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恋人上海录制(半熟恋人2022年的恋综)
作者|肉松
“你相信光吗?我相信巴啦啦能量!”
这是王彦霖发布于上周的一条微博文案,如今成了很多观众之间的暗号和密语,如果能读得懂,无疑是在追看同一档节目——腾讯在线视频的轻熟龄恋爱观察真人秀《半熟恋人》。即便大家站的不是同一对CP,也能热络地讨论起来,你一句“大哥大嫂太甜了”,他一句“七位数警告了解一下”。
在这档节目中,一群30 的轻熟龄素人被聚集到镜头下。从“瑞历”“罗非鱼”到“巴啦啦能量”CP,他们让用户和观众见识到,30 人群面对感情时的特殊魅力:感性又理智、勇敢但不盲从,呈现出这个年龄段的“智性恋爱”。
而在《半熟恋人》贡献出高甜CP之余,也给恋综受众带来了久违而难得的新鲜感,素人先网聊再见面,表达心意的方式从匿名短信变成了发朋友圈……在恋综内卷的当下,提供了一份打破局面的样本。
与此同时,从开播至今,《半熟恋人》的热度持续走高,累计播放量突破3亿。在骨朵网综周榜上连续两周位居榜首,并获得猫眼全网热度冠军。此外,#唐艺昕说爱情需要彼此携手弥补缺口# #半熟恋人朋友圈环节好真实# #罗拉王能能约会##半熟恋人#等话题词也登陆热搜。
从口碑和热度来说,《半熟恋人》无疑是2022年恋综的良好开端。也因此,节目在创作和制作维度上的思考都值得深究。在恋综内卷的当下,腾讯综艺为何还要再推一档新恋综?为什么会选择“半熟恋人”作为拍摄对象?如何呈现30 人群面对感情的真实状态?节目整体怎么拍出新意?带着这些问题,娱乐资本论与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天马工作室负责人、《半熟恋人》制片人闫芝桦聊了聊。
01对准30 ,打造“半熟”群像
在深入了解前,将镜头对准轻熟龄人群是《半熟恋人》与其它恋综的最大不同。
除了27岁的男五王雨城,其他九位素人都在30岁以上,王能能、周锦舜和黄瑞恩三位都接近40岁。随着节目更新,素人的感情线逐渐清晰,有人已经双向奔赴,有人在三角关系中迷茫,也有人因单箭头略显失落。旁观这个过程,观众直呼“好嗑”“上头”,同时也感叹30 在感情和社交中的状态有别于更年轻的群体。
很显然,“半熟恋人”的出现给恋综受众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回到项目研发阶段,为什么将目光锁定这个年龄段?
闫芝桦表示,自己身边就有不少30 的朋友,听对方倾诉感情经历时发现,其故事充满戏剧性,本身阅历丰富又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三观。而客观上讲,感情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刚需和痛点,但很多人一边应付家人的催促,一边享受单身生活。同时,当下的很多社会议题也围绕他们,比如催婚、离异、二胎等。
种种因素都让节目组关注到30 人群并想呈现出,他们作为话题旋涡中心、适婚人群,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以及在失败的感情经历后完成自我成长。
闫芝桦告诉小娱,这个想法最初产生自去年4月,开会时聊到这里气氛就变得特别好,大家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快就做了决策、开始推进。
选角无疑是关键一环。以往恋综选角时的硬性条件是恋爱诉求,这次还加上了年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看素人是否处于30 人群的典型状态,比如事业稳定、意识独立,爱情并非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因而变得不妥协、不将就,此外也包括长期空窗、离异带娃、恐婚等真实生活状态情感状态。
如今看节目时也能发现,素人与这些情况能与对号入座,甚至更丰富:俞悦单身多年,习惯了独处,属于所谓的“外向型自闭”;黄瑞恩曾差点结婚;罗拉和童瑶都是单亲妈妈,具体经历不同也让她们的状态有所不同,罗拉的“搞笑女”一面、童瑶的主动直球,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据了解,整个选角过程历时5个月,进入节目组考察范围的样本有上百个,直到开拍前还在做最后一轮决策,从15个左右的候选人中确定了最后10个。而他们是选角团队从线上、线下“打捞”出来的,前者包括社交平台,比如俞悦,他是选角导演在微博上看到牙科科普视频后联系过去的,后者指扫楼、扫商圈,看到符合条件的人直接上前询问,比如王能能,他是在工作日的中午和同事下楼吃饭被发现的。
为了确保人选合适且安全,节目组会对素人进行多轮采访和背调,“这里还有个标准,如果多次接触,导演都觉得他们有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有可能性的,再结合跟他们周遭的人去聊。”
除了同事、朋友,节目组还和部分素人的前任沟通交流过。在闫芝桦看来,要把握素人的安全性,前任能够提供非常好的视角,如果他们的评价也很高,那也基本表示素人的人品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此外,不同于几年前国内刚开始做恋综,素人对这类节目不了解,甚至会把选角导演当成骗子。而随着恋综的播出和普及,大家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但客观存在的情况是,节目曝光会给素人带来流量红利或负面舆论,这是否会影响后来者的心态是很多观众困惑的。
这同样是节目组要面对的问题。闫芝桦提到,PD要在与素人的反复沟通中了解他们的顾虑并及时解决,但大部分人对上恋综是比较积极和大方的。而且到了这个年纪,大家非常的成熟和稳定,“和我们签合同的时候,有的人是带着两个律师来的,他们最担心的是上完节目后,能不能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如果作秀,违背了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是不会来的。”
02环节创新,打破恋综固有模式
这档节目遵循了素人恋综的基本模式,邀请10个人在同一空间下生活,展现他们在有限时间内的情感碰撞和关系走向,但其环节等方面与过往有明显区别。其中,有些是结合现实的设计,有些是基于30 人群特有属性的考虑,都是它在内容创作和环节设置上的创新之处。
首先是进入小屋前的匿名网聊。节目组给8位素人拉群聊天,男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女生单独对话,再由女生反选。
这个环节既展示出素人的多样性,罗颖在聊天时同步做了Excel表格进行记录和分析,俞悦第一时间梳理出大家的性别信息发在群里。也呈现出人在线上和线下的状态区别,大家见面后对号入座的过程也很“人间真实”,甚至形成反差。比如罗颖线上社牛、线下社恐,在后采时笑称自己“高开低走”;王能能与网聊时相对无感的罗拉产生了化学反应,并成为大热CP。
闫芝桦告诉小娱,网聊是节目的重要创新点,也是策划时比较纠结的部分。虽然它属于当下社交最常见的途径,但开篇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而网聊都是文字,在视觉化呈现上有难度。后来节目组通过规定情境的设计进行了优化,播出的内容也经过压缩精简的。
素人用的微信是为节目单独开设的,他们无需复制真实的账号,只要头像和昵称能够代表自己即可,这也是节目另外一个环节的基础——素人每天晚上都要发朋友圈,每个人可以选看其中一条,也可以选择不看,而看不看、看了谁的只有观众知道。
互看朋友圈也是缘于还原大家真实的生活,每个人平时都会发朋友圈、看朋友圈,有一次导演组在策划时有导演聊到,自己在暗恋一个人时,会发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结果这个导演说完好多人纷纷响应,说自己也做过,于是后来就演化成了朋友圈环节的设计。
除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同时还会增加悬念感和戏剧性。在第六期的约会信息中,俞悦写的歌词来自自己的朋友圈分享,王能能写的歌词则来自罗拉的。这直接还原出朋友圈起到的微妙作用,抒发心情、传递信息、相互试探……
其次,恋综中公认比较刺激的环节是男五、女五入住,尽管来得晚,但会改变小屋的关系格局,被称为“鲶鱼”。以往他们会分别和几位异性集体见面,而《半熟恋人》让王雨城和童瑶通过网聊各自选一位单独约会。
据闫芝桦分享,除了出场方式的创新,这次在人选上也很花心思,“‘鲶鱼’的作用是引起波澜,从做《心动》系列的经验来说,用户对他们的情感会相对淡漠一些,大家前几期对谁上头,突然再来陌生人有闯入者的感觉,所以人选特别重要,要有实力但不能太有攻击性,又不能完全淹没。”
从效果看,“鲶鱼”的人选是合适的,有新的CP诞生,也在观众中引起了讨论。
前文提到过,男五王雨城是节目中唯一不满30岁的,所以他和谁在一起都是姐弟恋CP。这个选择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如今的一种普遍共识是,并非只有男性可以和比自己小的人谈恋爱。随着单身女性群体的年龄上升,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姐弟恋的情况都越发常见。
此外,素人的年龄层也影响制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小屋中拥有独立房间。闫芝桦提到,“30 人群的特性之一就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一开始找房子就明确不要那种大的开间。”节目组也希望借此给素人提供更多选择,当他们不想社交时,就可以回到房间独处。
而这些房间能够辐射出他们真实性格和状态,比如,大大咧咧的王能能房间也比较凌乱,独处时喜欢躺在床上哼歌;罗颖经常在处理工作,桌上放的都是办公用品;注重生活品质的黄瑞恩,房间一直都很整洁……
可以说,从网聊、发朋友圈到设置独立居住空间,也包括节目中的其它细节,都是制作团队从现实出发、结合自身生活感受进行内容创作思考的结果,当它们同时呈现,《半熟恋人》的创新质感也就尤为突出。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有多少环节的设计,《半熟恋人》一切呈现的基础是“真”。
从摄制流程上说,真人秀录完后剪辑,已知结局的前提下,剪辑基于事情真实发展方向,最后分次录制观察室的部分。节目组对他们的最大需求是真情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素人的故事并自然地表达和分享。
他们也做到了这点,比如“巴啦啦能量”的CP粉头王彦霖,“他正好和唐艺昕同组拍戏,他说我和艺昕除了演戏,所有话题都围绕着这几个人,我天天在想这个能能怎么了,他们到底在没在一起。有次他直接跟我说,能不能全部看完再走,实在太上头了。”但很显然,为了保证嘉宾反应、观察、分析的真实性和即时性,剧透是不被允许的。
03
恋综内卷,半熟“智”胜
除了让观众嗑糖,《半熟恋人》更大的意义是直接呈现30 人群面对感情的真实状态,并深度挖掘他们自身所处的现实困境。
从目前来看,常见的感情关系都已经出现:单箭头、双向奔赴、大三角,但不论属于其中哪一种,10位素人都普遍表现得感性又理智、勇敢但不盲从。
以周锦舜为例,从网聊到入住,他对罗颖产生了持续的好感,会约她录歌、为她煲汤,在四人约会时,面对“情敌”黄瑞恩,还上演了一场小学生式的“较量”。因为不同于观众的上帝视角,他在前期并不了解对方的明确心意。直到大家集体前往海岛露营,他意识到再继续下去,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压力。
这种尽力而体面、克制的表达是属于30 人群的成熟,类似的还有杨梦婧对王能能。从他们的身上,观众可以捕捉到一个关键词,即智性。也因此,如果以《半熟恋人》为代表,给这个年龄段的恋爱定义属性,最合适的就是智性恋爱。
基于对素人的观察及自身经历,观察室嘉宾输出的很多观点也具有智性。比如,作为经济学家的薛兆丰会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他眼中的稳定关系是生产性互补、消费性相同,爱情中的先来后到,在短期内不重要、长期内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素人还是观察室嘉宾,都能给观众带来正向的启发。这也是制作团队的初衷,并同样是节目的创新点所在。
另一方面,跳出造梦、造糖层面的《半熟恋人》,也链接了素人在小屋之外的生活。
罗拉在第一期后采中表明了自己离异带娃,最新播出的第六期中,又在海边露营时分别告诉了俞悦和王能能。此前就一直有观众好奇,小屋里的其他人什么时候会知道,又是否会对男生的选择产生影响,也有人提出她说得太晚。
对于这点,闫芝桦认为,“这种带着伤疤的过去,是不能泛泛地和人家聊的,当我们是陌生人的时候,没有必要聊我的痛点,只有到了一定阶段才会聊。这也是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到哪个阶段说哪个阶段的话,干哪个阶段的事。”
所以,用小屋的时间线去想就不难理解,罗拉谈及此事的时机和逻辑。可以参考的是,当观众在节目外嗑到上头,面对黄瑞恩表白的罗颖提到,彼此真正认识才10天左右。
整体上,作为恋综,《半熟恋人》在内容创作和制作层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和创新性。而同样明显的,就是做到这点的难度。
自《心动的信号》2018年播出以来,恋综积累下一批核心用户并成为热门赛道,随之出现了大量节目表现各个恋爱阶段,显示出同质化和细分化的趋势。同时,国外综艺市场也有一批切入点各异的作品:《单身即地狱》《换乘恋爱》《自闭也有爱》……
不可否认,这都对恋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创作者不断思考。闫芝桦对此也有感知,她提到,第二季《半熟恋人》可能会把恋爱和职场做融合,表现出大家在两难当中的取舍,“这样也更现实一点,特别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生活的一个切面,当它被认为没有那么重要时,那些更占领时间的切面是什么,综艺可以将其进行更多元地呈现。”
从平台角度来说,也需要进行更多元的尝试,比如从目标人群的多样性去探索,展现不同的年龄层、不同境遇的人看待婚恋的标准,甚至不仅是婚恋,由它再往外延展,还有友情、亲情等,都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具体而言,热播中的《半熟恋人》体现的是熟龄阶段的势均力敌,团队已经在思考迭代的方向;与观众一年一会的《心动》系列,重点在于年轻男女初识阶段暧昧和美好,在去年年底开启第五季的素人招募;以失恋人群为主角的节目也进入了筹备阶段。
在2022年起始的节点上,《半熟恋人》为恋综赛道带来了亮眼的开端,观众有理由相信,多维度布局的腾讯视频能够将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行越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