《兄弟》、比如《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是其中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95年,作品共计29章。故事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写起,主人公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一个青年工人,为了孩子们,每次遇到困难,他都选择通过卖血渡过难关,一次次的卖血给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伤害,最终再也没人愿意买这个老人的血了。

许三观在青年时代,被周围的困难不断压迫,他一直拼命的工作,可还是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许三观听说“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去卖血,卖一次能挣三十五块钱呢,在地里干半年的活也就挣那么多。这人身上的血就跟井里的水一样,你不去打水,这井里的水也不会多,你天天去打水,它也还是那么多”,出于好奇,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强壮,许三观选择走上卖血的道路。

儿子打伤人,需要给对方赔钱,他选择卖血;灾荒之年,为了请全家吃面,他选择卖血;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委屈,他选择卖血。每次遇到困难,许三观总会想到去卖血,尽管被老婆骂到“卖血就是卖祖宗”,他仍然选择用损害自己身体换来的钱去救急,这也导致他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儿子乐乐生病了,需要去上海看病,许三观拼命凑钱,一路卖血去上海。现在我们通过义务献血的宣传页可以知道,为保证健康,成年人每两次献血的时间间隔至少是半年。然而,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为了孩子,许三观早已顾不上自个儿,曾经身强体壮的他在“松林”卖血时晕了过去,差点引发生命危险。别人卖血最多三个月一次,然而许三观隔三差五就去卖一次,抽血的医生都称他为“亡命之徒”。

我在书中看到了许三观卖血的一幕幕,掐指一算,许三观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一共卖血12次。许三观说“就是把命卖掉了,我也要去卖血。”这是他在“百里”卖血后对一个乡邻说的话,这句话是一个男人的倔强,更是一个父亲的坚韧不拔。

许三观的三个孩子是他用血喂大的,许三观托举着整个家,承担着他必须承担的责任,他饱含辛酸的经历感染着所有的人,感动着所有的读者。最后一章,许三观已年过六旬,他想吃猪肝,喝黄酒,这个花甲老人终于第一次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他老了,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他的血再也不能卖了。那一刻,许三观哭了。在整篇故事中,很少看到许三观“哭”,可得知自己的血卖不出去了,他却哭了,哭的那样伤心。以前家里有灾祸,他都靠卖血度过,现在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这个年迈的老人开始担忧起来了,他或许认为自己的人生到了尽头,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承受任何打击,没有办法再一次帮助子女家人解决生活的困难。

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和许三观一样,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生命去护佑我们?一句“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一句“再苦再累也值得”便是他们所能给我们的最好也是最宝贵的礼物。最后,珍惜当下,珍爱家人,孝敬父母,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憾事。

法律政策研究室

张新科《山河传》

推荐人:胡天翔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4)

读书心得

如果你到过森林公园,在公园湖南侧的小广场上,你会看到一个高大巍峨的雕像,那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杨靖宇,也是我要推荐《山河传》这本书的主人公。

《山河传》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立体描写杨靖宇在中原学习成长,成为职业革命家,在东北浴血杀敌,成为万众敬仰抗日国魂的厚重题材长篇纪实小说。

我们对杨靖宇并不陌生,但我们只知道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赫赫英名,他是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光辉精神图腾和闪耀文化符号。除此之外,我们对他丰富的、活生生的人生面相并不完全了解。

比如杨靖宇的故乡情结、好学上进的青葱岁月、懵懵懂懂的校园时光,其中有很多丰富的故事,他勤学好问、嫉恶如仇、高大帅气的形象,如何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另外,他跟日伪汉奸复杂坎坷的斗智斗勇,辗转曲折的狱中奇遇,牺牲前被叛徒出卖的种种细节……在《山河传》这本书里,都通过细致的小说笔触传达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山河传》作者,著名作家、博士生导师张新科也是我们老乡,河南上蔡人。书名定为《山河传》,因为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英雄代表,驱逐日寇,保卫祖国河山,《山河传》起源于此,如果再升华内涵的话,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用生命保卫祖国山河,把身体完全奉献给这片土地,化骨为山、洒血为河,是为《山河传》。

全书充满“河南情结”,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身边的民族英雄。杨靖宇是河南确山县人,他领导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建立中国较早的完全代表农工利益的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等,杨静宇将军在确山就有很多革命故事。在确山当地,人们都管杨靖宇叫马尚德,其实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张贯一,《山河传》不但描写了他在东北抗联惊天泣鬼的壮举,还详尽刻画了其在故乡河南的成长历程及政治素养的形成过程,借以宣传河南给予他的丰富的精神涵养,是他能够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与日伪拼死搏杀的原因,也是杨靖宇精神的源头所在。

杨靖宇是一位民族英雄。《山河传》封面上有“中国战神 英雄史诗”八个大字,年轻读者经常在游戏、电视剧中看到“英雄”“战神”的字样,会有亲切感。其实,“中国战神”是杨靖宇的对手——日本人岸谷隆一郎佩服并称赞他的原话。《山河传》并没有把杨靖宇塑造成一个在神坛上高不可及的人物,而是一个可感、可知、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充分赋予他人性,展现他作为人的一面,让现在的我们感觉很亲近。

我们现在能够有现在和平的生活,正是因为有杨靖宇这样的英雄。因为他们不屈不挠,让对手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敬佩。《山河传》,英雄杨靖宇守护祖国的山河;我们作为检察官,更应该守护好法治的公平正义。

第三检察部

刘震云《一句顶万句》

推荐人:朱春发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5)

读书心得

本书是河南籍作家刘震云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上半部的主线是杨百顺,下半部主线是牛爱国。围绕着主线,又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物轮番出场,关系链复杂繁琐,人物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说得着话”与“说不着话”两类。事情也细碎杂乱,千百件针头线脑,最后竟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总体,可见作者叙事能力之高超,加之有不少河南方言俚语,读来又有一番意味。以下说点个人读书体会:

1、有话可说是维系一段感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每个人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和重要的人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也不要让心爱的人觉得“虽然我在一段关系里,但我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孤独”。最可怕的是,你察觉不到对方正在忍受孤独。在亲密关系里,这是非常致命的体验。

2、当我们觉得自己和配偶无话可说时,外界的诱惑就蠢蠢欲动起来。

我们总觉得身边的人无趣乏味,随便遇到一个说得上几句话的人,就觉得自己遇到了灵魂伴侣、今生挚爱。比如小说里吴香香出轨老高,庞丽娜出轨小蒋和姐夫老尚。世上有许多对丈夫不满意的吴香香和庞丽娜;也有无数对自己妻子不满意的老高和小蒋。

书中的婚姻基本都是凑合在一起的伴,“爱情”因素少得可怜、简直奢侈。现代生活里也有许多将就的姻缘。这类婚姻一开始就不爱,性情不投,连话也说不上,出轨也是必然。那么,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人,他们为什么出轨呢,他们也曾有过许许多多的快乐时光,不过是日子一长,她从心头的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他从窗外的白月光变成了桌上的饭粒子。

要和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才会不断有新话题。而不是一直找不同的人,却总在走同样的路,否则最后势必陷入无话可说的死胡同。

3、地理距离与心理距离。

有时候,有些人是“同在屋檐下,心灵却隔了老远,互相怎么也听不见”,而有些人是“海内仅存的知己,虽然相隔天涯,却似比邻而居”,仿佛地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是相反的。又有很多时候,地理距离与心理距离其实成正比,多年的老友,多年后再见,已经很难有当年那种无话不谈、把酒言欢。“天涯若比邻”的人际效应,其实只在短时间里是奏效的。

4、我们总在不断延续原生家庭的糟糕模式。

我们会同情5岁的巧玲被卖,我们记得她的天真烂漫、质朴可爱。但她嫁给牛书道以后,也成了厉害的角色,把丈夫压得透不过气,一如强势的养母。生孩子以后,也成了偏心的父母,唯独偏爱小儿子牛爱河。

我们会同情杨百顺一生坎坷,我们记得他不断换工作、换职业,妻子出轨、养女被拐,一生受尽磨难。但他安定下来以后,也跟妻儿老小说不着,跟儿子儿媳说不着。他当了父亲以后也成了对孩子不闻不问的角色,唯独偏心孙子罗安江一人。

原生家庭的模式,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传承”着。

5、做人,忘性不得不大。

做人,忘性要大。就像书中曹青娥与何玉芬说的一句话: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与自己说得着的人。

第六检察部

罗翔《圆圈正义》

推荐人:冯玉豪

读书荐书的文章(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6)

读书心得

本书49篇随笔,涉及内容比较繁杂,谈及法律人、法律、道德、人性、案件、社会、制度、伦理、哲学、人生、阅读等,每一篇篇幅不长,谈论虽不够深入,却有其思考。此书虽以正义为名,也围绕正义展开论述,但并没有像其它书籍一样古板,一本正经的劝人向善,而是从一个法律人的视角,讲述现实案例所折射的法律局限,探讨形形色色的道德难题,帮助我们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城管抽梯“这一篇中,作者最后写道“人性的幽暗总有一种不断下坠的趋势。合理的制度本应抑制这种堕落的趋势, 尽可能约束而非放纵人性的败坏。鲁迅曾说: “勇者愤怒, 抽刃向更强者; 怯者愤怒, 却抽刃向更弱者。”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能约束人性中下坠的常态, 严惩滥权之举, 那么那些被滥用的权力永远无法学会尊重普通民众。”关于法治,罗老师在课上很少提到自己的观点,而非常强调通说,因为他看来,法治不是披着法治外衣的人治,法家之言不宜音量过高,在本书中,也不止一次的明确,法律要为人民所服务,要限制公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其实,很多人都在应然层面上有这样的共识,但如何让我们走上这样一条正确的路呢?罗老师大概觉得要靠每个人的德行和意志,以及对法律的信仰。这一点说,罗老师慷慨激昂的指出“法律工具主义”的弊端,他认为无论将法律定义为何种工具,他都无法避免为人任意裁剪取舍的命运。但罗老师在本书中未写明对于法律最终的定性,和如何实现法治。我看到了权力应该匍匐于法律,但若权力创造了法律又匍匐于法律,似乎只能靠人民的信念,然而信念就真的比法律更好用吗?我以为,法律就是工具,只是所谓的好人、坏人轮番争夺用罢了。如果有一天,法律真的被人弃之不用,那可能并不是末日,而是人类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或再也不用规则了吧。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中罗老师以江歌案为例展开论述,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有人说,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 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 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对他人说三道四。这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对主义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对错,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这个世界一切的败坏, 根源都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让人完全失去了批判罪恶的能力。如果没有绝对对错, 那么吃人也就只是一种口味问题, 杀人也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道德谴责的问题常常被提及,我也常在心中提醒自己,避免陷入误区。但是相对主义的观点,近来也常遇到,每每感觉不对,却又说不出问题出在哪里,读了这段话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有时候难以对某件事作判断,不是因为世间没有对错,而是因为我们未知全貌,难以置评。而相对主义则像是和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恶依然是恶,只会在这样的粉饰太平之下更加猖獗。暂时的粉饰太平只是让恶潜伏下来,是对恶的纵容,只会引发更多的伤害,而受害者的心又靠什么来抚平?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 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价值。在我看来,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所以,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 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有关性侵,有关虐童,有关辱母案,有关网络水军,有关德性,有关生活等等。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其发散性,引人思考,引人自省,读起来不至枯燥。最大的缺点也是其发散性,太过繁杂,思考的点太多,很难深入,如果不去细究,反思也只会流于表面。所以与其说这本书在教我们相信什么,不如说在教我们先学会怀疑,怀疑一切,重估一切看似平常的现象,接纳自己,接纳所学,也不要给自己所相信的信条附加上条件。读这本书时思考良多,但更多的是跟随作者的自省反思己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