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1)

“萧何月下追韩信”——千百年来,成为美谈,亦成其典故。

而这个“典故”,其实是出自元代杂剧作品,是一部历史剧,作者是金仁杰,其作品名为:《萧何月夜追韩信》。

历史上确有萧何追韩信,但至于是月夜还是晴风朗日,并未注明。然而后世作品(包括影视剧),多用于“月下追”,似乎月夜之美,更令人向往昔日英雄豪杰之情。

韩信之名,读汉史不能不读其传。一生用兵如神,战必胜、攻必取,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可谓名垂千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惨遭诛杀,并,夷其三族。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2)

先来说说韩信这个人

韩信这个人,史书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是说他为布衣时品行不好,不能推举他当官,又不能做买卖谋生,常寄人篱下,遭人厌恶。

然而从他成名后典故“一饭千金”(召从食漂母,赐千金)中,我们识其知恩图报;“及南昌亭长,赐百钱”、言其“小人,为德不卒”(做好事有始无终)中,识其光明磊落、一身正义之气;“召出胯下者以中尉”中,识其能屈能伸并胸襟坦荡,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综合来讲,韩信的品性并不差,不但不差,反而非常令人称赞。至于“始为布衣”时的种种负面之词,想是英雄落魄、多无奈之举。

到了韩信当上齐王、大败楚将龙且后,武涉曾谏言其“三分天下、自立为王”,而韩信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详,虽死不易。”就是死了也不会背叛。

武涉后,齐人蒯通也来劝韩信,所劝者和武涉相同,而韩信亦没有动摇己心。可见韩信正人君子、忠君护主、知恩图报,没有任何谋反之心。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3)

大将之才

萧何追回韩信,并向刘邦举荐时曾这样说韩信:“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一句“国士无双”,凸显了韩信的大将之才,是为万人之上。

而后来韩信果然不负众望,在还定三秦、俘虏魏王、破赵灭代、说降燕国、夺攻齐地中,每一场战役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自己的大将之才发挥到极致,确实对得起“国士无双”这四个字。

后来更是在垓下决战中,大破10万楚军,迫使霸王项羽自刎而死,自此帮助刘邦一举夺得天下,建立汉朝!

如果没有韩信,汉朝能否建立,我们不敢说,但韩信的功劳,可谓一时齐于日月之辉,天下莫人与争。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见其对韩信的评价亦是很高的。

司马光亦言:“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然而这样一个人品、战功,俱佳的人,却是怎么招来杀身之祸的呢?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4)

韩信做了几件错事

第一,邀做齐王。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便派人上书刘邦“代理齐王”。其时刘邦正在荥阳(今河南郑州地界)遭遇楚军围困之中,阅之顿时勃然大怒:“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这件事情,换谁都会大动肝火,真的不是时候。韩信身为臣子,当以解救刘邦为先,而当不当齐王应在其后。况且就时机而论,确有“要挟”之嫌,刘邦怎么会记不住?

其时韩信上书代理齐王之时,是否知道刘邦被困,是“蓄意为之”还是“并不知情”,我们不得而知。

项羽兵败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了个突然袭击,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后改封他为楚王——所以之前着急做的齐王,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迟于会师。韩信灭楚国大将龙且后,武涉及蒯通谏言其“三分天下”,并陈述了很多“要害真言”,韩信虽最终未反,却也“长足虑之”,最终延误了与刘邦会师。

第三,护钟离昧。这钟离昧可不是一般人,乃是楚王项羽旧部将领,曾被陈平评价为项羽的“骨鲠之臣”(刚正忠直)之一,后来曾据守荥阳,楚汉相争期间与汉军多位将领有过交战,被刘邦所记恨。

刘邦听闻钟离昧在楚国(其时韩信为楚王),便命令逮捕他。而韩信与钟离昧之前一向交好,不忍把他供出,便“陈兵出入”(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以保其安全。此一时彼一时,楚国已灭而楚将尚在,并且在韩信之所,刘邦岂能不恨?

后来韩信无奈之下也确实提了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但为时已晚。并且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于是刘邦把韩信绑了,押至洛阳,后来可能是于心不忍,又把他放了,贬为淮阴侯。至此,韩信封爵一降再降。

第四,便是自持清高,恃才傲物。“羞与绛、灌等列,与哙为伍”;并且直言刘邦“统兵不过十万”,而自己“多多益善”。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5)

可叹身死

综上所述,之所以刘邦心怀“芥蒂”,把韩信官爵一降再降,甚至把他绑了,都是有原因的。然而韩信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这也是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他的原因。可见刘邦亦不是一个心狠手辣、只为利己的人,他念其才能、念其功勋、念过往之情。

那么韩信究竟最终有没有谋反呢?答案是——有!先前没有,后来有。

在韩信接连被降爵之后,他“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日夜怨望,居常鞅鞅”——这时候的他称病不朝,并且心生怨恨、闷闷不乐。也难怪,一个叱咤风云、恃才傲慢的大人物,怎甘于“禁养”之中?我想他在这禁养之中,应是屡屡回想武涉、蒯通之言,恨未听其劝。

后来陈豨(开国将领之一,曾被封阳夏侯)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韩信辞行。这陈豨往日战役中曾受韩信指挥,深佩其雄才大略。韩信这时向他诉说了“伴君如伴虎”的要害真言:“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人言公之畔(通“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亲自率军围剿)……”

韩信之言并没有错,功高震主,树大招风。历代朝堂建立,皇帝皆惧于“贤臣猛将”,也历来“贤臣猛将”,多无善终。

后来韩信对陈豨说了一句“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此时已生反心。汉十年,陈豨果然反了。刘邦亲自率军征剿,而韩信“托病不从”,却暗中差人至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相助”,并和家臣密谋,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打算杀掉,这人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谋反的事实。

吕后是什么人?心狠手辣、蛇蝎心肠。她立马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自皇上那里来、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亲自登门劝贺,韩信不辨真伪,一入宫,便被吕后差遣的武士捆绑——杀于长乐宫的钟室!

韩信和淮阴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之死)(6)

总结

在韩信故里(今江苏淮安)矗立着一座雕像,韩信跃于马背、身穿铠甲,战袍飞扬、颐指天下——供世人瞻仰其风姿、追念其英魂!

司马光说:“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这句话是说,卢绾仅仅因为是刘邦里巷旧邻的关系,就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列侯的身份恭列朝廷,这难道不是刘邦亏欠韩信的地方吗?并说,刘邦用欺诈的手段在陈地将韩信抓获,说他亏欠是有的。

刘邦确实是亏欠了韩信,然而究其原因,韩信身上自然也有一定关系。功过是非,只留后人评叹。

韩信一生,叹其将才,用兵如神,战功赫赫;又哀其所遇,死于吕后,夷灭三族。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